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強
秦國自長平之戰(zhàn)后便開始了統(tǒng)一全國的大戰(zhàn)略。這個戰(zhàn)略一開始,六國中實力最弱小的韓國受到的沖擊是最大的。韓桓王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一個疲秦之術——修渠。這個方法看似愚蠢,但是在當時的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修渠是一項龐大工程,能夠消耗秦國國力,而且秦國也的確需要這樣一條水渠。
韓桓王指派著名的水工鄭國到秦國去游說修渠。鄭國到了秦國以后,對秦王說要修一條長達300多公里的水渠,可解決400多萬畝土地的灌溉問題,使關中平原成為千里沃土。這個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因為秦國連年征戰(zhàn),最大的一個問題便是糧食供給不足??墒沁@個建議一經提出,就遭到了很大的反對聲,經過秦王和丞相的耐心分析,才使大家最終同意修渠。
當水渠修到一半的時候,鄭國“間諜”的身份暴露了。秦王非常生氣,想要處死鄭國。鄭國卻對他說:“我的確是韓國派來的,不過修這條水渠,雖然能夠為韓國延命一時,卻會有利于秦國萬世。而且還會使整個關中成為秦國的大糧倉這件事也不是假的呀!”秦王聽后覺得有道理,況且水渠修到一半也不能半途而廢。
最后,秦王讓鄭國繼續(xù)修渠,水渠修成以后,的確使關中平原變成千里沃土,為秦國統(tǒng)一六國提供了物質保障,加速了六國的滅亡。這條水渠還被命名為鄭國渠。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