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紅芬 王夢蝶
學校將繩毽運動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已經開展了8年。在此期間,我一直擔任校學生繩毽隊的指導教師,負責運動梯隊的組建與訓練工作。近3年來,生源選拔基本集中在中、高年級,按照常規(guī)流程進行培養(yǎng),已有近30名學生進入校隊并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小博是個例外,由于他有著出色的跳繩天賦,因此剛上二年級就被我破格招入校隊。但他是文化課教師眼中的學困生,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所以在培育他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我也曾想過放棄他,但看到他通過跳繩訓練從孤獨、自卑走向合群、開朗,收獲朋友,收獲自信,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小博也不負期望,憑借自己的天賦與努力,最終登上了全國跳繩聯賽男子丙組30s單搖跳的最高領獎臺!這個過程也讓我真正領悟了“以體育人”的教育真諦!
一、了解兒童,合理選材
“嚴老師,您快來看啊,小博能連續(xù)跳20個雙飛!”當我邁步走向一年級(1)班準備上課時,學生們激動地沖著我大聲喊道。如果是中、高年級的學生,這也許不是什么新鮮事,然而小博僅僅一年級,竟然有這么好的技能和體能,我很是詫異。于是我一下課就找到他,用滿是欣賞的眼神看著他說:“小博,你好厲害啊,一年級就能跳這么多雙飛,真了不起!你知道學校有繩毽隊嗎?你愿意參加嗎?”“真的嗎?老師,我愿意參加,我什么時候能參加呀?”小博瞪大滿懷期待的眼睛望向我。“按照慣例校隊只招收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你這么優(yōu)秀,老師就破個例,二年級吧,但平時你也要多多練習哦!”“好的!”小博開心地答道?!皝?,我們拉鉤約定!”我蹲下身來并伸出小手指說道??粗〔M懷期待的眼神,我相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類的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在教師眼里,每名學生都是一片不同的“樹葉”,有的學生畫畫突出,有的學生唱歌動聽,有的學生體育優(yōu)秀……因此一線體育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兒童,挖掘他們的稟賦,這是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的前提條件。
二、多方協同,“定向”培養(yǎng)
時間從指縫間悄悄流逝,小博也如約成為校跳繩隊中個子最矮、年齡最小的隊員。沒想到他小小的個子卻釋放出大大的能量,居然也能跟上老隊員的訓練。很快兩周過去了,看著他的堅持與進步,我再次慶幸自己勇于打破慣例納賢。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到了第3周,我竟然看不到他訓練的身影了。我第一時間與班主任取得聯系,才知道小博因為學習不努力,語文、數學成績從來沒上過及格線,還經常在班級惹麻煩,所以才被班主任“扣”住。一邊是小博在跳繩方面的天賦非常難得,一邊是他的文化學習出現問題。學訓矛盾如此突出該怎么辦?我反復思量,決定不能放棄。首先,我找班主任協商,向他表明小博有跳繩的天賦,同時,懇請班級各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多關注小博,督促其學習;其次,我及時進行了家訪。在此過程中,我了解到小博的家庭情況,父親生病去世,母親是外鄉(xiāng)人,且與小博父親結婚前曾在老家有過一段婚史并育有一子,母親身患癌癥后,回老家看病并照顧第一個孩子。照顧小博的重任就落在了年邁不識字的爺爺奶奶肩上。在家訪中,我告知他們小博在體育方面非常有天賦,可以通過進入學校業(yè)余運動隊,幫助孩子找到自我、認識自我。最后,我還從多方面關愛小博,讓他感受到溫暖。我不僅買了書包、文具盒等學習用品送給他,還在冬天送給他保暖的手套、襪子等。我還多方打聽聯系到他的母親,讓她多關心一下孩子,使小博感受到母親對他的愛。就這樣,班主任、任課教師、家庭三方合力,有效消除了小博現存的局限。
就這樣,小博又能正常參加訓練了,為此,我給他制訂了2份訓練計劃:一是私人訂制跳繩訓練任務,激發(fā)他身上的閃光點,發(fā)揮其特長;二是以“跳繩訓練”作為切入點,增強他的自信心,以此督促他好好學習、慢慢進步?,F在跳繩隊又能看見這匹“千里馬”了,雙飛的節(jié)奏起起伏伏,像極了少年跳動著的夢想火苗。小博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跳繩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慢慢成了隊伍中的種子選手。經過教師、家長和他本人的努力,小博第一次實現了語文、數學雙及格。
三、搭建平臺,勇奪桂冠
帶隊訓練最顯性的成效是隊員能在比賽中獲獎,而如何讓隊員走上領獎臺,進行合理規(guī)劃是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能力,利用現有資源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平臺,提供比賽機會?;诖耍也粩喙膭钚〔┓e極參賽,他依次參加了校園繩毽擂臺賽、太倉市跳繩錦標賽、蘇州市跳繩比賽、江蘇省跳繩錦標賽。小博在比賽中磨礪,在比賽中快速成長。一級級比賽,一張張獎狀,在磨礪意志、錘煉技術的同時,也給他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幫助他樹立自信,培養(yǎng)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在小博不斷進步的同時,恰逢全國跳繩聯賽杭州富陽站開賽,這次比賽首次開設了低年齡組,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但是小博年紀太小,學校及帶隊教師面臨著很大壓力。要不要讓他去?家長能陪同嗎?安全能保障嗎?比賽回來學習怎么辦?一個個問題,讓我十分猶豫。所幸,學校領導、小博的各科教師都認為,這個機會太難得了,也許就只有一次,無論如何,都要嘗試一下。我和領導詳細地針對小博的情況做了安全預案,和他的爺爺奶奶細致地進行了溝通。終于他小小的身影背著大大的旅行袋,在班級學生羨慕的目光中踏上了全國跳繩比賽的征程。
隨著裁判員的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小博果然不負眾望,猶如馬達一般跳完30s單搖跳。最終,小博榮獲小學男子丙組30s單搖跳冠軍。我與小博都激動萬分,興奮地一起合影留念,定格住小博成長的美好瞬間。
一個人可以憑借一個通道,或文字,或藝術,或體育,找到其自身存在的價值,感受自身存在的意義。作為體育特長生的小博,通過自己的努力榮獲全國跳繩聯賽的冠軍,獲得了榮譽與掌聲,改變了他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但奪冠只是他成長路上的一個階段性成果,不是最終目標。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鼓勵他朝著健康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tài)。這或許才是“以體育人”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