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賦“酒”意文化闡釋"/>
李小青
中國人民大學(xué)國學(xué)院,北京,100872
酒在漢代既是構(gòu)成禮俗文化的重要因素,也融入了民眾日常生活,體現(xiàn)在漢賦書寫中。本文以龔克昌《兩漢賦評注》、費振剛《全漢賦校注》、馬積高《歷代辭賦總匯》等漢代辭賦文集為底本,統(tǒng)計整理現(xiàn)存漢賦(包括殘篇殘句)。漢賦中言及“酒”者約有50余處,其中以酒名篇的漢賦有鄒陽的《酒賦》、揚雄《酒賦》和王粲《酒賦》三篇,遍及釀酒原料和制酒方法,酒類品種和宴飲禮俗以及酒飲功用和濫酒弊端諸多方面,漢賦中的“酒”既是研究當時日常生活常態(tài)的重要途徑,也蘊含著豐富多重的思想文化。
漢賦中所敘酒類有酒、醴、醪等多種稱謂,如枚乘《柳賦》中的“樽盈縹玉之酒,爵獻金漿之醪?!本坪王捕际侵妇疲u陽《酒賦》中“清者為酒,濁者為醴”則明確區(qū)分了酒與醴。除直稱酒名外,漢賦中也有以酒器指代酒的用法,傅毅《舞賦》中“陳茵席而設(shè)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觴。騰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樂康。”就是通過羅列描寫金罍、玉觴和觚爵酒器呈現(xiàn)當時的飲酒場景。
漢代對酒的命名和分類較多,主要分為醴醪類和清酒類,漢王充《論衡》中有“酒醴異氣”[1]582,醴醪釀造時間較短,稠濁味甜;清酒釀造時間較長,酒液清冽?!夺屆丰尅磅贰睘椤磅俘R。醴,禮也,釀之一宿而成禮,有酒味而已也?!盵2]61《周禮》鄭注云:“醴,猶體也,成而汁滓相將,如今恬酒矣?!盵3]669因醴釀造時間比較短,因此成酒濃稠,味甜且度數(shù)低,更適合大量宴飲場合,《釋名》述醴之形態(tài)如“浮蟻在上,泛泛然也。”[2]61形象地描寫了米滓漂在酒面上,如同眾多的浮蟻泛然其上,因此,醴醪類酒有入口香甜,醉而不傷人的特點,張衡《南都賦》“醪敷徑寸,浮蟻若蓱。其甘不爽,醉而不酲?!奔葱蜗蟮乇扔黪孵簿聘啻绾瘢泼娓∧?。鄒陽《酒賦》可謂最早以酒名篇的漢賦,又明確以清和濁區(qū)分酒和醴,“清者為酒,濁者為醴”。鄒陽在明確分類酒醴清濁外,又賦予漢酒以人格意義,“清者圣明,濁者頑騃?!睂⒕契返奈锢硖匦耘c文化意義相聯(lián)系:
清者為酒,濁者為醴;清者圣明,濁者頑騃。皆曲涓丘之麥,釀野田之米。倉風(fēng)莫預(yù),方金未啟。嗟同物而異味,嘆殊才而共侍。流光醳醳,甘滋泥泥。醪釀既成,綠瓷既啟,且筐且漉,載篘載齊。庶民以為歡,君子以為禮。其品類,則沙洛淥酃,程鄉(xiāng)若下,高公之清,關(guān)中白薄,青渚縈停。凝醳醇酎,千日一醒。哲王臨國。綽矣多暇。
鄒陽在《酒賦》中也詳細闡述了漢代的釀酒方法,“曲涓丘之麥,釀野田之米。倉風(fēng)莫預(yù),方金未啟?!碧峒耙郧劸频尼劸品ǎ@也是漢代普遍流行的釀酒方法。漢代開始生產(chǎn)餅曲,并由散曲改進為餅曲,《漢書·食貨志》中就記錄了“讎五十釀為準。一釀用粗米兩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盵4]1182詳細記錄了以曲釀酒的產(chǎn)量。漢《四民月令》中也有“曲室”“作曲”“釀春酒”“曲釀冬酒”等相關(guān)記載[5]55,至東漢末期,曹操又發(fā)現(xiàn)了“九醞春酒法”,并將其呈報漢獻帝,曹操在奏章中詳細記錄了“九醞春酒法”的工藝流程。“九醞春酒法”雖還是用曲釀酒,但釀酒工藝有所創(chuàng)新,制酒口感也更加醇厚,張衡《南都賦》中形容酒釀的“醪敷徑寸,浮蟻若蓱。其甘不爽,醉而不酲。”應(yīng)該就是這種“九醞春酒法”所釀制酒,張衡《東京賦》中描寫了君臣歡康的酒宴場景,“春醴惟醇,燔炙芬芬。君臣歡康,具醉熏熏?!边@里出現(xiàn)的口感醇厚的“春醴”也很有可能是采用了“九醞春酒法”的釀酒方法。
除前文所提到的以釀制時間長短分類的清酒和醴醪,漢賦枚乘《七發(fā)》中也有“蘭英之酒,酌以滌口?!币蕴m花入酒滌口,甜美芬芳,與楚辭《九思·憫上》的“思靈澤兮一膏沐,懷蘭英兮把瓊?cè)簟盵6]320遙相呼應(yīng),勾勒出甘醇的美酒意象。也有以谷物和果品為原料制作的酒,如甘蔗酒和葡萄酒,和以香料或草藥為原料泡制的酒,如椒酒和鬯酒,可見當時的酒類之繁。
漢賦中還有按季節(jié)分類酒類,多敘春酒之甜美,頌揚春季釀酒的口感甘醇和飲酒之娛,烘托了漢賦的生機勃勃,諸如鄒陽《酒賦》“倉風(fēng)莫預(yù),方金未啟?!睆埡狻稏|京賦》“春醴惟醇,燔炙芬芬?!焙蛷埡狻稏|京賦》“因休力以息勤,致歡忻于春酒。”漢代釀酒產(chǎn)地分布也十分廣泛,鄒陽《酒賦》中就列舉了“沙洛淥酃,程鄉(xiāng)若下,高公之清,關(guān)中白薄,青渚縈停?!钡炔煌a(chǎn)地不同品類的酒,產(chǎn)地遍及淥酃(湖南)、程鄉(xiāng)和關(guān)中(陜西)、若下(浙江)等地,可見當時釀酒的分布之廣和普遍流行。
酒在漢代被稱譽為“百樂之長,嘉會之好”[4]1183,婚嫁喪葬“賓昏酒食,接連相因”[10]390,或“因人之喪以求酒肉”[10]393,日常往來也是“舍中有客,提壺行酤?!盵11]359西漢著名賦家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賣酒的故事就被寫入史書,“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乃令文君當爐?!盵8]3639成為一段文史佳話。漢末王粲《酒賦》“暨我中葉,酒流猶多,群庶崇飲,日富月奢”的感嘆,也是漢代崇飲風(fēng)氣的真實寫照。漢代開國皇帝劉邦就“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時飲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怪。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shù)倍?!盵8]437更始帝劉玄“日夜與婦人飲宴后庭,群臣欲言事,輒醉不能見?!盵12]471更始帝的韓夫人也是嗜酒如命。漢元帝時,食邑六百戶的張禹“常責師宜置酒,設(shè)樂與弟子相娛”,“入后堂飲食,婦女相對,優(yōu)人弦,鏗鏘極樂,昏夜乃罷?!盵4]3349另有自稱高陽酒徒的酈食其(《史記·酈生陸賈傳》)和“無多酌我,我乃酒狂”的司隸校尉蓋寬饒(《漢書·蓋寬饒傳》)的酒徒酒事被載入史冊?!稘h書·游俠傳》中也記載了陳遵與賓客歡暢飲酒的行跡,以及揚雄從酒客角度所作的《酒賦》,揚雄賦作以酒喻人,雖是借以寄托個人情志,也記錄了漢代酒徒的日常酒事:
(陳)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guān)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駮円购籼?,車騎滿門,酒肉相屬。先是黃門侍郎揚雄作《酒箴》以諷諫成帝,其文為酒客難法度士,譬之于物[4]3713。
酒在漢代融入了民眾的日常佐飲,酒既是助興佳釀,也有佐助之效,成為探究當時生活文化的重要途徑。漢賦以“賦家之心,苞攬宇宙,總攬人物,”一定程度上如實地記錄了酒在漢代的真實形態(tài),與漢代時政風(fēng)氣相契合,并融入了賦家鋪采摛文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漢賦“一代文學(xué)”的文史情懷,吉日佳會中,旨酒嘉肴被用來招待賓客,以蕩樂娛心;春光爛漫里,朋友們兕觥并揚,烘托歡聚氣氛。枚乘《七發(fā)》中有白日君主在虞懷宮的“列坐蕩酒,蕩樂娛心”,傅毅《舞賦》中有夜晚君主游云夢置酒宴飲,“溢金罍而列玉觴”的宴飲之樂;枚乘《柳賦》中有“樽盈縹玉之酒,爵獻金漿之醪”的君臣酒醪歡聚,和孔臧《楊柳賦》中與朋友同好“飲不至醉,樂不及荒”的閑游之飲,也有揚雄《蜀都賦》中大戶人家置酒閑宅高堂的吉日嘉會。犒勞凱旋將士的漢賦中酒飲場景也必不可少,“酒車酌醴”,“清酤皴”,犒勞供酒充足,軍士們也舉杯暢飲,“升觴舉燧,既釂鳴鐘?!北M興酒方罷??v觀兩漢賦作,上及國君“奉觴豆于國叟”的聲教布濩,下至農(nóng)夫“致歡忻于春酒”的息勤酒飲,都有酒的身影。漢代不僅酒風(fēng)盛行,酒也以其甘美而頗受贊譽,桓譚《仙賦》就頌揚了金醪美酒堪比玉液玉漿,有美酒華芝可隨天旋轉(zhuǎn),壽極乾坤:
吸玉液,食華芝,漱玉漿,飲金醪。出宇宙,與云浮,灑輕霧,濟傾崖。觀滄川而升天門,馳白鹿而從麒麟,周覽八極,還崦華壇。氾氾乎,濫濫乎,隨天轉(zhuǎn)旋,容容無為,壽極乾坤。
“庶民以為歡,君子以為禮?!?鄒陽《酒賦》)宗廟祭祀和節(jié)慶民俗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尚書·酒誥》載“‘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盵3]206強調(diào)釀酒的目的是為了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宗先輩,《禮記·祭統(tǒng)》云“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盵3]1606祭酒作為重要的祭品參與其中,《周禮·天官》中還涉及了祭祀酒器冰鑒,“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鑒,賓客共冰。”[3]6711977年出土于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青銅冰鑒也佐證記載??芍^“百禮之會,非酒不行。”[4]1182漢代酒更成為祭祀典禮中的重要祭品,《史記·禮書》中有“大饗上玄尊,俎上腥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大饗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飯稻粱?!盵8]3296西漢帝王每年立秋時要舉行酎祭,“酎”即是一種特制的上等美酒,專用于宗廟祭祀或者供皇帝飲用,《漢書·景帝紀》記元年詔:“高廟酎?!弊⒁龔堦蹋骸罢碌┳骶疲嗽鲁?,名曰酎?!盵4]137《漢書·食貨志》中更為深入地討論了酒禮與時政:“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yǎng)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yǎng)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4]1182
孔臧在《楊柳賦》中要求酒禮為“威儀抑抑,動合典章”,《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十月……至禮畢,復(fù)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盵8]3296可見官員執(zhí)行酒禮的嚴格。民間宗廟祭祀中,酒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及其乣宗綏族,禴祠蒸嘗。以速遠朋,嘉賓是將。(張衡《南都賦》)
于是春秋改節(jié),四時迭代。蒸蒸之心,感物曾思。躬追養(yǎng)于廟祧,奉蒸嘗與禴祠……靈祖皇考,來顧來饗。神具醉止,降福穰穰。(張衡《東京賦》)
張衡《南都賦》中提到每一個季節(jié)都要舉行祭祀大典,聚集宗族中的人并予以安撫,雖然作者沒有言明,但毫無疑問酒是祭祀大典中的重要道具,《東京賦》中對酒的功能敘述得更為明確,祭酒在這里具有讓神仙沉醉,降福民間的功能。對于祭祀飲酒的具體要求,廉品《大儺賦》中提到祭祀之前要戒酒靜心,在大儺祭祀前一天要沐浴更衣,不飲酒茹葷,“先茲日之酉久,宿潔靜以清澄?!薄叭舴虼葘O孝子,宗厥祖禰,鬼神祭祀,練時選日,瀝豫齊戒。龍明衣,表玄谷,儷吉日,異清濁,合踈明,綏離旅?!?《蜀都賦》)揚雄也詳述慈孫孝子拜祭祖先、祭祀鬼神時,要練時選日并瀝酒齋戒,并分清濁之酒。
酒在漢代既是天之美祿和禮制民俗的重要載體,也逐漸內(nèi)化成為文人抒意人生的重要寄寓,漢賦“抒下情而通諷喻,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于后嗣,抑亦《雅》《頌》之亞也?!?《兩都賦序》),“酒”意象也成為漢賦思想表意的重要載體??v觀漢賦中從鄒陽《酒賦》到揚雄《酒賦》到王粲《酒賦》以“酒”為主題的漢賦,可以明顯看出賦家王道之責與文士個人抒懷的交錯與交融軌跡,也為魏晉詩酒文化提供了豐澤的思想土壤。
《藝概·文概》云:“文之道,時為大?!盵14]11文學(xué)和時代息息相關(guān),賦家和漢賦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漢初賦家鄒陽的賦作《酒賦》就很具典型,鄒陽經(jīng)常參加梁孝王文學(xué)集團的酒宴活動,臣子“樂只之深,不吳不狂”,君主“錫名餌,祛夕醉,遣朝酲”,鄒陽《酒賦》結(jié)尾以“吾君壽億萬歲,常與日月爭光”向君王祝壽敬酒,是文人們忘憂館創(chuàng)作諸賦的特色,也是漢代賦家表現(xiàn)明君賢臣的儒家思想的重要方式。鄒陽在《酒賦》中議“清者為酒,濁者為醴。清者圣明,濁者頑騃?!辈粌H以酒之清濁分類酒與醴,也寓意圣者和頑騃,寄寓了文人以清酒自喻的高潔品質(zhì),到揚雄的《酒賦》更抒發(fā)了賦家無所適從的內(nèi)心苦悶和矛盾心情:
子猶瓶矣。觀瓶之居,居酒之眉。處高臨深,動常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滿懷。不得左右,牽于墨徽。一旦車礙,為所。身提黃泉骨肉為泥。自用如此,不如鴟夷。鴟夷滑稽,腹如大壺。盡日盛酒,八復(fù)借酤。常為國器,托於屬車。出入兩宮,經(jīng)營公家。
漢末社會持續(xù)動蕩,戰(zhàn)亂頻仍,民眾朝不保夕的生命之憂和文人的及時行樂思想,促使飲酒之風(fēng)愈發(fā)盛行,“服食去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15]1348王粲《酒賦》中如實反映了當時的酗酒風(fēng)氣,“暨我中葉,酒流遂多,群庶崇飲,日富月奢侈。”流可釋為漫無節(jié)制,王粲對比敘述酒的“吉德”和“兇德”,將酒與國家興亡關(guān)聯(lián)起來,表露出作者的憂患意識,雖是寫酒,也是借酒抒發(fā)賦家憂國憂民的擔憂和思考。因此曹植在其《酒賦》中更加著重敘述了酗酒過度的危害和禁酒的必要性,其賦序雖言是“覽揚雄酒賦”而發(fā),也是有感當時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結(jié)合酒弊與時政。漢末建安之后的文人,已有異于漢初賦家“以徘優(yōu)蓄之”的處境,家國憂思已轉(zhuǎn)而關(guān)注對生命長度與密度的悵惘,酒更多地被傾注了魏晉文人的性情才氣和自然情感,也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意象,譬如劉伶《酒德頌》的意氣所寄,以酒抒懷就是典型的酒文思想,“止則操卮執(zhí)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wù),焉知其余?”文人內(nèi)心的生命體驗和情感抒發(fā)也被凝注成肆意徜徉的酒水。酒逐漸獨立為更加鮮明內(nèi)蘊的文化意象,酒從與生活文化的聯(lián)系而逐漸成為魏晉文人的思想寄寓,成為文人詩文表達的重要文化意象,也成為漢代體物之賦轉(zhuǎn)向魏晉緣情之詩的重要載體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