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智
敦化市是吉林省區(qū)域面積最大的縣級市,素有“千年古都百年縣”之稱,取名自《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意為“敦風化俗”,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理念相得益彰。在這座擁有全國文明城、國家衛(wèi)生城、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全國雙擁模范城等40多項國家級榮譽的縣級市,自2018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以來,堅決扛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創(chuàng)新推動試點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廣大干部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與日俱增。
一、高位推動,頂層設計,構建文明實踐新格局
堅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高起點高開局,做到黨政統(tǒng)籌,全社會參與,系統(tǒng)推進。一是強化領導。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列入市、鄉(xiāng)兩級黨建責任制和意識形態(tài)責任制重點內容,每年定計劃、落任務,納入績效考核,定期檢查驗收,形成黨政同責、全員推進的工作格局。二是鞏固陣地。把陣地建設列入年度民生實事,以“五有”標準建成敖東書院、婚姻家庭輔導中心等12個示范基地;按照“十有”和“十必聯”要求,建立16個實踐所、303個實踐站;投入944萬元新建、改擴建26所農村文化禮堂。2021年將在全市實施“孝賢村”建設工程和“文明樓院”建設工程,建設“孝賢村”100個、“文明樓院”100個,鞏固提升城鄉(xiāng)精神文明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實現文明實踐市、鄉(xiāng)全覆蓋。三是創(chuàng)新機制。建立中心、所、站三級協(xié)調機制,線上線下同步推出志愿服務菜單,實行群眾點單、站所統(tǒng)單、中心派單、部門接單、群眾評單的“五單工作法”,使文明實踐細致入微、直抵人心、收到實效。
二、建強隊伍,提升素質,筑牢文明實踐新支撐
圍繞弘揚“大德敦化”精神、創(chuàng)建“志愿品牌”,充分發(fā)揮志愿者隊伍的主體作用。一是整合資源建隊伍。整合黨員干部志愿隊、專業(yè)志愿隊和群眾志愿隊,打造“1+5+N”志愿隊模式?!?”是建立一個總隊,由市長任總隊長;“5”是建立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等5個支隊,由分管市級領導任支隊長;“N”是各級黨委、部門及社會組織,通過“1帶5帶N”,達到有隊員、有標識、有項目、有活動的“四有”標準。截至目前,各級各類志愿隊伍已發(fā)展到1068支,注冊志愿者7.8萬余人,開展文明實踐活動3萬余場次。二是加強培訓練內功。常年開展市、鄉(xiāng)、村三級培訓,形成“以上帶下、以點帶面”培訓機制,共開展志愿者培訓31期2325人、網格員培訓3期1610人,實現志愿者素質和志愿服務能力雙提升。三是出臺制度強管理。建立志愿者注冊、管理、培訓、激勵長效機制,出臺《推進志愿服務事業(yè)發(fā)展實施細則》《志愿服務隊管理制度》等文件,推行《志愿服務積分制管理辦法》,對做出突出貢獻的,每年給予表彰獎勵,有效激發(fā)了服務熱情。
三、多元服務,普惠群眾,搭建文明實踐新載體
按照黨政所急、百姓所想、社會所需、志愿者所能的要求,精準開展志愿服務,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一是理論“大宣講”。建立思想啟理、文化鳴理、部門說理、法律支理4個宣講分隊,吸納宣講志愿者500余名,依托文明實踐大講堂、農村文化禮堂、村村通大喇叭等陣地,深入開展“文明實踐在敦化·理論宣講進萬家”活動,全面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探索形成了“六個一”立體式、多樣化、全覆蓋的常態(tài)化理論宣講模式,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截至目前,已宣講3000余場次,印發(fā)資料2萬冊,達到了每日網上點學、每周喇叭傳學、每月專家送學、每季集中研學、每年表彰促學的實際效果。二是弘揚“新風尚”。聚焦鄉(xiāng)風文明,移風易俗制定村規(guī)民約,健全農村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大力弘揚“孝”文化,常年開展“老年節(jié)”“餃子宴”等孝老活動,受益老人超過3萬人。三是呵護“好家庭”。發(fā)揮婚姻家庭輔導中心作用,組建由離退休干部、“五老”人員和社區(qū)婦女干部組成的80人的志愿服務隊,無償提供情感疏導、法律普及、心理干預等婚姻輔導,累計輔導9524人次,成功勸和1212對,勸和率超過30%,離婚率下降11%。四是科技“下農村”。常態(tài)化開展“科普大集”“科技之冬”等惠農活動,組織農業(yè)專家、農技師走進田間地頭,形成科技助農特色品牌,有12名科普信息員進入“全國表現突出前百”行列,3人評為“全國20名最具人氣科普信息員”。五是紅色“物業(yè)圈”。構建街區(qū)文明實踐紅色物業(yè)模式,成立網格黨支部103個,推行街、路、巷、網格、樓棟“五長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公益+商業(yè)”互助、“專業(yè)+志愿”聯動,收集民意、宣傳政策、調解糾紛,近兩年解決樓道堆物、上漏下堵等8類306個痛點難點問題,開展愛心義剪、公益義診等活動185場次,形成紅色物業(yè)“十分鐘便民圈”,打通了聯系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百米”。六是服務“社會化”。廣泛吸納社會組織,34名教師成立“無名教育”志愿服務團隊,免費開設16個學生輔導班和家長班,近三年無償輔導學生2400多人,培訓家長2000余人。敦化小紅帽社工、傲雪大愛、藍天志愿者等民間協(xié)會,常年開展尋人、救困、慰問等活動,累計捐贈扶貧救困物資500余萬元,資助貧困生300余人,慰問孤寡老人2700余人次。七是全員“防疫情”。疫情期間,以文明實踐中心為基地,招募2萬名志愿者,奮戰(zhàn)在集中隔離點、公鐵卡點、小區(qū)村屯出入口等抗疫一線,涌現出李祉鋒、魏春明、李傲雪等一批“逆行者”,先進事跡多次被中國文明網、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報道。
四、創(chuàng)新平臺,線上發(fā)力,助推文明實踐新常態(tài)
按照堅持用好網絡,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網上、網下同頻共振、相映成輝的工作要求,研發(fā)全省首家集政治引領、思想引領、文化引領、實踐引領等多種效能于一體的線上綜合實踐平臺——敦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吉視云平臺,以新思路、新手段、新機制不斷拓寬群眾志愿服務需求渠道。吉視云平臺開設新時代講堂、志愿服務、文明新風、農業(yè)資訊、美麗鄉(xiāng)村、便民窗口、休閑旅游、鄉(xiāng)村隨手拍8大版塊和蜻蜓眼、電視電話、村民大會3個實用功能性欄目,具備線上授課、點單、招募志愿者、政策解讀、惠農助農等多項服務功能,通過有線電視、PC端、手機端互通互聯,讓群眾坐在家中便能享受惠民服務,實現了貼近民生、跟進時代。
文明實踐正當時,大德繪就新藍圖。敦化市未來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仍將嚴格秉承黨中央的戰(zhàn)略部署,不斷進取、銳意前行,真正做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建設綠色轉型創(chuàng)新發(fā)展示范區(qū)匯聚民心與力量。
(作者:中共敦化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柳? ?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