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春
在植物圈,刷牙是個不折不扣的網紅。當普通網民對植物的認知還停留在“狗尾巴草”“金銀花”“野菊花”這樣的概念時,他可以在三秒內說出這植物的科屬種、習性、生長地區(qū)。
刷牙原名鄭海磊,因網名叫“斷腸人在刷牙”,所以大家都叫他“刷牙”。
七八歲的時候,刷牙住在外婆家,門口有一片樹林,他經常在這里玩耍。外公去世后,留下一本中草藥小冊子,他翻開一看,發(fā)現有些植物曾經在樹林里見到過。從此,尋找植物、分辨植物的愿望,便埋在這個少年的心底。
高考落榜后,刷牙騎了輛自行車,走遍全國各地,去看花。當他來到蔚縣太行山,正趕上高山草甸野花怒放之際,“太美了,實在太美了”,但是這些花花草草他都不認識,于是他就拍攝下來,發(fā)到網上,沒想到,得到了很多大神的回復。刷牙很驚訝,“怎么大家都知道這些植物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學的?”從此,他開始自學植物分類學,糾纏不清的科屬種,生僻晦澀的專業(yè)名詞,他都啃下來了,并深深地迷戀上了“它”。
為了尋找更多植物,他來到大理,一邊是蒼山,一邊是洱海,山水之間是農田,刷牙在這里找到了靈魂的歸屬感。他在大理安頓下來,白天爬蒼山“刷花”,晚上擺攤賣塑料花。
“刷花”的路其實是很艱辛的。踏著蒼山的積雪,爬過陡峭的山坡,有時會在濃霧森林里迷路,有時徒步幾十里,什么新鮮植物都沒發(fā)現,但他從來不覺得苦累。認識的植物超過一千種后,刷牙對類群概念有了一種新的理解,各種植物知識給了刷牙一種全新的感受:植物間仿佛有一種隱形的鏈接,如同天地打通了一個口,一道亮光直通心田。
刷牙根據400次爬蒼山“刷花”的經驗,寫出了《蒼山十二月令》,記錄一年中植物的枯榮交替——他經年累月穿梭在蒼山之間,與清風細雨為伴,用鏡頭和筆記忠誠記錄著每一種植物的姿態(tài)。
慢慢地,刷牙在網上植物圈里有了名氣,甚至有網友專門來投奔他。刷牙講起植物來,極富熱情,很能感染人。他希望用自己生龍活虎的經歷,喚起一些人愛植物之心。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講好華中大故事”創(chuàng)意傳播大賽頒獎,被網友譽為“行走的植物圖鑒”的刷牙榮獲了一等獎。
刷牙做植物是自己硬生生闖出一條野路子,并決定以此為終生職業(yè)。如今,他一如既往地走在路上,爬山、拍照,用通俗風趣的語言介紹新植物,對植物的熱愛和執(zhí)著,持續(xù)多年從未間斷。
摘自《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