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戎 浩
早在臺風“煙花”還是強熱帶風暴時,我們就已經(jīng)嗅到了“防臺”的緊張氣息,每個人都做好了作戰(zhàn)準備。不過超出所有人預料的是,這次的“煙花”是那么與眾不同,它緩慢而又變幻莫測的行進是如此令人揪心。于是,每個記者都和“煙花”暗暗地較上了勁。
臺風影響期間,開往岱山島的輪渡停航4天,島內(nèi)物資供應通道中斷。7月26日下午,還在建設中的舟岱大橋?qū)⒕o急化為物資輸送通道,特事特辦,為岱山老百姓菜籃子保駕護航。我得知信息后,掐指算了下時間,來回路程需要兩個小時。為了讓消息能夠在晚間新聞中及時播出,我顧不得吃飯,立刻出發(fā)趕赴現(xiàn)場,于傍晚6時抵達岱山雙合段,完成報道任務。但隨后我們的采訪車輛出了故障,為了及時趕回臺里發(fā)稿,我和攝像坐上了一輛老舊的桑塔納,駛上了路面坑洼、一片漆黑的建設中的舟岱大橋,頭頂狂風夾雜著暴雨,兩旁是洶涌的海面,恐懼感伴隨著心急如焚,就在一路顛簸的車上開始寫稿,終于趕在晚上9時前抵達臺里,立刻制作編輯出片。
7月25日中午,臺風“煙花”在普陀沿海登陸。令大家十分意外的是,臺風登陸當天反而是天氣最好的時候,但作為記者不敢有絲毫放松。隨后幾天,“煙花”風尾的強降水導致舟山各地險情不斷,定海、普陀城區(qū)出現(xiàn)大面積積水,特別是定海,積水最深處達80厘米。但我知道,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為市民報道最精準的積水情況,更要充分展示黨員干部在一線救災的英勇事跡,穩(wěn)定市民情緒。那天,我和攝像冒著暴雨,從早上8時一直采訪到中午12時,深入到積水最嚴重的地方,將社區(qū)干部、民兵等人員現(xiàn)場救災的畫面一一記錄,并第一時間趕回臺里播出。
臺風無情人有情,臺風雖已經(jīng)遠去,但仍在我們的記憶之中。在這次防臺風報道中,我深刻地理解了“越是面對災害天氣,越是要發(fā)揮新聞報道的宣傳引導作用”。“煙花”過境期間,朋友圈謠言四起,甚至有人把以前臺風“米娜”的畫面散布出來,引得人心惶惶。當時我就覺得,新聞媒體必須把真實的情況反饋給群眾,這樣才能穩(wěn)定人心。我們?nèi)_人員眾志成城、忘我工作,又一次圓滿完成了抗擊臺風的報道任務。7月24日、25日,央視《新聞聯(lián)播》連續(xù)兩天播出我們上送的稿件,央視新聞頻道先后播出舟山各類防臺風報道9條(次)。我們還多次參與浙江衛(wèi)視的現(xiàn)場直播連線,浙江衛(wèi)視共播出舟山各類防臺風報道72條(次),創(chuàng)下臺風報道對外發(fā)稿新紀錄。為了做好新聞直播,擴大信息量,提升及時性,我們《舟山新聞》欄目還及時調(diào)整播出狀態(tài),分別在7月24日、25日、26日、27日的不同時段,推出9場防臺風報道特別節(jié)目現(xiàn)場直播,并增加氣象臺、跨海大橋、易澇點、臨時安置點等多個點位的即時連線,向觀眾及時傳遞黨委政府的防臺風部署和廣大干部群眾防臺抗臺訊息。
記者在“煙花”登陸地現(xiàn)場播報臺風最新訊息
在這次臺風報道中,我們更加注重挖掘舟山當?shù)氐呐墓适?,擴大正能量傳播。在《風雨中的堅守》系列人物報道中,我和同事們以全程跟拍的形式,講述堅守防臺風一線的社區(qū)干部、志愿者、消防救援人員的感人故事。這類人物報道,需更講究“精、細、真”,人物跟拍時間要久,不能只求出片快,更要追求人物與故事的細節(jié)刻畫。當然,首先選擇的新聞人物事跡要生動,要觸人心弦。鮮活的畫面,配上真情實感,更能增強全社會打贏防臺攻堅戰(zhàn)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