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莫日根,王俊青,張譽瀠,姜 莉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超聲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肺動脈高壓是由肺動脈壓異常升高出現的一種生理狀態(tài),臨床上可表現為心絞痛、活動后疲累、氣短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心衰竭甚至死亡[1]。速度向量成像技術(VVI)主要采用組織灰階優(yōu)化技術成像,可顯示出不同心室的各個節(jié)段在徑向與縱向方面的力學行為,對心肌的活動狀態(tài)、應激反應等方面進行直觀地顯示,且所得灰階圖像不受心臟整體運動與周圍心肌節(jié)點牽拉的影響,臨床上可用于對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等病癥的診斷[2]。本研究旨在探討VVI對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室收縮功能和同步性的評估,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內蒙古包鋼醫(yī)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動脈高壓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肺動脈收縮壓(PASP)嚴重程度,將其分為輕、中、重度組 [PASP:30~49 mm Hg(1 mm Hg=0.133 kPa)、50~70 mm Hg、>?70 mm Hg],分別為 23、32、25 例。其中輕度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齡28~71歲,平均(48.56±12.14)歲。中度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29~70歲,平均(49.01±12.04)歲。重度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28~70歲,平均(48.74±11.79)歲。納入標準:符合《規(guī)范肺動脈高壓的診斷與治療》[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檢測為竇性心律者;配合度高者等。排除標準:存在器官功能障礙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精神障礙者等。另選3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29~70歲,平均(47.99±13.06)歲。4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方法采集4組研究對象心電圖圖像,均使用彩色超聲診斷儀(德國西門子公司,型號:Sequoia 512 12.0),分別使用3 MHz、1.65~4.15 MHz探頭于心尖部位掃描,采集3個心動周期四腔視圖。使用VVI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將圖像定位于收縮早、中期,在圖像上取點并計算不同時間點數值。
1.3 觀察指標①心動參數。使用心臟超聲儀檢測4組研究對象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RVEDV)、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RVESV)、右心室射血分數(RVEF)及右心室每搏量(RVSV),以體表面積標化(BSA)得出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RVEDVI)和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RVESVI)。②整體應變(GS)、整體應變率(GSR)、應變達峰時間標準差(SD-Ts)、應變率達峰時間標準差(SD-Tsr)。使用VVI處理數據并得出右心室游離壁及室間隔6節(jié)段的應變、應變率,對6節(jié)段的應變、應變率取均值為GS、GSR;測量波頂到每一節(jié)段的應變、應變率峰值時間,計算右心室SD-Ts、SD-Tsr。③相關性分析。分析 SD-Ts、SD-Tsr與 PASP、GS、GSR;GS、GSR 及 PASP 的相關性。
2.1 心動參數與對照組比,肺動脈高壓組患者RVEDVI、RVESVI水平均顯著升高,且重度組患者RVEDVI、RVESVI水平顯著高于輕、中度組;肺動脈高壓組患者RVEF、RVSV水平均顯著降低;且重度組患者RVEF、RVSV水平顯著低于輕、中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4組研究對象三維超聲心動參數比較
表1 4組研究對象三維超聲心動參數比較
注:與輕度組比,*P<0.05;與中度組比,#P<0.05;與重度組比,△P<0.05。RVEDVI: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RVESVI: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RVEF:右心室射血分數;RVSV:右心室每搏量。
組別 例數 RVEDVI(mL/m2) RVESVI(mL/m2) RVEF(%) RVSV(mL)輕度組 23 59.16±11.48 31.56±8.25 0.42±0.05 47.49±14.91中度組 32 78.52±12.05* 44.17±10.89* 0.37±0.04* 39.18±11.58*重度組 25 90.58±14.77*# 59.29±13.05*# 0.31±0.02*# 28.49±8.99*#對照組 30 56.01±10.56#△ 22.31±3.23*#△ 0.49±0.08*#△ 55.31±17.46#△F值 47.553 76.763 56.981 19.136 P值<0.05<0.05<0.05<0.05肺動脈高壓組
2.2 GS、GSR、SD-Ts、SD-Tsr水平與對照組比,肺動脈高壓組患者GS、GSR水平均顯著降低,且重度組患者GS、GSR水平顯著低于輕、中度組;肺動脈高壓組患者SD-Ts、SD-Tsr均顯著延長;且重度組患者SD-Ts顯著長于輕度組,SD-Tsr顯著長于輕、中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4組研究對象GS、GSR、SD-Ts、SD-Tsr水平比較
表2 4組研究對象GS、GSR、SD-Ts、SD-Tsr水平比較
注:與輕度組比,*P<0.05;與中度組比,#P<0.05;與重度組比,△P<0.05。GS:整體應變;GSR:整體應變率;SD-Ts:應變達峰時間標準差;SD-Tsr:應變率達峰時間標準差。
組別 例數 GS(1/s) GSR(%) SD-Ts(ms) SD-Tsr(ms)輕度組 23 15.28±2.47 0.98±0.27 46.85±10.49 115.28±22.55中度組 32 14.33±3.05 0.85±0.18* 100.37±35.74* 126.29±23.48重度組 25 8.14±2.55*# 0.60±0.17*# 102.22±33.05* 184.77±24.29*#對照組 30 21.05±0.98*#△ 1.25±0.31*#△ 47.59±7.49#△ 41.58±16.25*#△F值 133.438 35.148 40.401 202.721 P值<0.05<0.05<0.05<0.05肺動脈高壓組
2.3 GS、GSR、SD-Ts、SD-Tsr、PASP 相關性分析SD-Ts與 PASP 呈正相關(r=0.305,P<0.05),與 GS、GSR 均呈負相關(r=-0.216,-0.228,均P<0.05);SD-Tsr與 PASP呈正相關(r=0.411,P<0.05),與 GS、GSR 均呈負相關(r=-0.305,-0.319,均P<0.05),而 GS、GSR 與 PASP 均呈負相關(r=-0.298,-0.302,均P<0.05)。
肺動脈高壓屬于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隨病情加重可逐漸出現咯血、呼吸困難等癥狀,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該病的致病原因廣泛,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其發(fā)病可能與患者肺血管結構功能相關。肺血管結構與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患者所處的環(huán)境的氧含量、用藥情況等都會影響患者肺動脈水平[4]。
表3 GS、GSR、SD-Ts、SD-Tsr、PASP相關性分析
VVI是新近發(fā)展的一種無創(chuàng)性定量評價心肌功能的超聲技術,主要依據二維灰階成像的原理,對心肌運動進行實時的運算追蹤,能夠形象、直觀地顯示心肌纖維在縱向、徑向及環(huán)向上的運動特征,能夠定量、準確及快速地評價心肌運動的協調性[5]。RVEF是指一次搏出量,心肌收縮能力越強,其水平越高;RVSV減少,可能是前負荷降低、后負荷增加、心肌收縮力減弱等原因導致;RVEDVI、RVESVI用于監(jiān)測心臟負荷的準確性,其水平越高,呼吸困難越嚴重。GS、GSR、SD-Ts、SD-Tsr用于定量左心室整體應變與應變率的可行性與價值。右心室壁主要由多層纖維組織構成,心肌肥厚可造成心內膜缺血,進而冠狀動脈儲備能力下降[6]。根據VVI技術對各室間隔各節(jié)段的峰值速度、應變、應變率的測量,并隨著PASP嚴重程度增加,右心室各節(jié)段可出現節(jié)點不一致的現象,即右心室失同步性[7]。本研究中,肺動脈高壓組患者GS、GS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SD-Ts、SD-Tsr均顯著長于對照組,RVEDVI、RVESVI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RVEF、RVSV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肺動脈高壓患者右心室功能可隨肺動脈壓力升高而降低,且VVI可準確評價右心室收縮功能的同步性。同時本研究中,SD-Ts與PASP呈正相關,與GS、GSR均呈負相關;同時GS、GSR均與PASP均呈負相關,其原因可能在于肺動脈高壓發(fā)生發(fā)展與肺血管結構或功能異常(即肺血管重構)密切相關,從而導致右心室后負荷增加,進而抑制其收縮能力,導致心肌功能受損,VVI可以靈敏地反映心肌功能受損早期的舒張功能改變,觀測疾病的應變率與應變變化,有助于早期診斷與觀察療效,即VVI技術可準確反映肺動脈收縮壓程度與右心室收縮功能及其同步性[8]。
綜上,VVI可對肺動脈高壓患者進行實時的右心室收縮功能和同步性的評估,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