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衛(wèi)
(無錫市錫山區(qū)中醫(yī)醫(yī)院二病區(qū) 江蘇 無錫 214194)
心力衰竭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急癥,患者通常是由于心臟病突然發(fā)作后導致患者心肌功能出現障礙,進而造成心臟回血量不足,對機體動脈產生影響,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器官衰竭的情況。患者在發(fā)病后有一定幾率引發(fā)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的情況。需要為患者及時進行治療和干預[1]。因此,本文將選擇2018年4月—2020年4月作為研究時間,針對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展開分析。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之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數量均為41例。研究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58.1±11.7)歲;平均病程:(12.4±2.7)個月。對照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58.7±11.2)歲;平均病程:(12.7±2.1)個月。采集兩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一般資料。通過分析發(fā)現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的各項診斷內容符合中華醫(yī)學會頒發(fā)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診斷標準》[2];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工作當中;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患者出現精神異常情況;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參與本次的研究工作。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的藥物進行治療。為患者使用強心劑、利尿劑以及支氣管擴張劑等進行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予以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首先為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再為患者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將患者置于正確的體位,將輸氧管從患者鼻部置入,并正確為患者佩戴面罩。呼吸模式選擇S/T,氧氣流量為每分鐘5L~7L。保證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達到93%以上。
在治療的過程中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治療情況以及治療效果等方面的數據。血氣指標包括:血氧飽和度、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治療情況包括:住院時間、心率水平、呼吸頻率。治療效果的評分標準分為三個等級:顯效(患者各方面癥狀消失,臨床指標正常)、有效(患者癥狀明顯減輕,臨床指標趨向正常)、無效(患者病情無變化或者加重)?;颊咧委熡行?(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計算分析,利用率(%)表示治療效果的計數信息,通過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x-± s)表示對血氣指標水平、治療情況的計量資料進行表示,經t檢驗。判定統(tǒng)計學差異的標準為P<0.05。
所有患者治療前血氣指標數據無明顯差異,在予以不同治療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在血氧飽和度、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等方面的數據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為患者血氣指標水平對比分析。
表1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對比分析(x- ± s)
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心率水平、呼吸頻率等情況的好轉程度也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為患者治療情況數據對比分析。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數據對比分析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40例(97.56%),對照組治療有效率:31例(75.61%)。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為患者治療情況數據對比分析。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數據對比分析(例)
心力衰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急危病癥,一旦發(fā)病,患者病情會迅速發(fā)展,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出現其他并發(fā)癥,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當患者發(fā)病后,會有一定幾率造成肺部靜脈出現回流阻礙,甚至導致患者出現肺部水腫,造成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等癥狀[4-5]?;颊甙l(fā)病期間會出現泡沫狀痰液、呼吸困難以及血壓下降等情況。此外,患者有一定幾率出現肺部水腫等情況,導致患者出現低氧血癥,進而出現呼吸衰竭等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而傳統(tǒng)的治療中通常為患者進行藥物控制,通過強心劑、利尿劑以及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為患者改善機體呼吸以及心肌功能,但是實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6]。通過藥物雖然可以有效的治療患者部分臨床癥狀,然而很難對血氧飽和度、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等指標產生改善作用[7]。患者而通過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情況,在治療的過程中運用氣道的正壓進行通氣,將氣流直接通過設備管道送入患者肺部,并為患者通過正壓提高患者肺部的通氣能力,進而改善患者肺部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
此外,通過正壓通氣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回心血水平,能夠保證心臟的回血情況得到控制,進而緩解患者心臟器官的壓力,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幫助患者進一步控制心功能水平[8-9]。根據本研究計算結果表明:所有患者治療前血氣指標數據無明顯差異,在予以不同治療干預后,研究組患者在血氧飽和度、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等方面的數據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心率水平、呼吸頻率等情況的好轉程度也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治療有效率:40例(97.56%),對照組治療有效率:31例(75.61%)。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時,通過無創(chuàng)呼吸機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各項指標水平,應當在實際治療中進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