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王奕
國家指出,必須“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jié)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因此,健全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城市人口的空間分布特征及晝夜差異是配置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和制訂城市公共安全應急保障方案的重要依據(jù)”[1]。商務部的一份調查顯示,北京的王府井出現(xiàn)超過100萬人的客流高峰是在夜市;上海的夜間商業(yè)銷售額占白天的50%;重慶2/3以上的餐飲營業(yè)額是在夜間實現(xiàn);廣州的服務業(yè)產值有55%來自夜間經濟。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提出發(fā)展“月光經濟”的口號,不遺余力地宣傳、引導、鼓勵百姓擴大消費,希望夜間消費和白晝消費能夠“比翼雙飛”。
1978年,美國社會學家梅爾賓首次提出“時間邊疆”一詞,在其考察報告《夜晚作為新生活的邊疆》中,梅爾賓強調時間因素對城市的重要意義,希望通過時間因素解決城市問題。按照他的理解,“時間邊疆”開發(fā),就是調整城市空間的利用時間,人們在城市的活動盡量在時間上彼此錯開,特別是白天與夜晚時間應當交錯利用,這樣將會給城市帶來極大益處。人類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城市時間的交錯利用,但是在工業(yè)化以前,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質技術支持,人們基本上是白天勞作,到了夜晚其活動就被迫緩慢下來,因此城市時間的交錯利用可能性微乎其微。進入工業(yè)化以來,城市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城市時間開發(fā)與時間規(guī)劃地位日益顯著。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加速發(fā)展階段,在城市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它(時間邊疆)對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一系列城市病,如城市擁擠問題、城市犯罪問題、城市失業(yè)問題、城市環(huán)境問題等的緩解,有著一定的作用?!盵2]但是目前國內關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論研究仍只局限于“空間維度”,主要考察區(qū)域、城鄉(xiāng)之間基本公共服務的空間格局,即使有部分理論研究觸及“時間維度”,也僅僅考察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縱向”發(fā)展歷程,幾乎不涉及晝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橫向”對比分析。
本文之所以選擇城市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2011年中國內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城市化進入關鍵發(fā)展階段。與此同時,夜間經濟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發(fā)展的全新增長點,成為城市發(fā)展水平和品位的重要縮影,成為體現(xiàn)堅持以人為本、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核心內容。但是,以2020年為例,全國夜間活躍度指數(shù)排名前十的城市僅有北京和西安兩座北方城市,其余均為南方城市(上海、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杭州、蘇州、武漢),呈現(xiàn)出明顯的“南強北弱”經濟格局(如圖1所示)。不僅如此,若以北緯32度作為劃分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地理標準(如圖2所示),2015—2018年,北方城市的GDP排名平均下降4.16位,而南方城市的GDP排名平均上升4.34位,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的測算基本一致(2017—2018年,北方城市的競爭力平均下降6.5位,而南方城市平均上升5.2位)。因此,推動夜間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既是優(yōu)化國土空間布局的需要,也是推進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和新型城鎮(zhèn)化的需要,而與城市夜間經濟相配套的城市夜間公共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通過供給城市夜間公共服務,能夠切實引導夜間消費意識,積極培育夜間消費市場,加快構建夜間消費平臺,給“以城留人”“城市歸屬感”創(chuàng)造物質基礎。
圖1 全國TOP1-10夜間活躍度指數(shù)(截至2020年3月)
圖2 2015—2018年中國城市GDP排名變化
馬克思將人類社會的時間分為自然時間和社會時間,自然時間體現(xiàn)自然事物運動的順序性和過程性,而自然時間與人類的社會生產生活及社會事件相聯(lián)系后則成為社會時間?!叭祟惿鐣陌l(fā)展歷史,是社會時間屈從、臣服于自然時間到順從、同步于自然時間,再到溢出和游離于自然時間的發(fā)展歷史,是社會時間不斷超拔于自然時間并越來越凸現(xiàn)的發(fā)展歷史?!盵3]
“宋朝是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晝夜秩序轉變的重要時期?!盵4]隨著宋朝坊市制度的崩潰和城市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普通民眾所擁有的社會時間已經溢出和游離于農業(yè)社會的自然時間,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社會生產傳統(tǒng)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規(guī)律。在宋朝商業(yè)城市生活習慣的推動下,“夜禁”成為一紙空文,“全日制的中國”初具雛形,這是中國社會晝夜秩序的歷史性進步。
宋朝夜市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就被學界關注并持續(xù)推出研究成果,專題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宋都城夜市的興盛原因、發(fā)展變化、經營時間、空間分布、經營形式與內容、治安與文化等諸多方面?!斑@些研究至少有兩大缺憾。一是基本局限于對兩宋都城夜市的研究,對地方城鎮(zhèn)少有研究……存在以都城世界代表整個朝代或時代的傾向。二是僅局限夜市自身形態(tài)方面的研究,目前尚無人論及夜市管理等相關問題?!盵5]政府是建構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宋朝夜市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政府的宏觀調控與社會影響舉足輕重。一方面,宋朝政府及其官員發(fā)揮著引導和推動夜市經濟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宋朝政府對夜市的管理缺位,也導致夜市經濟出現(xiàn)諸多問題。
夜市是“夾縫中的產物”。秦漢以來夜禁嚴苛,唐朝前期封閉性坊市制達到鼎盛,嚴重抑制夜市的形成與發(fā)展。雖然自唐朝中葉以來坊市制、夜禁制逐漸松弛,但是宋朝之前的夜市始終是非法身份合理化的“灰色地帶”,面對需求與利益的強大攻勢,政府禁令雖然不能完全抵制,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夜市經濟,夜市發(fā)展緩慢且未形成規(guī)模與氣候。直到宋朝,政府下令縮短宵禁時間,縮小宵禁范圍,城鎮(zhèn)居民在夜間可以自由行動,夜間商品及勞務交易活動也就由非法轉為合法,夜市終于走出“灰色地帶”,名正言順地迅速繁榮發(fā)展。不僅如此,宋朝政府還積極倡導與民同樂,大力弘揚民風民俗,在創(chuàng)設新節(jié)日、維護和改造舊節(jié)日、規(guī)定增加節(jié)假、官放賃屋錢、官辦公共活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推及夜市。其中“官辦公共活動”可謂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城市夜間公共文化服務的先河,對當今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具有深遠影響。
“夜市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現(xiàn)象和市場形態(tài)在兩宋雖不斷被關注和記錄,但有關夜市管理的內容卻鮮有記載,因而我們更難奢求夜市管理以立法形式進入政策與制度層面。”[5]實際上由于宋朝以來的坊市合體,政府不可能實行像漢唐一樣嚴密而直接的市場管理,而是將之在相當程度上融于一般城市管理:一方面是與夜市相關的商事管理,體現(xiàn)出政府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意愿和努力;另一方面是與夜市相關的城市社會治安管理,體現(xiàn)出政府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和信念。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作為一種新興市場,宋朝夜市不可避免地因市場不成熟以及政府管理缺位等原因而存在占道經營、環(huán)境污染、假冒偽劣商品集中、治安管理薄弱等諸多問題。宋理宗紹定年間,真德秀①曾撰寫《再守泉州勸農文》告誡百姓:“莫喜飲酒,飲多失事;莫喜賭博,好賭壞人;莫習魔教,莫信邪師,莫貪浪游,莫看百戲。凡人皆因妄費無節(jié)生出事端?!边@種觀點,其實也可以視為宋朝夜市經濟極易引發(fā)的各種問題的一種非正式總結。
綜上所述,正是由于宋朝政府在各種與夜市相關政策上的制定向著有利于夜市的一側傾斜,形成對夜市的肯定與支持態(tài)勢,遂使宋朝經濟繁榮昌盛,開啟中國古代夜市之嶄新面貌。宋朝政府對于夜市的態(tài)度與探索,啟發(fā)我們重新思考“看不見的手”(市場)與“看得見的手”(政府)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夜市經濟的客觀存在,考驗著當今城市夜間公共服務的管理智慧與監(jiān)管智慧。
2018年9月12日,一則題為“沒有滴滴的夜間出行暴露出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缺口”②的帖子在網絡上引起巨大反響。滴滴于9月4日啟動安全大整治。整改期間,滴滴決定暫停9月8日至14日深夜所有車型的出行平臺服務。滴滴停止夜間運營后,司機、乘客和整個城市都在逐步磨合適應夜晚的交通出行。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等國內主要城市都已開通夜間公交?!暗浾哒{查發(fā)現(xiàn),許多城市的夜間公交還不能滿足市民夜間出行的需求,特別是加班族和夜晚活動豐富的年輕人?!雹鄣蔚尾⒉荒芡耆〈鞘械墓步煌毮埽聵I(yè)態(tài)需要與城市的固有交通體系進行有機融合。失去滴滴的夜晚,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也應當“自給自足”。
夜間公交需求的增加考驗著城市管理和運營者。目前很多城市的夜間公交都存在著線路覆蓋不足和運行時間不夠靈活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公交公司表示夜間公交運營難度很大,主要原因是運營成本較高、夜班司機不足,目前的夜間公交基本都是虧本運營,給公交公司造成巨大負擔。部分司機表示夜間公交的客流分布不均,一般集中在晚上八時至十時,十二時以后甚至出現(xiàn)空車。除此之外,由于待遇較低、工作辛苦,年輕人往往不愿選擇公交司機,因此公交司機年齡普遍偏大,而夜間公交駕駛更加辛苦,對駕駛員身體素質要求更高,進而直接阻礙城市夜間公交的發(fā)展。
不僅僅是夜間公交,夜間地鐵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和困難?!败壍澜煌ㄟ\營單位在制定線網運營圖時主要以客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基礎,優(yōu)先考慮社會效益并兼顧經濟效益。根據(jù)目前線網末班車乘客出行量和換乘量分析預測,延點期間列車滿載率均不超過20%,運能有較大浪費。同時,地鐵運營時間的確定涉及運營組織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運營結束后,需要保證有足夠的施工作業(yè)時間對設備、車輛等進行全方位的安全隱患排查和修整,以保證次日運營安全。”④
上海同濟大學軌道交通研究專家孫章認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具有夜間地鐵的需求,夜間地鐵對當?shù)亟洕膸幼饔貌豢珊鲆?。但是我國地鐵在設計之初,并沒有考慮通宵運行的可能。軌道維修中非常講究“開天窗”,列車運行結束后,要留下時間對軌道進行維修和保養(yǎng)。紐約地鐵之所以能做到全年無休,主要是因為許多地鐵線路重復建設,每條線路都有多條軌道輪換運行。對外顯示全年無休,但是對內卻是“輪休”,給軌道維修保養(yǎng)留下充足時間。而我國地鐵很多都是單線建設,軌道無法輪換。對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來說,可以考慮在舉辦一些大型活動期間實行通宵地鐵。另外,可以考慮在現(xiàn)有的線路基礎上,在客流量比較大的線路重復修建相同線路,嘗試營運某些線路的全年通宵地鐵,為民眾提供更舒適、更便捷的城市夜間公共交通服務。
首先,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提高了城市綜合治理績效。在政府作為公共管理唯一主體的前提下,由于政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不存在競爭壓力,加之行政效率的測度十分困難,政府效率的低下和充斥整個公共管理領域的官僚主義就不可避免。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意味著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權將在多個主體之間展開激烈競爭,競爭能有效促進公共管理績效水平的提高。
其次,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有利于淡化“官本位”意識。政府作為公共管理唯一主體,幾乎壟斷對所有公共資源的支配權,這種對公共權力的獨占性是形成“官本位”意識的根本原因。而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發(fā)展意味著政府不再是公共資源的唯一支配者,公民通過各種途徑分享公共權力、參與公共事務管理,使他們對公共權力有了更為理性的認識,“官本位”意識也將隨之淡化。
最后,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政府機構持續(xù)膨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公民對城市夜間公共服務的需求不僅不會減少,而且還會越來越差異化、個性化。因此,政府機構規(guī)模和政府職能范圍將不斷擴張。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意味著即使出現(xiàn)新的公共服務需求,政府也可以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交由其他社會組織承擔,例如數(shù)量眾多的NGO。在這種條件下,新的公共服務需求無法成為政府擴張規(guī)模的借口,政府機構、政府人員的持續(xù)膨脹也能得到有效遏止。
隨著城市夜間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公民對于夜間活動的有效需求與日俱增,對于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的廣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新要求。然而現(xiàn)實問題卻是政府在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上“淺嘗輒止”,主觀上忽視城市夜間公共服務的重要性,客觀上缺乏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的精力與財力。由于夜間公共服務不同于常規(guī)公共服務,屬于城市綜合治理的“灰色地帶”,極易發(fā)生地區(qū)、部門之間的“踢皮球”亂象。因此,充分發(fā)揮市場客觀規(guī)律作用,科學分解和下放政府公共權力,是解決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問題的應有之義。
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問題,也需要尊重市場客觀規(guī)律,發(fā)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以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大規(guī)模投放為例,位于偏遠鄉(xiāng)鎮(zhèn)的居民,尤其是在夜晚,AED能夠為其搶救爭取到寶貴的“黃金3分鐘”,能夠更大程度地保障居民生命安全。但是就政府本身利益而言,此類設備在特大中心商業(yè)區(qū)、交通樞紐、人口密度較大的區(qū)域進行投放是必要的,也是完全認可的;而對于其他人口密度相對較小、偏遠荒涼的區(qū)域,就會萌生“多此一舉”的消極觀念。當然,畢竟政府精力與財力有限,無法把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的觸角伸向每一個需要的地方,這就為市場提供城市夜間公共服務創(chuàng)造契機——各類NGO紛紛涌現(xiàn)、群眾自治組織建立發(fā)展、社會眾籌募集平臺經營運作……他們都可以接過政府手中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的“接力棒”,而政府僅僅需要建立規(guī)范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為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這場“接力賽”保駕護航,及時提供支持保障,加快形成以政府供給為主體,多種供給方式共同發(fā)展的城市夜間公共服務基本供給制度。
除此之外,國家政府的宏觀政策也不可或缺。國家層面需要科學制定“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正面清單”——即“規(guī)定可以供給的才能供給”,鼓勵政府敢于放權、讓權;對于社會公眾,也應擬定“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負面清單”——即“規(guī)定沒說不可以供給的都能供給”,解放社會思想,創(chuàng)新市場主體,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促進城市管理決策差異化、個性化,例如“智慧燈桿”的獨特創(chuàng)意、“錯時上下班”的制度設計、“互聯(lián)網+政務”的落地生根……無一不是城市居民你一言我一語的共同成果。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強調,“實現(xiàn)‘十三五’時期發(fā)展目標,破解發(fā)展難題,厚植發(fā)展優(yōu)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雹萜渲小肮蚕怼币辉~,道出了城市居民參與城市管理決策、共享城市發(fā)展成果的真諦!雖然夜間公共服務剛剛起步,比之常規(guī)公共服務有太多的不足與劣勢,但是隨著未來的城市發(fā)展,無論是常規(guī)公共服務供給還是夜間公共服務供給,絕大多數(shù)都會重新交給市場,交給社會,城市綜合治理與管理決策的權力也將更多地交還城市的“細胞”——城市居民。尊重市場客觀規(guī)律,科學分配社會權力,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jié)職能,才能加快推進城市晝夜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才能努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溫度”,才能有效縮小城市公共服務供給的“晝夜溫差”。
完善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不單憑政府組織的構想,更多的是要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注重居民的個體化需求表達與組織的群體化需求表達。構建居民需求表達機制,是將居民需求表達和政府組織整體規(guī)劃有機結合的有利途徑。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居民個體權利,在原有電話、郵件等方式的基礎上,拓展以“智慧城市”建設為依托的個體化需求表達機制,融合現(xiàn)代科學技術,增加城市夜間公共服務需求的個體化表達方式,著力保障居民個體權利;另一方面,要鼓勵行業(yè)商會等組織提出群體性城市夜間公共服務改進意見,傾聽不同組織的利益訴求,使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進一步兼顧效率和公平。在構建需求表達機制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需求表達主動化是核心推動因素。需求表達不應依靠行政力量強行推動,而應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加強居民的關注度和參與度,讓居民能夠主動表達需求,增加城市夜間公共服務需求表達的廣度和深度。
構建需求表達機制固然重要,但是完善資源配置體系更為重要。改善城市夜間公共資源區(qū)域配置,提升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深度,能夠讓城市夜間公共服務供給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常規(guī)城市公共資源配置大多依據(jù)行政區(qū)域劃分,但是城市夜間活動情況與白天大相徑庭。完善城市夜間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依據(jù)城市夜間功能變化對區(qū)域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有助于完善夜間公共服務供給機制。
從“馬太效應”出發(fā),城市公共服務供給應當不因白晝時段或者黑夜時段而有所區(qū)別,我們應當避免城市公共服務供給過分集中于白晝時段。白晝時段提供的城市公共服務范圍,黑夜時段應當具有同等不受限制的選擇權;白晝時段提供的城市公共服務質量,黑夜時段也不應粗制濫造、降低標準;白晝時段提供的城市公共服務,黑夜時段可以平等地消費享用而不必支付額外成本。白晝時段所具有的城市公共服務規(guī)模與范式,應當盡量減少向黑夜時段輸送過程中的不必要“損耗”,從而為下一次循環(huán)周轉提供持續(xù)動力,有效避免城市晝夜公共服務供給“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真正實現(xiàn)“時間維度”意義上的城市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
注釋
①人物簡介:真德秀,南宋后期理學家。
②https://tech.sina.com.cn/i/2018-09-12/doc-ihiycyfx5767637.shtml沒有滴滴的夜間出行暴露出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缺。
③ http://news.163.com/14/0923/00/A6PM4L4N00014JB5.html夜間公交:民有需求運行難度大。
④http://ms.enorth.com.cn/system/2017/06/28/033245633.shtml交通運輸委:地鐵如延時運營滿載率低浪費運能。
⑤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9/c_1116983078.htm授權發(fā)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