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珂
(駐馬店市博物館,河南駐馬店 463000)
色彩不僅是博物館陳列展覽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也是對展覽主題思想的一種表達與深化。為此,在博物館展陳設計中,應該強化對色彩的應用,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陳列展覽的主題。
與物體形狀相比,色彩更能影響人類的情感變化。人們對待不同色彩的直覺印象,可以產生不同的生理、心理效應。應用色彩強化博物館展陳設計可以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可以使參觀者獲得情感共鳴,可以凸顯展陳空間的主題,因此意義非凡。
博物館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聚集地,向人們傳遞著智慧與藝術、智慧與文化的完美融合,所以博物館展品勢必展現(xiàn)出極高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針對此,博物館展陳設計設計過程中,必須做到將展品本身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充分呈現(xiàn),色彩的運用就是關鍵的一環(huán),而為參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力則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所以色彩運用方面必須將其放在第一位。在此期間,首先應該考慮到的就是結合展品本身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正確選擇主題色調,讓展品的展示空間有文化氛圍,彰顯文化內涵,始終能夠讓參觀者帶來嘆為觀止的心靈感受,由此避免參觀者視覺疲勞的情況出現(xiàn)。
博物館的設計的全過程要深刻意識到一點,就是要讓人們一最為直接的記憶思維將歷史事件順利地記錄下來,并形成一種延續(xù),讓參觀者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歷史,逐漸帶領參觀者能夠感受到歷史當中所滲透出的美好,最終真正喜歡上歷史。除此之外,在博物館展陳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將參觀者內心真實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充分運用好心理學相關知識,將其與美學能夠緊密地融合起來,確保博物館整體設計方案始終將參觀者放在首位,為其帶來極為強烈的震撼感和視覺沖擊,力求設計方案所呈現(xiàn)出的效果能夠與參觀人員形成情感上的共鳴。
眾所周知,博物館展覽活動往往都會以不同的主題趁現(xiàn)在每一個參觀者面前,其中會涉及很多年代久遠的展品,因此會自帶文化氛圍。但是,由于展品本身的年代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色彩運用方面也需要進行相關的處理。對此,在進行展陳空間的設計時,設計者必須要根據展品本身的視覺效果來進行色彩選擇。具體而言們就是高檔的展品往往都會體現(xiàn)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工藝和藝術感,那么在整個展品空間色彩設計過程中,必須將展品藝術價值充分彰顯。以紅色為主調的陶瓷展品為例,在該展陳空間的色彩選擇過程中,就要明確以“明亮”為視角,讓只有這樣的色彩搭配過程,展品本身所具有的氣質才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示在參觀者面前,展品和展臺之間形成了相互融合,為參觀者帶來極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并讓展品本身所蘊藏的藝術魅力與價值盡顯無遺。
色彩對于博物館陳展目標及功能的實現(xiàn)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人們對博物館陳展認知的不斷深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博物館色彩的應用方法更加多樣,形式更加新穎。筆者認為,博物館展陳設計中,應該圍繞展品,結合陳列展覽的主題,恰當運用色彩,在不同的展示中恰當地運用色彩,以表現(xiàn)展覽主題為切入點恰當進行色彩搭配。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對于展覽設計的認識,分別從這三個方面的應用措施來展開論述。
從博物館展覽活動的結構劃分來看,每一次展覽活動中都會詳細劃分出多個展品區(qū)域,其目的就是要根據展品自身的藝術特征和文化特,更好的征烘托出展覽主題,期間所選擇的色彩通常可以將其認定為展品陳列區(qū)的主色調,構成此次展覽的大環(huán)境。而在色彩選擇方面,主要是圍繞展品本身的色彩使用情況,有針對性地將展區(qū)空間內的相關物品進行色彩設計,由此更加直觀地襯托出展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如天花板、前面、地板顏色等等,讓每一個小展區(qū)的色彩氛圍更加獨特而又明顯,以達到調動參觀者內心情感的目的,在我國華東地區(qū)很多博物館就是以這樣的色彩搭配方式進行文物的陳列于展覽,以此讓展覽的主題更加明確。以上海市博物館展覽為例,在館藏展品陳列時就將色彩的靈活搭配發(fā)揮到了極致,在青銅器的展臺中,周圍的天花板、地板、墻壁以土黃色為主要色調,讓展品本身的大國之氣充分映刻出來,站臺則是以墨綠色為主色調,與青銅器本身的色彩特點之間形成了呼應,并且在輔助工具上還搭配了具有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圖片和文字,這樣不僅讓該展品顯得更加具有古樸的文化特征,還賦予了展品與眾不同的趣味,營造出了極為理想的展示氛圍。
在博物館不同的展覽環(huán)節(jié)、展覽場景中,應該恰當地運用色彩進行設計。
第一,博物館展區(qū)大環(huán)境中的色彩運用。
從整體出發(fā),展區(qū)內部的色彩運用必須要體現(xiàn)出協(xié)調性,但又不能體現(xiàn)出單調性。其原因非常簡單,展區(qū)設計是為了調動參觀者的好奇心,讓參觀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參觀的興趣,所以在色彩運用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展品的色彩運用情況進行合理選擇,讓展品所處于的環(huán)境更加和諧,確保在每一個展區(qū)都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展區(qū)的主題思想,幫助參觀者進入到展區(qū)之后能夠深刻感知展示的主題和內容。
第二,展品的色彩運用。
色彩與人之間存在一個共性特征,那就是每一種色彩往往都伴隨一種性格,所以色彩與色彩之間就會存在性格上的差異,所展示出的作品也更加具有獨特性。所以,在博物館展示設計過程里,要烘托出展品自身的主體性,盡最大可能讓展品與柜內背景顏色的純度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方可將展品固有的特性展示在參觀者面前。
第三,輔助工具的色彩運用。
從輔助工具的作用層面來看,就是要讓展品能夠以最佳的效果呈現(xiàn)在參觀者面前,也是博物館展示區(qū)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此,輔助工具必須要體現(xiàn)出強大的襯托作用,在色彩運用方面也要有明確的要求。其間,不僅要求輔助工具在色彩方面將灰色作為主體顏色,更要將亞光、透明、淺色作為主要選擇,進而做到能夠與展區(qū)內部的整體色彩高度適應。
從最近幾年各大博物館所具備的展覽活動來看,不同規(guī)模的博物館所呈現(xiàn)出的展覽主題也各不相同。就中小規(guī)模的博物館展覽活動而言,普遍都是將顯存的展品集中展示出來,并沒有明確的展覽主題,色彩搭配方面也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這樣就導致展品本身很難為參觀者帶來整體的視覺沖擊力,很難與參觀者之間形成內心深處的共鳴。為此,在展廳的設計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展品本身的特征,有針對性地將其特征進行分類,并且靈活地進行色彩搭配,讓展廳不僅能夠體現(xiàn)出不凡的氣質,同時還能讓展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得以充分展現(xiàn),進而充分展現(xiàn)出博物館展覽的主題。這樣更有助于展覽活動帶動參觀者參觀展品的積極性,同時還能讓展品本身更加直接的觸碰到參觀者的內心,進而與參觀者本身形成內心深處的共鳴。
舉例而言,偏暗色調的灰色、黑色比較適合烘托凝重的展覽氛圍,適合厚重、具有歷史感一些的展覽主題,如上海博物館的中國古代陶瓷館,展品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和灰陶開始至清代各個時期的陶瓷器,全面、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中國陶瓷的發(fā)展史,展廳以金、紅、黑三色為基本色調,打造了以冷黑色調為主的氛圍。而偏暖色調的橙色、金黃色、粉紅色等顏色,則比較適合烘托輕松、時尚、歡快的展廳氛圍,如天津自然博物館“家園·生命展區(qū)”由“遠古家園”和“現(xiàn)代家園”兩大部分內容組成,采用古今結合的主題單元展示方式,展出古生物化石、巖礦及現(xiàn)生動植物標本近萬件。該展區(qū)以大海為主調,墻壁色彩和展品主題和諧共生,運用藍綠冷色系營造大海的靜謐,烘托出海洋生命主題,形成完整而又沉浸式的觀賞效果。在具體的博物館展覽設計中,要根據展覽設計的主題、展品的情況來設計不同的色彩,從而達到不同的效果。
以上,筆者從三個層面對博物館展陳設計中應用色彩的意義展開了論述,并從三個角度對博物館展陳設計中應用色彩的措施進行了分析。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可以通過不同的設計風格來達到不同的展覽效果,而色彩則是打造展覽效果、展現(xiàn)展覽主題的重要途徑,為此,應該通過不同的色彩應用來呈現(xiàn)獨特的藝術設計和藝術語言,來突出展覽主題,實現(xiàn)與參觀者在心理和文化層面的交流,切實提升展覽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