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4月14日發(fā)表題為《人類活動正在使淡水資源變得更咸》的報道稱,隨著北半球的春天全面到來,結冰的道路正被陽光和溫暖取而代之,但是我們每年往道路上傾撒的大量鹽——近2000萬噸——可能對環(huán)境產生重大影響。世界各地的河流、湖泊和其他淡水資源的鹽濃度正在急劇上升,這個過程被稱為淡水鹽堿化。水變得不像一個世紀前那么新鮮,其原因各種各樣,也產生了大量令人擔憂的影響,研究人員稱之為“淡水鹽堿化綜合征”(FSS)。
美國馬里蘭大學地質學教授考沙爾認為,道路上撒的鹽的確是一個主要因素,但氣候變化、礦山徑流、污水處理廠和不斷老化的基礎設施也會使鹽到達新的地方。考沙爾說:“我們排泄鹽,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由會溶解和釋放鹽的礦物質構成,我們種植農作物時使用含有鹽的化肥?!彼f:“我們的社會與鹽密不可分?!?/p>
這么多鹽起了什么作用呢?滲入的鹽水侵襲了不適應鹽堿條件的沿海樹木,形成了“鬼林”,即充斥著枯樹的大片區(qū)域。大量涌入的鹽——可能包括普通的食鹽成分,比如鈉和氯離子,也包括鈣、鎂、溴離子等成分——可能會改變土壤和水之間的正負電荷平衡,迫使釋放輻射的金屬離子和其他物質從土壤進入到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