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國, 吳海龍, 鄭顯良
(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 江蘇常州 213011)
在傳動機械中,軸承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基礎件之一[1]。文中涉及的輪轂齒輪箱采用兩級行星傳動,主要作用是將電機輸出的轉速、扭矩進行轉化后輸出至輪轂,驅動車輛運行。在整個驅動系統(tǒng)中起到關鍵作用。該型輪轂傳動齒輪箱中軸承采用國產知名廠家產品。在進行疲勞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齒輪箱溫升、傳動效率異常,拆解后發(fā)現(xiàn)二級行星輪軸承失效,本文作者針對試驗過程中軸承失效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改進方案。
齒輪箱的疲勞試驗按照QC/T 1022—2015《純電動乘用車用減速器總成技術條件》中疲勞試驗要求改進后進行試驗,輸入扭矩按照最大輸入扭矩的1.25倍進行加速試驗。齒輪箱首先進行2 h磨合并更換潤滑油,在疲勞試驗進行到試驗要求時長的90%時,齒輪箱的傳動效率、溫升和振動均出現(xiàn)問題,傳動效率由97%降低至92%,溫升時間急劇縮短如圖1所示,箱體的振動值由5.1 m/s2左右增加至7.3 m/s2左右并且振動值變化范圍變大如圖2所示。更換潤滑油后問題仍然存在,遂進行拆解檢查。
圖1 試驗溫升情況
圖2 箱體振動情況
拆解后發(fā)現(xiàn),二級行星輪四組軸承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壞,其他零部件未發(fā)現(xiàn)有異常狀況。四組軸承的內圈、外圈、保持架外觀形貌示意如圖3所示。
圖3 二級行星輪軸承拆解全貌
從圖中可以看出:
(1)第一、二組軸承的內圈滾道出現(xiàn)嚴重的剝落坑、碾壓、發(fā)黑等損傷,剝落坑深度在0.5~1 mm之間,內圈一周大概有45%出現(xiàn)上述情況,已經(jīng)完全失效,說明軸承工作過程中受到燒傷和壓力大于軸承內圈承受的極限載荷,軸承內圈出現(xiàn)偏載;
(2)軸承滾子一側邊緣出現(xiàn)破損,保持架出現(xiàn)輕微的磨損、翻邊,說明滾子與內圈擋邊有相對的摩擦,滾子軸承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
(3)第一組軸承其中一個軸承內圈斷裂,裂縫寬度為0.1~0.2 mm,是由于內圈磨損量大,導致內圈厚度變薄,內圈脹破;
(4)軸承外圈有燒傷以及摩擦痕跡,說明軸承外圈與行星輪內孔出現(xiàn)相對蠕動;
(5)同組的兩個軸承進行對比,內側軸承受損情況均比外側軸承嚴重;
(6)四組軸承對比:三、四組軸承的磨損情況遠好于一、二組軸承。
通過硬度儀對軸承內外圈及滾子磨損較小部位進行硬度檢測,檢測結果見表1,由表1可看出軸承硬度符合JB/T 1255—2014《滾動軸承高碳鉻軸承鋼零件熱處理技術條件》的要求;通過對軸承材料進行光譜分析檢測,分析結果見表2,由表2可看出材料的化學成分符合GB/T 18254—2016《高碳鉻軸承鋼》要求;同時對軸承金相組織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材料的金相組織符合JB/T 1255—2014《滾動軸承高碳鉻軸承鋼零件熱處理技術條件》的要求。
表1 軸承零件硬度值 HRC
表2 軸承材料化學成分 %
(1)通過對軸承的理化分析得出軸承的材料和熱處理均符合相關標準[2],不存在缺陷;
(2)一、二組軸承損壞程度遠大于三、四組軸承,其中三、四組軸承更靠近油池,說明軸承失效的主要誘因是潤滑不足造成的;
(3)同組兩軸承對比,內側軸承損壞更嚴重,結合行星輪齒面磨損情況,說明行星輪在運行過程中齒輪嚙合中心不在齒輪的幾何中心,導致軸承受力偏載嚴重[3];
(4)單個軸承內圈一周有45%受損嚴重,其余部分磨損較小,并且軸承內圈與軸承負荷方向恒定,軸承內圈單側受載嚴重;
(5)一、二組軸承內圈滾道存在剝落、燒傷痕跡,主要是潤滑油不足,軸承內圈與滾子干磨,流動潤滑油少,散熱差,造成局部溫度上升,軸承工作面出現(xiàn)燒傷,導致表面材質硬度降低,表面壓潰,產生裂紋,出現(xiàn)內圈表面剝落,最終失效[4];
(6)軸承滾子靠內圈擋邊側出現(xiàn)破損,并且保持架有翻邊和磨損的痕跡,說明滾子軸承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因軸承溫升造成材質硬度降低從而出現(xiàn)碎裂失效。
從分析中可以看出,軸承失效的主要誘因是潤滑不足,軸承負荷大于軸承的承載力,并且軸承出現(xiàn)偏載以及較大的軸向力造成的。其改造方案為:
(1)更改潤滑方案,針對二級行星輪系中一、二組行星輪的油浴潤滑改為強迫潤滑,即增加潤滑泵,將潤滑油導入至一、二組行星銷孔,從兩行星軸承之間縫隙流出,對一、二組軸承進行主動潤滑,并將潤滑油黏度等級提高一級,增加油膜對軸承的附著力,減少軸承零件的干摩擦;
(2)將圓柱滾子軸承改為調心滾子軸承,增加軸承的徑向和軸向承載能力,并且行星輪在嚙合過程中可以自行角度的偏轉,自動調整齒輪嚙合時的角度;
(3)重新對行星輪齒向修形進行優(yōu)化,使行星輪的嚙合中心與幾何中心重合;
(4)更改軸承內圈與銷軸的配合公差,內圈在運行過程中與軸承負荷有相對運動,更改軸承外圈與行星輪內孔配合,外圈與行星輪相對靜止,防止蠕動。
行星傳動系統(tǒng)的結構緊湊,因此齒輪箱的潤滑與散熱是一個重點考慮的方向;在理論計算過程中行星輪雖然沒有承受軸向力,但由于制造、安裝誤差造成運行過程的軸向力也是要考慮的重點;對于薄壁行星輪,應當適當增加軸承外圈與行星輪內孔的配合過盈量,防止軸承外圈打滑磨損;在行星傳動中,行星輪在徑向方向有一定的自由度,讓其自適應與太陽輪和內齒圈的嚙合,避免產生偏載力和個別行星輪承受較大的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