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雨
最開始,我只是想寫沖浪運動。在天空和海浪之間,一位浪人迎風(fēng)而上,矯健的身姿與海浪渾然一體,人與自然靈性和諧。
但隨著視角貼近,我發(fā)現(xiàn),比沖浪運動本身更迷人的,是沖浪文化和浪人精神。
生命不息,逐浪不止。我們所理解的運動,于浪人而言,早已是生活方式,是人生。
“我沒有把沖浪當(dāng)運動,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痹诤蛠憳窙_浪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吳承澤聊沖浪時,他反復(fù)對我強調(diào)這一點。
沖浪運動起源于夏威夷。在夏威夷原住居民中,沖浪就是一種活法。
接觸沖浪以前,吳承澤不愛運動,用他的話說“能躺著就不要坐著”。
十多年前,因為創(chuàng)業(yè)走捷徑,賠了很多錢,遇見沖浪時,吳承澤正處于人生的低谷期“。當(dāng)時也養(yǎng)成了一些不好的習(xí)慣,還得了抑郁癥。” 那段黑暗歲月里,他承受著精神上的折磨,生活也幾近墮落。
生活渾渾噩噩,不知所向。當(dāng)時他的一個好朋友就在三亞后海沖浪,也叫他去試試。
對運動毫無興趣的他,當(dāng)聽到“沖浪”兩個字時,覺得很舒服——藍天白云之下,廣闊無垠的大海上,他可以像武俠科幻片中乘箭而飛的俠者一般,在沖浪板上“飛行”。吳承澤離開成都,尋找靈魂歸宿一般去尋找那片海。可以說,是沖浪救贖了他。
他是在一個漆黑夜晚到達三亞后海的。當(dāng)年的后海還沒有今日的熱鬧,穿過泥濘的土路,兩邊破舊的爛房子不禁讓他懷疑是不是走錯了地兒。直到穿過小巷,美麗的大海呈現(xiàn)眼前,“我心里才踏實了一些?!?/p>
站了7次,吳承澤才成功在一道浪上站起來?!靶睦镆环N莫名的愉悅感出現(xiàn),好像戰(zhàn)勝了一個挑戰(zhàn),跟大自然的能量融合在一起。”10年后他這樣回憶自己抓住第一道浪時的感覺。
沖浪是一種什么活法?迎浪而上,無論是在大海中,還是在生活里。
接觸沖浪以前,吳承澤對生活和事業(yè)最大的迷茫是“錢”?!拔易鍪虑?,就是為了賺錢,我要賺很多錢。”急功近利讓他慘敗,生意失敗讓他對人生也失去樂趣。但沖浪將他從深淵里拉了回來。
“通過沖浪,我明白一個道理,人生從來沒有捷徑?!睙o浪時,耐心等待。浪來時,把握浪潮。真正的浪者,大多戒驕戒躁。
吳承澤帶著這樣的心態(tài),重新回到城市,投資一個項目掙到了錢。2014年,他在后海創(chuàng)辦了最早一批沖浪民宿店,亼樂。“亼”,就像一個人站在沖浪板上,他希望更多人能像他一樣,通過沖浪獲得正向的人生觀。
后海成為了他的第二個故鄉(xiāng),10年來,他每個月都會回來沖浪一個禮拜。站在板上,就只專注當(dāng)下。而每次上岸,他都對未來更加清晰。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留在海邊,不能割舍的世俗和牽掛將我們拉回城市,但我們依舊可以將沖浪精神或沖浪生活方式融入生活之中。
“不是坐在海里沖浪的人才叫浪人,而是在生命海洋之中不怕困難,勇敢善良的人,才是浪人?!眳浅袧烧f。
2020年后,疫情的影響、網(wǎng)紅的到來、媒體的宣傳,讓靜靜沉淀了十幾年的“中國沖浪第一村”三亞后海村,迅速躥紅。
“三亞后海村,正在成為第二個大理?!?前段時間,某媒體的一篇文章在各個沖浪小群體中轉(zhuǎn)發(fā)。三亞后海,中國沖浪者的天堂,在單一鏡像下化身烏托邦。
火的仿佛是后海,而不是沖浪運動和沖浪文化。
在網(wǎng)紅經(jīng)濟和媒體的片面引導(dǎo)下,“大家變得肆無忌憚地去消費大自然,消費后海,在這個過程中,缺少文化的傳播,導(dǎo)致現(xiàn)在來海邊的這些人素質(zhì)極低。沙灘垃圾,夜晚的煙花,這么多年來,后海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如此的臟。”吳承澤說。
“生意變好了,生態(tài)變壞了。”吳承澤說。生態(tài)變壞,也包括大眾對浪人們生活方式的片面講述。
在介紹浪人生活的文章中,酒精、蹦迪……避世情緒在暗涌,沖浪本身,卻被弱化。
Darsea(劉丹)也曾在后海居住過,目前搬到了距離后海一小時車程的另一個著名沖浪勝地,日月灣。她已經(jīng)在這里生活了14年,見證著后海和日月灣從冷清到熱愛的改變,人們來來去去,她知道什么樣的人才會留下。
她和閨蜜在這里經(jīng)營著一家健康餐吧——島嶼生活,那是一個承載浪人們生活方式的地方。同時她們也有自己的公司,專門做沖浪有關(guān)的活動。生活忙而充實。
“就算我選擇很簡單地生活,但是我沒有停止成長。很多人做著好的工作,拿著很高的工資,但是他的靈魂已經(jīng)死去了,他根本沒有在成長,他的身體也沒有跟上金錢的步伐?!盌arsea說。
帶著智慧去生活,同時在沖浪文化中汲取更深的智慧。你以為這些浪人逃離城市,沉溺烏托邦,過著“不務(wù)正業(yè)”的生活。但實際上,他們能享受站在浪尖上的美妙感覺,也能回到陸地踏實生活。
清晨是Darsea每日固定運動時間,如果不做瑜伽,9點以前她便會去沖浪。浪特別好的時候,為了好好沖浪,她會在前一天將全部工作都安排好。
海邊8年,在戒浪不俱樂部工作的小靜,身邊聚集著和她一樣熱愛沖浪生活方式的姐妹們。
這是一群非常自律的姑娘,她們早起瑜伽、鍛煉,有浪的時候在最冷的天也要早起,沖浪之余都有各自的小事業(yè)“。大家不是為了自律而自律,這是她們享受的生活狀態(tài)。”
只是,這些人不會讓自己被忙碌的生活吞噬掉,大家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總會給自己留出沖浪的時間。
“沖完浪后,精神才會更飽滿,做事才會優(yōu)秀。”小靜說。
沖浪是夏威夷群島波利尼西亞人的一項古老文化。
在那時,只有部落的酋長才能使用由最好的樹木制造出的最好沖浪板,酋長往往是部落中技術(shù)最好的駕浪者。
歐洲人最早目擊沖浪,是1767 年由Dolphin的船員在大溪地所記錄。之后James King中尉曾于1779年在庫克船長死亡時,在他的日志中發(fā)現(xiàn)記載了沖浪藝術(shù)。
沖浪生在夏威夷,盛于澳大利亞。1912年,在奧運會游泳冠軍美國夏威夷人哈哈摩庫的大力提倡下,沖浪運動才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推廣開來,后來一直流行于夏威夷、北美、秘魯、澳大利亞和南非。
但實際上,在我國南宋時期,就有著世界最早的" 沖浪人"——錢塘江弄潮兒。
“弄潮兒向濤而立,手把紅旗旗不濕?!背彼畞淼臅r候,弄潮的人赤身裸體,手持紅旗或彩旗,在潮頭踏浪戲水。
現(xiàn)代的沖浪運動來到中國,也有很久,但被大眾關(guān)注,僅是近十余年的事情。
2004年時,著名環(huán)球旅行探險家、紀(jì)錄片導(dǎo)演谷岳把在美國的工作辭掉,開始背包旅行。在澳洲東海岸,他接觸并愛上了沖浪運動。
那時,在國外沖浪的中國人十分少。2008年,他在海南待了兩周,“當(dāng)年在海灘上遇到的,也鮮有中國人,大多是澳洲來中國教授英語,或在廣東上班的外國人?!惫仍勒f。
直到2010年,首屆中國海南萬寧國際沖浪節(jié)舉辦。又過10年,2020年12月7日,國際奧委會同意將沖浪列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如今在海南、青島、深圳的海岸線上,可見不少手拿沖浪板的愛好者。曾經(jīng)邊緣化的運動,開始逐漸走進人們生活。
中國擁有著綿延萬里的海岸線,但沖浪文化卻并不存在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因中?!耙l(fā)展沖浪文化,先讓人們走向海灘?!崩巳藗冞@樣呼吁。
2020年,谷岳在海南接連舉辦了6期沖浪瑜伽營,基本上都是3天的行程,今年仍在繼續(xù)。“隨著海南沖浪的成長,現(xiàn)在很多所謂的沖浪教練,在人數(shù)擁擠并且不安全的海域里教課。我們會選擇和海南頂級的沖浪教練合作,選擇的海域沖浪的人數(shù)也少,更安全。”他說。
亼樂沖浪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吳承澤也在積極向身邊人推廣著沖浪文化。
他自己曾從沖浪中獲益,走出精神陰霾。這些年他也見證著新浪人們?nèi)绾瓮ㄟ^沖浪產(chǎn)生變化?!坝行┤?,之前不敢追求夢想,沖浪之后,他會覺得我要去勇敢追求。人生觀會改變?!?/p>
從去年開始,亼樂沖浪俱樂部在很多城市,都會舉辦線下的沖浪推廣活動。在現(xiàn)場,他們會播放沖浪紀(jì)錄片,講講沖浪故事,以及浪人們在國內(nèi)發(fā)生的一些趣事。
一塊板,一群人,一片海。浪人們從他們選擇的運動生活方式中,汲取著生命能量。
Darsea從小生活在一個離海很遠的小山城,在那里,人們一般不會學(xué)游泳,大海對于他們而言,意味著危險。
Darsea是劉丹為自己取的英文名,代表她另一種生活狀態(tài)。
在Darsea很小時,父母便送她去學(xué)舞蹈?!八麄兤谕耶?dāng)一名舞蹈老師,然后住在恩施,成家立業(yè),過上幸福的生活?!盌arsea說。
19歲時,她第一次見到大海,很震撼,她就知道她的靈魂和心都是屬于大海的。后來,她來到后海,愛上沖浪,直到現(xiàn)在。舞蹈與沖浪,都是她獲得能量和感知生命的方式,浪潮和音樂聲中,她會絕對專注。
她說,沖浪帶給她最大的財富就是:智慧?!按蠛O袷俏业膶W(xué)校,打開了我的新世界。它又像是一個導(dǎo)航儀,讓我找到人生的方向。"
結(jié)識沖浪后的吳承澤,邁過人生的低谷。他以前是一個“柔軟的小胖子”,從不運動。10年前第一次從后海沖浪回來后,他就走進了健身房。“在城市里面就只有靠運動鍛煉,讓自己體能增強上去,這樣回到海里面時,才能駕馭那道浪?!?/p>
現(xiàn)在的他,人瘦了,也精神了,日常作息非常規(guī)律。他說,沖浪的文化,就是通過改變,讓人和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因為沖浪的熱情,谷岳當(dāng)年在夏威夷邊打工邊沖浪半年,還去了近10個國家去沖浪。
“不像全年生活在海南的人,現(xiàn)在我追求的是一種沖浪生活?!泵磕晁加?~2 個月時間當(dāng)一個digitalnomad(數(shù)字游民),半天在coworking咖啡廳網(wǎng)上工作半天去沖浪。
他覺得這種生活方式,讓他找到了現(xiàn)實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平衡。
小靜在來后海之前,是在深圳做酒店文職的工作,壓力不大,卻一直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而迷茫著。有一段時間,她無法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弄得自己很混亂,也很抵觸。
而現(xiàn)在,她在晚上收到工作消息一般也不會回復(fù),有時候會說,“明天回復(fù)你哦。”有時候朋友也會在群里幫她回復(fù):“小靜應(yīng)該下海了,等她上岸會回復(fù)你的?!?/p>
她珍惜每一個可以沖浪的機會,珍惜海浪,享受和浪友們一起沖浪、一起落水、一起進步的感覺。他們經(jīng)常說:“Onlywe know the feeling.” 。
她已經(jīng)在海邊生活8年,“我的朋友、我的圈子、我的熱愛,我的事業(yè),我的生活就全部都是這些?!?/p>
沖浪,就是不滅的熱愛和豁達,浪人們因為相聚而興奮,因為大海而感恩。
正如小靜所說:“我覺得沖浪的生活,只不過是萬千生活中的一種;它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壞。”
是的,可以不是沖浪,但我仍希望你選擇一種運動參與其中,堅持熱愛,讓它成為你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