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通用飛機研制發(fā)展迅速,通用飛機應用范圍廣,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勢頭。調整試飛是研制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為調整航空器及其系統(tǒng)、機載設備,使其符合鑒定試飛航空器移交狀態(tài)而進行的飛行試驗,本文簡單介紹小型通用飛機調整試飛大綱的訓練和檢查飛行內容。
關鍵詞:通用飛機;調整試飛;訓練和檢查飛行
本文以某小型通用飛機為例介紹適航取證機在開展適航符合性試飛前對飛機及機載系統(tǒng)的功能、性能進行飛行檢查和評估的具體要求,制定調整試飛大綱的目的是對飛機及機載系統(tǒng)的功能和可靠性進行檢查和評估,為后續(xù)開展表明符合性試飛和審定試飛奠定基礎。
一、試驗狀態(tài)及要求
(一)重量重心包線
飛機的重量重心包線范圍內及邊界上的拐點都是本文的試驗范圍。包線應該考慮飛機乘客、燃油量和行李的各種裝載,并給出前重心中間重量、前重心最大重量、后重心最大重量。
(二)飛行使用包線及允差
飛機使用升限為14000 ft MSL,每個試驗科目允許的誤差按照CCAR 23、AC23-8C等標準確定。
(三)試飛員評述要求
除了編制的飛行后報告外,試飛員在試驗完成后的講評會上需對每架次的飛行情況進行評述,評述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工作負荷;操縱特性;配平能力;穩(wěn)定性;飛機或飛行狀態(tài)的可預測性;初始和最終響應;振蕩、阻尼、時間延遲;飛行員誘發(fā)振蕩(PIO)趨勢;不安全的趨勢;抖振邊界、振動;操縱系統(tǒng)感受(桿力、摩擦力、行程);
二、試飛風險評估
飛行試驗開展前,試飛相關技術人員和其他專業(yè)技術人員參考AP-21-AA-2014-31R1文件完成試飛風險的評估。另外,試飛機組和試飛工程師在試驗開展前需完成試飛風險分析(THA)。
試飛前后應分別召開飛行準備和飛行講評會,會上需進行試飛風險提示和講評。試飛過程若發(fā)現試驗風險等級超出之前評估的等級,應該立即終止試驗,并重新進行試飛風險評估。
對每個試驗點應該制定相應的試飛風險緩解措施,對本大綱規(guī)定試飛科目的風險緩解措施應按照以下原則制定:
1.除起飛、進近和著陸外,最小試驗高度不得低于1000 ft(AGL);
2.高度低于1500 ft(AGL)以下,不得進行大下降率(大于2500 fpm)相關飛行試驗;
3.試驗前應完成對相關性能和操縱特性的分析評估;
4.高風險試驗項目的機組應該為最小機組;
5.對于所有的試驗項目都應該遵循逐步逼近的原則。
三、訓練和檢查飛行
(一)試飛目的
1.試飛員進一步熟悉飛機的特性及各個系統(tǒng)操作特點;
2.初步評估各系統(tǒng)工作可靠性;
3.初步評估飛機的起飛性能、爬升性能、配平性能和飛機的操縱特性;
4.飛機系統(tǒng)調試或排故后的檢查飛行。
(二)飛機準備
飛行前完成對飛機的全面檢查;所有技術問題全部封閉或有明確結論不影響本科目飛行安全。
(三)最低測試參數或設備要求
校準的空速;校準的高度及爬升率;飛機姿態(tài)參數:包括俯仰、滾轉、偏航參數;外界大氣溫度;發(fā)動機參數:包括轉速、滑油壓力、滑油溫度、進氣壓力、氣缸頭溫度及排氣溫度等。
(四)試飛程序及狀態(tài)
·起飛(-10):
·飛機滑行到起飛線停穩(wěn),拉上停機剎車,柔和增加功率至起飛功率;
·解除停機剎車,飛機開始滑跑;
·當速度大于等于VR(≮VS1)后,拉桿抬前輪起飛;
·起飛爬升至50 ft高度,速度應不小于1.2VS1。
·起飛爬升檢查(-52):
·保持構型不變,速度盡量配平與1.3VS1,繼續(xù)爬升至1000 ft;
·配平(-01)
·改平飛機,收油門保持穩(wěn)定平飛,并盡量配平于1.3VS1,檢查發(fā)動機、航電系統(tǒng)各項參數是否工作正常;
·確認各系統(tǒng)工作正常后,收上襟翼。
·爬升檢查(-52):
·按照試驗點狀態(tài)配平飛機保持穩(wěn)定爬升;
·連續(xù)進行至少3分鐘或3000 ft的穩(wěn)定爬升;
·爬升過程中不要改變發(fā)動機功率設定;
·試驗過程中注意監(jiān)控發(fā)動機溫度參數。
·配平(-01):
·改平飛機,盡量在95 knots配平飛機保持穩(wěn)定平飛;
·檢查發(fā)動機及航電系統(tǒng)各項參數是否正常。
·縱向靜穩(wěn)定性檢查(-17):
·緩慢拉桿使飛機逐漸減速到Vtrim-15 konts;
·緩慢松除桿力,讓飛機速度逐步向初始配平速度恢復,至桿力為零;
·保持飛機在其自由回復速度穩(wěn)定飛行;
·緩慢推桿使飛機逐漸加速到Vtrim+15 konts;
·緩慢松除桿力,讓飛機速度逐步向初始配平速度恢復,至桿力為零。
·航向靜穩(wěn)定性檢查(-27):
·重新在試驗點配平飛機;
·緩慢蹬舵使飛機偏航,偏航角不小于±10°,用副翼保持機翼水平;
·快速松開腳蹬操縱力,同時保持副翼操縱,觀察飛機回到直線飛行的初始趨勢;
·在另一個方向重復上述機動。
·橫向靜穩(wěn)定檢查(-03):
·重新在試驗點配平飛機;
·建立10°或更大的坡度,并用方向舵保持飛機航向穩(wěn)定;
·保持方向舵操縱,松開副翼操縱,觀察低的一側機翼回到水平飛行狀態(tài)的趨勢;
·建立另一側坡度重復上述機動。
·盤旋性能檢查(-40):
·重新在試驗點配平飛機;
·進行360°協(xié)調轉彎,坡度不大于20°,保持發(fā)動機功率不變,可以下降高度來保持空速穩(wěn)定,盤旋中同時檢查航向指示系統(tǒng)跟隨性;
·回到初始配平高度和速度重新配平飛機,在另一方向重復上述機動。
·滑翔性能檢查(-23):
·爬升至不小于5000 ft高度,收油門至慢車,按要求進行穩(wěn)定滑翔;
·在飛機穩(wěn)定滑翔3分鐘或高度下降3000 ft后,試驗結束;
·試驗過程中注意監(jiān)控發(fā)動機參數。
·著陸模擬(-11):
·爬升至不小于5000 ft高度,按試驗點狀態(tài)要求配平飛機;
·建立3°穩(wěn)定航跡穩(wěn)定下降;
·高度降低大于500 ft,收油門至慢車,觀察飛機的響應;
·推油門至最大連續(xù)功率改出機動;
·按照試驗點構型要求將襟翼放下到著陸位置,并重新配平飛機,重復上述機動。
(五)合格判據及數據處理要求
發(fā)動機和航電系統(tǒng)功能正常;飛機在各個階段的操縱性符合預期;需要繪制各個試驗狀態(tài)點高度、速度、姿態(tài)、發(fā)動機參數等的時間歷程曲線。
參考文獻:
[1]正常類、實用類、特技類和通勤類飛機適航規(guī)定.民航局.2004-10-12.
[2]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程序.民航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2011-03-18.
[3]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試飛安全計劃.民航局.2014-01-26.
作者簡介:張志超(1986.06-),男(漢族),本科學士,主要從事通用飛機試飛。BDC91644-E105-4AFF-BAF4-1092D19E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