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翠紅
(河南省中牟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中牟451450)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柯薩奇A組病毒、腸病毒71型、皰疹病毒等致病體所致,通過消化道或呼吸道進入機體,具有傳播快、傳染性強等特點[1]。兒童機體尚處于發(fā)育階段,免疫系統(tǒng)低下,易導致細菌感染,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目前,臨床多采用抗病毒法治療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并對其輔以對癥治療,但療效欠佳。中醫(yī)理論認為,皰疹性咽峽炎是由于肺部積郁熱毒熏蒸咽喉所致,治療應以清熱化濕、解毒潤喉為主[2~3]?;诖?本研究探討對皰疹性咽峽炎患兒使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114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7例。觀察組女24例,男33例;年齡1~4歲,平均年齡(2.59±0.27)歲;病程2~7 d,平均病程(3.54±0.46)d。對照組女31例,男26例;年齡2~5歲,平均年齡(2.59±0.41)歲;病程2~6 d,平均病程(3.54±0.51)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兒均出現(xiàn)發(fā)熱、咽痛、頭痛等癥狀;體檢發(fā)現(xiàn)患兒咽部充血,并存在數(shù)個灰白色皰疹,且周圍有紅暈。排除標準:患有先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對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過敏。
1.2 治療方法 兩組治療過程中需行生理鹽水清潔口腔,并給予調節(jié)水電解質平衡、退熱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顆粒(國藥準字H20044779)口服治療,10 mg/(kg·d),3次/d。觀察組給予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國藥準字Z20050154)口服,1~3歲患兒,2~3 g/次,3次/d;3~4歲患兒3~4 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5~7 d。
1.3 觀察指標(1)治療效果。顯效:患兒治療3 d后,食欲改善,體溫恢復正常,咽峽處皰疹消失;有效:患兒治療3 d后,體溫恢復正常,治療5 d后,食欲改善,咽峽處皰疹明顯縮??;無效:患兒治療5 d后,體溫異常,食欲不振,咽峽處皰疹沒有變化??傆行В斤@效+有效。(2)炎癥因子。分別于治療前、治療7 d后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15 min,轉速3 000 r/min,離心處理靜置后,取血清,使用賽默飛公司生產(chǎn)試劑盒對白細胞介素-6(IL-6)進行檢測,使用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全自動生化儀檢測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水平。(3)免疫球蛋白。在治療前、治療7 d后對兩組患兒抽取5 ml外周靜脈血,離心15 min,轉速3 000 r/min,離心處理靜置后,取血清,使用免疫比濁法對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進行測定。(4)不良反應。輕微皮疹、腹瀉、面色潮紅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IL-6、CRP、PCT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6、CRP、PCT水平均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PCT(ng/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IL-6(ng/ml)治療前 治療后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57 57 t P 19.57±4.67 19.61±4.26 0.048 0.962 7.65±1.75 10.37±2.48 6.996 0.000 45.61±6.17 45.37±6.32 0.205 0.838 16.26±3.64 23.61±5.67 8.236 0.000 16.15±4.09 16.97±4.15 1.063 0.290 6.77±1.43 9.94±2.25 8.977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IgA、IgG、IgM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gA、Ig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IgM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g/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g/L,±s)
IgM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IgA 治療前 治療后IgG 治療前 治療后57 57 t P 0.63±0.14 0.67±0.17 1.371 0.173 1.16±0.25 0.89±0.16 6.868 0.000 7.53±1.75 7.31±1.68 0.685 0.495 10.22±2.11 8.61±1.97 4.211 0.000 2.23±0.39 2.19±0.47 0.495 0.622 1.22±0.31 1.61±0.41 5.728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治療期間,觀察組發(fā)生輕微皮疹1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1%(2/57);對照組發(fā)生輕微皮疹1例、腹瀉1例、面色潮紅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6%(3/57)。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0.647)。
皰疹性咽峽炎發(fā)病急,病毒入侵后直接損傷患兒呼吸系統(tǒng),同時刺激細胞釋放大量炎癥因子,導致患兒免疫系統(tǒng)下降,加重其病情發(fā)展[4~5]。臨床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多以西醫(yī)抗病毒藥物為主,但治療期間易引發(fā)患兒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且療效不夠理想。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包含淡豆豉、薄荷、荊芥、連翹、炒梔子及赤芍等14味中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消炎祛腫功效[6]。
病毒感染可致機體免疫功能異常,抗體IgA水平降低,并促使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IgG、IgM抗體,導致機體發(fā)生病理性免疫反應,加速促炎因子釋放[7]。IL-6、CRP、PCT作為臨床監(jiān)測炎癥因子的重要指標。IL-6對促炎因子具有調節(jié)轉錄的作用,可增強其他促炎因子效應;CRP可衡量機體修復的程度及炎癥反應;PCT濃度高低可反映炎癥在機體內(nèi)的變化情況[8~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IgA、IgG水平均高于對照組,IL-6、CRP、PCT、IgM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可提高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治療效果,改善炎癥水平,增強機體免疫力,且用藥安全性較高。連翹是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中的君藥,淡豆豉是臣藥,兩者均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功效;薄荷具有辛涼疏風、可緩解咽喉之痛;厚樸則可除瘀化痰;黃芩具有清熱解毒功能;赤芍、炒梔子可清熱涼血;多藥聯(lián)合使用,具有清熱解毒之效[10]。同時,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中的連翹、淡豆豉、黃芩、青蒿、炒梔子等成分具備抗炎功效,患兒口服藥物后,藥效成分經(jīng)胃腸道吸收入血,可快速被機體吸收,發(fā)揮抗病毒作用,并預防繼發(fā)性感染,降低患兒炎癥反應,增強機體免疫力。
綜上所述,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服用小兒豉翹清熱顆??商岣咂渲委熜Ч?抑制炎癥反應,調節(jié)機體免疫系統(tǒng),且用藥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