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 編 ○老樹昏鴉 繪
說到夏天你會想到什么?是酷暑難耐,還是那嗡嗡嗡煩死人的蚊子,還是痛快吃冷飲后的腦袋疼?相信這三樣事物都曾讓大家感到難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一下如何打敗這三大“夏日魔鬼”。
在醫(yī)學上,中暑又被稱為高溫綜合征,是指在高溫環(huán)境下,由于體液過度喪失或人體散熱機制衰竭引發(fā)的一系列熱損傷疾病。誘發(fā)中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高溫、高濕、通風不良以及個體因素(如肥胖、高齡、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中暑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乏力、冒冷汗等癥狀,嚴重時會休克、心力衰竭等。
很多人都曾經被熱得頭昏,但其實在“熱”和“昏”之間還有一個挺長的過程。天熱的時候,身體會打開所有排水孔——也就是皮膚上不計其數的小毛孔——將熱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去。這樣做能夠最有效地散熱,但同時也使得大量水分從身體里流失,隨之而去的還有鈉鹽。
水分流失會造成頭昏,鈉鹽的減少會讓你渾身無力。這個時候可以買一瓶冰爽的功能飲料,坐到陰涼處喝幾口,補充一下身體丟失的水分、能量和電解質,然后再拿瓶子當作冰袋給自己做一次物理降溫。
說到物理降溫,大多數人會把冰袋貼在腦門上,但其實冰袋貼在靠近大動脈的部位才更有效果,比如頸部、腋下等,這就像是先給主管道里的水降了溫,分支管道才能更有效地涼下來。
除此之外,還有三種情況很容易導致中暑:
1.大汗淋漓時突然攝入涼食、冷飲。這樣做不僅會使消化系統(tǒng)受到影響,而且會使人體內負責調節(jié)體溫的系統(tǒng)失衡。
2.長時間待在悶熱的房間里。天氣較熱的時候,人體產生的熱量很難散失,在這種情況下,長時間待在悶熱的房間里很容易中暑。
3.太陽剛落山時出去“遛彎”。太陽剛落山的時候,吸收了一天熱量的建筑物正在釋放熱量,大量的熱輻射會提升環(huán)境溫度,此時出去“遛彎”非但不能解暑,反而很容易中暑。
為了不中暑,這里有四條建議給大家:
1.多喝水,還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適當喝一些綠豆湯。
2.天氣較熱時應盡量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進行戶外活動。
3.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應該采取一些防曬措施,比如戴遮陽帽、打遮陽傘等。
4.在身邊準備一些防暑藥物,比如人丹、清涼油、風油精等。
另外,再給大家科普一下夏天如何穿衣吧。
雪紡裙、雪紡衫、快干衣,這些看似輕便清涼的料子雖然比較輕薄,但吸水性、透氣性差,皮膚上的汗液很難蒸發(fā)散熱。相比之下,棉、麻、絲等天然纖維是高溫天的首選。絲綢親膚性好,更加輕薄,穿上通體涼快;棉質衣物吸汗,透氣性好;亞麻材質孔隙大,透氣性和吸水性好。衣服的款式顏色也大有講究。要想穿著舒適涼爽,還要考慮衣服的“吸風”和“鼓風”作用,如果夏天穿緊身服飾,尤其是胸部、腰部、袖口等處有松緊帶的款式,極易造成悶熱,影響呼吸,阻礙正常發(fā)育。衣著要寬松,尤其領口、袖口、褲腿等開口處最好敞開些。
夏天一到,磨人的小妖精——蚊子就準時來報道,平時去公園、湖邊散散步,在感受大自然的洗禮前,密密麻麻的蚊子先把你“送走”。最煩人的還是夜晚睡覺,蚊子在耳邊嗡嗡個不停,讓你心煩意亂只能瞪眼到天明……
為什么蚊子總愛叮你呢?也許是因為你完美符合蚊子的喜好。這幾類人是蚊子的心頭好:
1.呼出二氧化碳多、出汗多的人。蚊子找叮咬對象主要依靠二氧化碳、熱量和味道,所以,呼吸頻率快的人,比如小孩、孕婦容易招蚊子。還有愛出汗的人也招蚊子,因為汗液被細菌分解后會散發(fā)出“迷蚊”的味道。
擦干煙灰缸
植物換水
垃圾桶加蓋
2.穿深色衣服的人。蚊子天生趨暗,它們最愛黑色,其次是藍、紅、綠、黃、白。
3.化妝、噴香水的人。很多化妝品都含有硬脂酸,這是蚊子喜歡的化學物質。
那么,怎么樣才能讓蚊子遠離你呢?
1.家里面防蚊要做好必要的防護,檢查一下家里的紗窗,看看是否有破損或漏洞,如果有的話,就要及時修復,確保室外的蚊子無法進入家中。如果家中有老人、小孩或病人的話,建議使用蚊帳,可以有效防蚊,簡單易行。
2.家中防蚊“治水”先行,做到以下事情,蚊子就不會光顧你家:
一是花瓶和水養(yǎng)植物至少每星期換一次水,并避免花盆底部盤碟積水;
二是防止地漏、下水道等處積水;
三是注意檢查家中經常存水的容器,盡量都蓋上蓋子;
四是如果室內長期無人居住,應蓋上抽水馬桶的蓋子,并把洗手池、水池里的水放干凈,以防蚊子產卵。
3.如果家中有少量蚊蟲,可以使用滅蚊拍殺蚊子。必要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液體蚊香等,確保夜間不受蚊蟲侵擾。
4.外出游玩或去往有蚊媒傳染病的地區(qū)旅行時,一定要做好必要的防蚊措施和準備??呻S身攜帶驅避劑、電蚊香或氣霧罐等防蚊用品。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凡是裸露的皮膚都要涂抹,而且出汗或洗手后要及時補涂,這樣才能確保防蚊效果。
不要將驅蚊液涂抹在傷口或是發(fā)炎的皮膚、眼睛及黏膜處;家長最好先噴在自己手上,然后再給孩子涂抹,盡量不要涂在小孩的手上,防止他們揉眼睛、接觸食物。涂抹過驅蚊液的皮膚要在一定時間后用清水或者肥皂水清洗,噴過驅蚊液的衣服一段時間后也需要單獨清洗。
最好、最徹底的防蚊方法是環(huán)境治理,清除各類積水;其次是蚊帳、電蚊拍、捕蚊燈等比較安全的物理方法;最后才應考慮選擇氣霧劑、驅避劑、空間噴霧等化學方法。安全起見,室內驅蚊最好別用蚊香,因為很多蚊香都會釋放有毒氣體,對人體危害不小。
隨著夏季氣溫逐漸升高,冰箱成為防暑降溫之必備神器,從冰箱取出的冷飲、水果、冰激凌,來一份實在是痛快。但是,有時候這種痛快是要付出代價的,你可能還不知道,“冰箱病”正在向你招手。
“冰箱病”是指人以不適當的方式食用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后出現的腹痛、腹瀉、嘔吐等腸胃道不良反應。
為什么會有“冰箱病”呢?一方面,冰箱里取出的食品溫度與人體溫度相差較大,若快速進食,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誘發(fā)頭痛、上腹陣發(fā)性絞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另一方面,很多人習慣性地認為冰箱就是“保險箱”,食物儲存其中是安全的,無論生、熟食品,只要放入冰箱就不會腐敗變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其實,冰箱內存活著種類豐富的微生物,一些嗜冷菌在低溫、低氧環(huán)境中都能生長,冰箱中的食品成為其重要污染源,如果沒有正確食用食物就可能會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發(fā)生。
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冰箱病”呢?
1.從冰箱取出的食物,如冷飲、冷凍食物等,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食用。對于能加熱的食物,如熟食等,應徹底煮熟后食用。
2.免疫力低下人群少吃或不吃冷飲、冷食。兒童、孕婦、老年人以及脾胃虛弱、消化能力較差的人尤其應注意。
3.定期清理冰箱。由于目前家用冰箱使用頻率較高,所以每月應至少一次,對冰箱進行清洗、除菌、消毒。正確的流程是斷電、清空、用小蘇打或者洗潔精徹底清洗冰箱內部并風干。注意:不留死角,冰箱門上的縫隙和橡膠密封圈也要記得清洗噢!
4.食品分區(qū)擺放。冰箱內的食品擺放應注意分區(qū)分類,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捎盟芰洗⒈ur膜或保鮮盒封裝。
5.冰箱內食物不要放得太滿,應留一些空隙,以保證食物內部達到理想溫度。
6.食用前檢查食品質量。冰箱不是保險箱!冰箱食品存放的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應檢查食品質量,盡量食用新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