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當(dāng)
國寶姓名:《虢國夫人游春圖》
收藏地: ?遼寧省博物館
大唐天寶年間,有這樣一位名媛登上了歷史舞臺,她就是赫赫有名的虢國夫人。虢國夫人是楊玉環(huán)的三姐。當(dāng)時,楊貴妃思念姐姐,唐玄宗就把她的三個姐姐都接到了京城,賜予房屋和土地。除了三姐被封為虢國夫人,另兩位姐姐也分別被封為秦國夫人和韓國夫人。
在一個花團錦簇的春日里,虢國夫人攜眷出游,這一場景被宮廷畫師張萱畫了下來,《虢國夫人游春圖》就此誕生。
“游春”卻不畫春
游春是唐代的民俗,那時候,唐玄宗特地將漢武帝建造的曲江池修整一新,每年的三月初三,婦女們特別是貴族婦女都會結(jié)伴到這里游玩,張萱通過不同的馬匹顏色、馬鬃馬尾的修飾、馬匹行走回顧之姿,將虢國夫人的乘騎隊伍描繪得有序而生動。從右邊起首的單行的三騎,中間主體人物的兩騎并行,到隨后侍從的三騎并行,人物動態(tài)表現(xiàn)非常精細:擁孩而坐的、打馬前行的、轉(zhuǎn)頭而視的、按韁徐行的,各各不同,位置也錯落有致,像一支樂曲一樣富有韻律感。畫中人物神情姿態(tài)各異,又有交流互動,在整體安適舒緩的氛圍中透出輕快的氣息。
雖然名為“游春圖”,這幅畫的背景卻是大面積空白,沒有任何自然景色,這是中國藝術(shù)的一個重要特色,突出主體,營造意境,給觀眾更大的想象空間,畫家用細巧勻稱的線條勾勒出人物和馬匹的形象,用傳統(tǒng)的凹染法(即貼著線暈染上色)來表現(xiàn)物象的立體感。
畫面背景不著一花一樹,只在馬蹄下以濕筆點出斑斑草色,從裝飾得花團錦簇的行列以及裝備華麗的駿馬的輕快步伐中,我們就能感受到春光的明媚,貴婦春游的悠閑和略有懶散的歡悅情緒。
藏在畫中的謎團
讓畫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幅畫流傳至今,爭議最大的竟然是“畫中哪位才是虢國夫人”。
有人覺得,是畫中著男裝的麗人,她騎的馬最大、最名貴,馬鬃毛剪成了花瓣的形狀,馬鞍也最為華麗;有人猜測是抱小孩的婦人,因為她的發(fā)髻是其中最高、最特別的,馬鬃毛也剪成了花瓣的形狀。
后來,大家普遍認為虢國夫人是畫中這位穿粉色裙裝的女子,邊上回頭的是她的姐妹秦國夫人。原因不只是她被眾人包圍,還因為別的女子都畫了白面妝,只有她沒擦白粉。而且,從服飾來講,她身穿淺紅色長裙,雙肩披帔帛,腳穿紅色翹頭履,都是當(dāng)時流行的樣式;從所乘馬匹來看,她騎的馬胸口處系有紅纓,這也凸顯出騎馬者的高貴身份。
但盛極而衰,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后來安史之亂,唐玄宗匆忙出逃,楊氏一族就此沒落。楊貴妃死于馬嵬坡之時,虢國夫人得知消息,匆忙逃到陳倉。后面追兵不斷,她只好匆匆拔刀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