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萃軼,蘇金哥,李福金
(1惠州市復員退伍軍人醫(yī)院男三區(qū) 廣東 惠州 516008)
(2惠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廣東 惠州 516000)
抑郁癥的出現(xiàn),會降低患者情緒,長時間處于抑郁狀態(tài)中,會使患者反應變得遲鈍,出現(xiàn)輕生念頭,對患者家庭、社會均產生嚴重危害[1]。目前,抑郁癥臨床常以抗抑郁藥物治療,其雖可以改善患者部分癥狀,促進功能恢復,但病情仍易反復發(fā)作[2]。同時,抑郁癥患者自身治療依從性較差,如沒有良好的心理支持、家庭支持,易出現(xiàn)用藥不當或是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故而引發(fā)病情反復發(fā)作,形成重復性抑郁癥[3]。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認知、行為聯(lián)合干預措施,其主要對患者行為、思維進行改變,從而實現(xiàn)消除不良行為及認識,改善抑郁癥狀。本次以56例患者為背景,評價在重復性抑郁癥治療中,觀察認知行為療法聯(lián)合抗抑郁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重復性抑郁癥患者,對所有患者進行編號,以單雙號為依據(jù),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28例。對照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18~55歲,平均(36.45±5.12) 歲;病程1~6年,平均(3.48±1.06)年,HAMD評分31~40分,平均(35.15±2.33)分。實驗組:男14例、女14例,年齡19~57歲,平均(37.11±5.10)歲;病程1~7年,平均(3.55±1.02)年,HAMD評分31~41分,平均(35.66±2.43)分。納入標準:符合國際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關于抑郁癥診斷標準[4];經2種藥物治療癥狀無緩解者;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藥物過敏者;神經病變者;嚴重肝腎障礙者;藥品依賴癥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用抗抑郁藥物治療,藥物:艾司西酞普蘭(批準文號H20150163)、奧氮平(批準文號H20090945)。艾司西酞普蘭口服,每天晚餐后30 min后服用5 mg,1次/d,起始量每天5 mg,根據(jù)病情變化,合理調整用藥劑量,即每天用藥維持于10 mg,最大劑量不可超過20 mg。奧氮平晚餐后30 min,口服,根據(jù)抑郁癥病情嚴重程度用藥,即每次5 mg,或是每次10 mg。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認知行為療法:(1)主動與患者交流,對患者整體情況、癥狀進行了解及評估,明確問題,并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jù),向其普及信知行為療法理論、方式等,提高患者信心。(2)指導、訓練患者去認識不良思維,鑒別不良思維方式。(3)根據(jù)情況,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yè)。指導患者正確認識潛在的假設,對其發(fā)起挑戰(zhàn),檢查圖式,分析圖式的影響,幫助患者實際假設與相應的圖式。此療法,每周2次,每次60 min左右。
(1)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對治療2周、4周、8周、12周抑郁癥狀進行評分,反向評分,分數(shù)越高,HAMD評分越低[5]。(2)睡眠質量匹茨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對治療8周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低,睡眠質量越好[6]。(3)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8個維度,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7]。(4)治療效果參數(shù)HAMD評價,即HAMD減分率>75%為治愈;HAMD減分率在50%~75%為顯效;HAMD減分率在25~50%為有效;HAMD減分率<25%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5)不良反應包括口干、頭暈、惡心、食欲下降、心動過速。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不同治療時段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不同時段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不同時段HAMD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2周 治療4周實驗組 28 28.16±5.50 22.11±4.85 17.50±3.85對照組 28 28.05±5.51 26.35±4.22 22.25±3.20 t 0.075 3.490 5.021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治療8周 治療12周實驗組 28 13.40±3.55 9.11±3.15對照組 28 17.45±2.96 12.30±2.59 t 4.637 4.139 P<0.05 <0.05
治療后實驗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睡眠質量、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睡眠質量、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PSQI治療前 治療后 t P實驗組 28 15.66±2.33 5.15±1.07 21.691 <0.05對照組 28 15.70±2.45 6.88±2.10 14.463 <0.05 t 0.063 3.884 - -P>0.05 <0.05 - -組別 例數(shù) 生活質量治療前 治療后 t P實驗組 28 48.24±9.24 73.26±5.71 12.189 <0.05對照組 28 49.11±10.26 61.25±6.58 5.270 <0.05 t 0.333 7.295 - -P>0.05 <0.05 - -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療效對比(例)
兩組均出現(xiàn)輕度口干、頭暈、惡心、食欲下降、心動過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重復性抑郁癥屬于臨床治療難點,多以物理、藥物等治療,其不論那種療法,均以抗抑郁為主。抑郁癥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不明確,有學者認為,其的出現(xiàn)與社會、心理、遺傳、生化等因素有關,并以負性情緒、不良心理為主要癥狀,而不良情緒的影響,會降低治療依從性,進而降低治療效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影響療效,最終引起重復性抑郁癥,影響預后[8]。
目前,重復性抑郁癥常以抗抑郁藥物為主,其中常用藥物為艾司西酞普蘭、奧氮平,其中前者為常用抗抑郁藥物,其會增加神經系統(tǒng)5-HT含量,抑制5-HT被再攝取,以此來實現(xiàn)緩解抑制癥,修復認知功能,保持情緒穩(wěn)定;后者是抗精神藥物,其能拮抗5-羥色胺,阻斷多巴胺通路,加快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修復重復性抑郁癥認知功能,且還能起到鎮(zhèn)靜與改善軀體功能的作用,用藥安全性較高。將以上藥物聯(lián)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表明:經過治療后,實驗組患者不同治療時段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實驗組生活質量、治療效果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抗郁治療過程中,聯(lián)合認知行為療法,通過糾正不良認識與行為,緩解抑郁癥狀,提高治療效果,促使病情轉歸。
綜上所述,重復性抑郁癥采用認知行為療法聯(lián)合抗抑郁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