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劉明月
摘 要:隨著我國核電安全高效發(fā)展,核電廠中、低放射性廢物產生、暫存的總量不斷增多,所引起的安全、環(huán)境和社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在核電廠中中、低放射性廢物中的工藝廢物是處理難度最大、處理技術最復雜的廢物。本文從中、低放射性工藝廢物入手,比較現有核電廠不同的工藝廢物處理技術。
關鍵詞:核電廠;放射性廢物;處理技術;工藝流程
1核電廠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理技術
1.1熱壓、干燥技術
1.1.1系統組成
過濾器濾芯處理系統由屏蔽轉運容器、單臂吊車、專用抓具等組成;廢樹脂處理系統由屏蔽轉運裝置、廢樹脂計量和轉運裝置、錐形干燥器、超級壓實裝置(合用)等組成;化學廢液處理系統主要由屏蔽轉運容器、桶內干燥裝置、冷凝模塊、蒸發(fā)裝置等組成。
1.1.2系統功能
本系統主要功能如下:過濾器濾芯處理工藝通過直接灌漿的工藝來處理核島內(化學和容積控制系統、乏燃料池冷卻系統、放射性廢液處理系統等)產生的過濾器濾芯與少量來自移動式處理系統的過濾器濾芯。廢樹脂處理工藝采用熱態(tài)超級壓實的減容處理工藝?;瘜W廢液處理工藝通過蒸發(fā)、桶內干燥工藝來處理核島、廠址廢物處理設施及其他設施內產生的化學廢液。
1.1.3工藝流程
1)廢樹脂處理系統。廢樹脂通過接收、脫水、干燥、裝桶完成預處理工序。隨后,裝滿干燥廢樹脂的桶送往減容主要工序,即超級壓實機進行超壓處理。壓實餅經優(yōu)化組合后裝入金屬桶內進行灌漿固定。2)化學廢液處理流程?;瘜W廢液桶內干燥處理后形成的鹽塊通過超壓處理后,吊運至200L鋼桶內,進行水泥灌漿固定。固定后的廢物貨包經短期養(yǎng)護,送至劑量檢測間進行桶內劑量監(jiān)測,最終送往廢物暫存庫中間貯存。3)廢過濾器濾芯處理工藝流程。工藝流程歸納如下:載有屏蔽轉運容器的拖車接收來自核島的裝有廢過濾器濾芯的200L鋼桶,轉運至廠址廢物處理設施(SRTF),在SRTF專用抓具將鋼桶卸出,鋼桶經輥道送往水泥灌漿區(qū)進行灌漿固定,在灌漿后進行短期養(yǎng)護后送至檢測間進行桶體劑量檢測,最終送往暫存庫存放。
1.2水泥固化技術
1.2.1系統組成
本系統主要由攪拌系統、傳輸系統、計量系統及劑量檢測系統等組成。工作站位包括容器轉運站、空氣閘門間、開封蓋站、廢物裝桶攪拌站、移動灌漿站、廢濾芯裝桶站和清洗水回收站。
1.2.2系統功能
本系統的主要功能如下:收集核電廠機組運行中產生的中、低放射性水平固體廢物,并進行暫存;采用水泥固化工藝將其整備為穩(wěn)定的廢物包;檢測廢物包劑量率水平,便于進行運輸和處置。針對濕廢物接收及處理子系統,其主要功能為將失效的放射性樹脂沖排至或轉運至廢樹脂暫存槽,進行接收及暫存;通過廢樹脂計量泵對暫存槽中樹脂進行循環(huán)運行,廢樹脂取樣裝置在循環(huán)管線上進行樹脂取樣;利用水泥固化工藝對廢樹脂、濃縮液進行桶內攪拌固化操作;利用灌漿設備對廢濾芯進行水泥灌漿固定處理;整備后對廢物桶表面劑量率進行檢測。
1.2.3工藝流程
1)廢過濾器芯固定工藝流程。主要工藝過程包括:將裝有合適尺寸濾芯支架的400L金屬桶裝入濾芯屏蔽轉運容器,并就位于濾芯下降通道處,濾芯釋放至金屬桶內。金屬桶通過輥道運輸至加注站,調整移動式注漿站參數并啟動,按照程序設定完成注漿過程。金屬桶轉運至開封蓋站位進行自動封蓋操作,完成后運送至養(yǎng)護站位進行養(yǎng)護。2)廢樹脂/濃縮液的固化工藝流程。首先開始進行桶清洗、開封蓋、水泥石灰添加劑等準備工作,通過體積計量的方式,按照配方所需的量完成廢樹脂或濃縮液的計量并加注入400L金屬桶中,隨后金屬桶轉運至干料加注站,攪拌器下降至桶內,完成添加劑的添加,攪拌器開啟并按參數要求完成水泥下料和攪拌。完成后對系統內部進行清洗,雙輥道中任選一列輥道作為固化后金屬桶養(yǎng)護用,經過養(yǎng)護后的金屬桶經測量達標后運出。
1.3高整體容器(HIC)技術
1.3.1系統組成
本系統主要由過濾器芯子更換轉運容器、廢過濾器芯子轉運容器及小車、高整體容器(HIC)、脫水模塊(SEDS)、混凝土屏蔽容器、HIC轉運屏蔽容器等組成。
1.3.2系統功能
本系統在設計上貫徹廢物最小化原則,對廢樹脂和廢活性碳等濕廢物采用脫水后裝入HIC容器的方法處理。脫水模塊(SEDS)接收廢過濾器芯子和廢樹脂,并將其裝入不同類型的高整體容器(HIC)中進行脫水,脫水后的HIC在滿足裝桶容量以及劑量要求后轉運至暫存庫貯存。
1.3.3工藝流程
廢樹脂通過水力沖排,經過控制閥進入脫水頭,再被注入HIC。脫水泵的作用是通過負壓抽吸將HIC中的多余游離水抽出。廢樹脂通過脫水頭實現進料、排氣、脫水、再進料、排氣、脫水,HIC裝滿后正式進入脫水循環(huán)。脫水循環(huán)3次,末次循環(huán)可將脫水產生的廢液接到脫水檢測罐進行檢測,如果脫水循環(huán)末收集到的廢液體積<500mL,表示脫水可以結束,HIC可以封蓋并進行暫存。
廢過濾器芯子通過輸送通道放入廢過濾器芯子轉運容器。廢過濾器芯子放入轉運容器后,被送往NF265房間,通過使用吊車把芯子放入HIC容器中。在HIC容器填滿后,進行脫水操作,直到含水量達到整定值后停止脫水循環(huán)。HIC容器準備轉運到貯存設施內。
2技術比較分析
2.1技術優(yōu)劣對比
水泥固化工藝:工藝成熟,應用最為廣泛,運行經驗豐富,已實現國產化。廢物減容效果不佳,系統運行復雜,故障率高。
熱壓、干燥工藝:廢物離堆處理,對工藝廢物的整備前的處理減容效果較好,已完成國產化研制。系統設備較為復雜,應用經驗較為欠缺,由于仍采用水泥固化,因此影響了其最終減容比。
高整體容器工藝:廢物可離堆處理,系統設計簡單,運行操作簡單,設備臺套數少,且模塊化制造。由于無需進行固化等整備工作,廢物減容效果較好。尚未完全國產化,應用經驗較為欠缺,廢物包表面劑量率較高。
2.2工藝廢物產量分析
通過對2020年不同核電廠的廢物處理產量的分析,采用水泥固化工藝的某核電廠中、低放射性廢物包產量為單臺機組18.2m3/a,采用熱壓、干燥工藝的某核電廠中、低放射性廢物包產量為單臺機組10.8m3/a,采用高整體容器工藝的某核電廠中、低放射性廢物包產量為單臺機組6m3/a。(見表1)高整體容器工藝在廢物減容方面表現較好,主要得益于減少了濃縮液這一廢物類型,并直接裝填入高整體容器、無水泥等固化劑增容的過程。
3結語
結合上述3種核電廠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理技術的對比分析,先進的放射性廢物減容技術在逐步應用。但由于廢物處理系統相對獨立于核島主工藝系統,且離堆處理越來越得到認可的前提下,可加快高效減容技術的推廣應用,如等離子體氣化熔融技術、PVA高效降解技術、高整體容器整備技術、蒸汽重整技術、焚燒技術等。在“鄰避效應”突出的背景下,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和區(qū)域廢物處理中心的選址和建設在近一段時間內仍將非常艱難。但由于廢物處理安全性、經濟性和最小化的迫切需求,應利用高效減容技術的優(yōu)化組合,在電廠內考慮設立廢物集中減容中心。
參考文獻
[1]華龍一號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理的優(yōu)化設計[J].王岳巍,李凌杰.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6)
[2]核電廠放射性廢物處理新工藝——烘干裝HIC[J].張敬輝,劉鐵軍.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