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杏華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眾所周知,宜興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造就了其舉世聞名的紫砂藝術,在歷代無數紫砂手工藝人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下,中國紫砂藝術已經在世界藝術文化領域占據了重要的一席。宜興除了盛產紫砂泥,也同樣是竹子的重要產地,宜興人愛紫砂也愛竹,竹子作為紫砂藝術品的主題,以竹入壺、以竹飾壺的作品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名家佳作,顧景舟大師就有許多有關“竹”的作品,風格鮮明、氣韻俱佳的“竹”類紫砂壺,將材質、造型和文化內涵的表現形式完美結合,為中國紫砂藝術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于紫砂壺器而言,最重要的一定就是它的外觀,當紫砂壺器的外型出彩之后,才能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人們自然也都移不開眼了。紫砂壺器按照工藝劃分大體可以分為光器壺、花果壺、筋紋壺以及陶藝裝飾壺這幾大類,它們各有特色,光器壺大都光滑平整、簡約大方,花果壺常常形象逼真、趣味十足,而筋紋壺往往張弛有度,陶藝裝飾壺通常是比較抽象特別的,紫砂“四方竹鼎壺”(見圖1)綜合了紫砂壺方器、花果壺還有筋紋壺三種壺的工藝技法,實在是精妙絕倫、引人入勝。
圖1
此壺方正不失圓潤,整體呈現出穩(wěn)定柔和的效果,壺身以竹筒為原型,十分飽滿,再以竹節(jié)筋紋加以裝飾,使得整體“竹”味十足,更加生動逼真,同時運用竹節(jié)筋紋線條的曲直轉折變換,結合各面的順滑拼接,這樣一來既體現出了壺體的曲張,卻又不失平衡協調之感。壺身上刻著“厚德載物”四個大字,蒼勁有力,也將作者制作此壺的目的簡要傳達了出來。壺流、壺把還有壺體都是采用的竹節(jié)筋紋,與壺身對應統一、十分和諧,它們給人以圓潤之感,再加上勁道干練的竹節(jié)筋紋剛柔并濟、恰到好處,給人以舒適之感。壺蓋整體光滑飽滿,和此壺整體風格一致。此壺之所以被稱為“四方竹鼎”,除了是因為采用了竹這一元素和整體呈現方感這兩種原因之外,還因為它的形態(tài)借鑒了中國的傳統器具——鼎,鼎分為方、圓兩種,整體風格大氣豪邁,在古代一直是權力的象征,十分尊貴,紫砂“四方竹鼎壺”借鑒鼎的造型之后,使得整體更為大氣、耐看。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更迭,中國人逐漸從對“竹”的單純喜愛之情形成了人文氣息濃郁的竹文化。紫砂“四方竹鼎壺”這件作品就蘊藏著深厚的竹文化內涵,傳遞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竹”形成的仰慕、崇拜之情。竹子因其堅韌挺拔的身姿和不畏風霜的傲骨受到了無盡的贊美,與梅、蘭、菊并稱“花中四君子”,用“君子”來形容竹再合適不過了,真正的君子就應該像竹一樣有著堅韌不拔、灑脫大氣的風度。古代文人墨士對“竹”的稱頌不計其數,竹之蒼翠常青、高聳挺拔的形象常常出現在詩詞書畫當中,人們或借其表淡泊清心的心境,或借其表達不懼艱難困苦的堅毅,或借其表達謙虛謹慎的情操。紫砂“四方竹鼎壺”這件作品亮眼之處還在于其壺身陶刻的“厚德載物”?!暗貏堇ぃ右院竦螺d物”出自《周易》,意為君子應該增加自己的德行,像大地一樣包容和承載世間萬物?!昂竦螺d物”四個字表明了紫砂“四方竹鼎壺”這件作品的立意,這樣謙遜的胸懷與竹的內在品質相符合。另外,“鼎”是我國古代的青銅器,常常作為祭祀用的禮器,“四方竹鼎壺”采用“鼎”的造型藝術,為作品更增添了一絲莊重和沉穩(wěn)。
紫砂“四方竹鼎壺”以渾然天成的造型韻致,將竹子剛正不阿、高尚無瑕的崇高品德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寧靜致遠、返璞歸真的精神層面享受。竹文化折射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絢爛奪目的藝術光芒,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意義深遠的影響。質樸淳厚的紫砂泥與具有高潔品質的竹相結合,不僅豐富了紫砂壺的藝術表現形式,更賦予了紫砂藝術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意境,傳遞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