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雨君
假冒注冊商標,是指為了達到冒充他人商品或服務項目的目的而在商品或服務項目上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以及為實現(xiàn)此目的而實施預備行為。使用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危害極大,輕則導致經(jīng)濟損失、心理傷害,重則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比如食用了假冒注冊商標的食品和藥品等,就可能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識別食品領域假冒注冊商標,對廣大消費者而言,是生活中必須掌握的基本常識,不可小視。
何謂真假注冊商標
商標,是商品的生產(chǎn)者、經(jīng)營者在其生產(chǎn)、制造、加工、揀選或者經(jīng)銷的商品上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務上采用的,用于區(qū)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由文字、圖形、字母、數(shù)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上述要素的組合,具有顯著特征的標志。
《商標法》第三條規(guī)定,“經(jīng)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商標法》第六條規(guī)定,“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必須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必須申請商標注冊,未經(jīng)核準注冊的,不得在市場銷售。”
根據(jù)商標法規(guī)定,商標所有人可以允許他人在其商品上使用其注冊商標。未經(jīng)許可,不得在相同或近似的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類似的商標。
未經(jīng)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商標的行為屬于假冒商標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四種行為:一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二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三是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四是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
“火眼金睛”識別真假
大千世界,各類商標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鑒別較難。特別是由于注冊商標的形式多種多樣,假冒注冊商標的形式也五花八門。辨別真假,見仁見智,但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以普通消費者的一般注意力作為評判主觀標準,采取整體比較與商標顯著部分比較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具體可把握“四個關鍵詞”,即“找、看、辨、驗”。
所謂 “找”,就是在商品外觀、包裝或說明書上找標志或標記,比如圖形、漢字或拼音、英文等,這就是商標。正規(guī)產(chǎn)品的商標絕大多數(shù)都是已注冊商標,而且在醒目位置。如果是假冒商標,則放在不起眼的地方,比較隱蔽或模糊,故意掩人耳目。
所謂“看”,就是首先看商標旁邊是否標有R標簽(表示該商標已注冊)或“注冊商標”注記。如果該商品沒有注冊商標,卻標有R標簽或“注冊商標”注記,就屬于假冒注冊商標。其次查看該商品的防偽標簽是否完整,防偽方式是否注明。
所謂“辨”,就是仔細辨認。假冒注冊商標,紙質(zhì)差,印刷粗糙,文圖模糊,版面不潔,無防偽標記;正品注冊商標,材質(zhì)好,印刷精致,文圖清晰,色澤純正。比如,假冒“奧利奧”會寫成“粵利粵”,假冒“娃哈哈”會寫成“哇哈哈”,用以迷惑消費者。
所謂“驗”,就是用手機掃描產(chǎn)品包裝上的條碼或二維碼,查看是否為正品注冊商標;或者事先到正品官方網(wǎng)站查找其商標圖樣,與實際要買的商品的商標仔細比對。一般情況下,正規(guī)商品都會標注查詢的網(wǎng)站、短信、電話等。
固定證據(jù) 挺真拒假
2019年底,中辦、國辦印發(fā)了《關于強化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意見》,從“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四個方面,對新時代強化知識產(chǎn)權保護作了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為消費者維權提供了強力支持。尤其是食品藥品領域,強調(diào)“四個最嚴”要求,即“最嚴謹?shù)臉藴?、最嚴格的監(jiān)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嚴厲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切實以實際行動保護知識產(chǎn)權,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生活中,如果消費者發(fā)現(xiàn)購買了假冒注冊商標的食品不用慌,證據(jù)往往發(fā)揮尤為關鍵的作用。首先要固定證據(jù),保留好購物小票、消費發(fā)票和物品,或者圖片、錄音、錄像資料等證據(jù)。然后可以和商家協(xié)商退貨退款,協(xié)商不成的可向市場監(jiān)管部門舉報或撥打消費者專線電話12315,必要時還可以向法院起訴,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張某某在菏澤市某農(nóng)貿(mào)城經(jīng)營“培華調(diào)料品商行”,從濟南龔某某、呂某某處,通過物流公司以貨到付款方式,低價購買假冒注冊商標的“欣和牌”味達美醬油30多次,銷售到菏澤市多個酒店及學校,獲利10萬多元?!靶篮团啤鄙虡嗽谏綎|有一定知名度,張某某的行為不僅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同時嚴重侵犯了“欣和牌”注冊商標權利公司的商標專用權,損害了該公司的合法利益。該案提起公訴后,法院以張某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6萬元。
另據(jù)“上海黃浦”發(fā)布消息,2021年4月26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提起公訴的生產(chǎn)、銷售假冒“太太樂”、“家樂”等品牌調(diào)味品案,在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被告人王某在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間,銷售假冒“太太樂”雞精、“太太樂”鮮味寶調(diào)味料的金額達人民幣13.9萬余元,扣押的假冒“太太樂”雞精、“太太樂”鮮味寶調(diào)味料價值2000余元,已銷售的假冒“家樂”雞精、“家樂”雞汁調(diào)味料、“美極”鮮味汁、“百花”蜂蜜等商品金額達1.9萬余元。經(jīng)商標權利人鑒別,上述帶有“太太樂”、“家樂”、“美極”、“百花”商標的商品均系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伙同他人未經(jīng)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并對外銷售,情節(jié)嚴重,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最后,法院當庭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八萬元。
當前,隨著各種平臺的興起,食品領域以未注冊商標冒充注冊商標使用的違法行為也呈上升趨勢,并呈現(xiàn)出多樣化、復雜化等特征。因此,消費者在認牌購物時,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識,擦亮眼睛,挺真拒假。購買商品要防粗心,看清商標名稱,提高甄別能力;要耐心細心,分辨商品來源,核驗生產(chǎn)廠商;要理性消費,對品牌追求適可而止,對品牌和價格明顯不匹配的保持警惕,不盲目追捧,不攀比跟風,防止落入陷阱,做一個明明白白的消費者。作為食品企業(yè),更需要堅守良知和自律,自覺遵紀守法,維護良好的商標品牌秩序和企業(yè)形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