《灶臺變遷》陜西老年大學 郭 健
《灶臺變遷》將生活中的樸實場景定格于畫面上,別致且真實。作者運用平實的拍攝角度與表現方法,把老人在老灶臺旁忙碌的場景記錄下來??此破降谋憩F方法卻讓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暗黃的影調令畫面更加沉穩(wěn),增加了畫面的年代感,讓我們不由聯(lián)想到灶臺的變遷,感慨時代的進步,進而感受到時間與空間的抽離。同時,作者的構圖和抓拍能力很強,柴火上的點點火光、灶臺上的裊裊炊煙,動靜結合,畫面趣味躍然紙上。
《綠水青山》湖北省??悼h老年大學 楊承賦
《綠水青山》大自然的恩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清新怡人的氣息,通過這幅作品迎面而來,讓人頓感清爽。作者運用俯拍視角并盡可能地呈現河流的縱深與清澈,創(chuàng)造出明朗的畫面效果。
作品整體呈冷色調,與游船高飽和度的暖色調形成別有韻味的冷暖對比。游船從水面劃過,泛起道道漣漪,令一個靜態(tài)的瞬間充滿活力,形成趣味中心,為整個畫面增加了亮點??梢钥磁臄z者出色的畫面把控力。另外,作者的藝術構思,給人以開闊的感觸、美的享受,堪稱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非遺之手》山東老年大學 劉連軍
《非遺之手》在信息化時代,影像已是記錄非遺不可缺少的媒介。非遺是活化的、動態(tài)的,對非遺的記錄與傳承也應隨時代、科技而變化。作者敏銳地發(fā)現這種觀念上的演進與變化,有意識地去創(chuàng)新拍攝形式,放棄傳統(tǒng)紀實攝影對社會環(huán)境的交代,轉而對非遺藝術家工作中的雙手進行細致刻畫,令人眼前一亮。
后期再將不同的“非遺創(chuàng)作之手”拼貼在一起,讓我們對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作者較好地駕馭了非遺這一視覺元素,同時傳達了自己的視角以及表現形式,展現出非遺的原生性、多樣性。
《飛翔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空》上海市楊浦區(qū)老年大學 倪熒華
《飛翔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空》作者以減少、否定、凈化來摒棄瑣碎,去繁就簡,以獲得畫面元素的再生。
作品極具新意,富有時代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畫面的處理,在構圖上,作者從飛機上俯拍喜馬拉雅山脈風光,這種拍攝位置的選擇,富有新意,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山脈與云海融為一體,以點線面的形式躍然于畫面,呈現出空間感和節(jié)奏感。其次,機翼從畫面中穿過,有畫龍點睛的意味,將原本平淡的場景拍出新意,深化了主題,創(chuàng)造出明朗的畫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