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永泓
(遼寧省森林經(jīng)營研究所,遼寧 丹東 122639)
東北鐵線蓮(ClematismanshuricaRupr.),為毛茛科鐵線蓮屬多年蔓生草本植物[1]。其根和根莖是中藥威靈仙的主要來源之一[2]。威靈仙主要有效成分為齊墩果酸。研究不同播種時間苗木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以及不同月份、不同年份齊墩果酸含量,確定其最佳播種期和采收期,從而為東北鐵線蓮的人工栽培管理提供理論指導(dǎo)。
試驗地位于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zhèn),123°50′E、40°50′N,平均海拔200~500 m。年平均氣溫6.1 ℃,≥5 ℃年積溫3132 ℃,生長季平均大氣濕度73%,年日照時數(shù)2500 h,年降水量在930 mm左右。無霜期123~144 d。
在草河口及其周邊地區(qū)山野林邊采集野生東北鐵線蓮成熟種子,經(jīng)人工篩選后放入種子可儲存。
2.2.1 播種期確定。共設(shè)5個處理,播種期分別為4月10、20、30日,5月10、20日。每個小區(qū)面積30 m2,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每個處理3次重復(fù)。種子采用低溫層積處理,播前將種子取出置于背陰處,待種子30%裂嘴即可播種。測定播種當(dāng)年出苗率和株高、根長、根粗。
2.2.2 采收期確定。采用HPLC法測定同一年份不同月份和不同年份東北鐵線蓮齊墩果酸含量,每樣品各檢測5個,并求出齊墩果酸百分含量的平均值。
由表1可以看出,4月20日、4月30日播種的出苗率、株高和根長均顯著高于其他播種日期。4月20日、4月30日出苗率均達90%以上,株高和根長分別高出5月20日播種的45%左右和26%左右。各播種日期根粗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試驗觀測時間較短,后續(xù)還有待進一步觀測。
表1 不同播種時間對出苗率的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東北鐵線蓮的齊墩果酸含量是反映藥材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biāo)。根據(jù)圖1的試驗結(jié)果可知,同一生長年份內(nèi),8月和9月,東北鐵線蓮的齊墩果酸含量最高,分別達到0.68%和0.72%,而其他月份與這兩個月相比齊墩果酸的含量相差較遠。在綜合考慮躲避雨季、晾曬光照、晾曬濕度、市場周期等因素后,最終確定的采收季節(jié)為8月下旬至9月中旬。
圖1 同一年份不同月份齊墩果酸含量積累動態(tài)
根據(jù)圖2的試驗結(jié)果可知,1~2 a生的圃地式栽植東北鐵線蓮的齊墩果酸含量偏低,僅為3~5 a生植株的20%左右。從第3年開始,產(chǎn)量迅速增加,有效成分含量明顯增加;第5年開始齊墩果酸含量增加開始不明顯;由此可知,最佳的采收年限為4~5年。
圖2 不同生長年份齊墩果酸含量
本溪地區(qū)東北鐵線蓮最佳播種期為4月20~30日,出苗率可達90%以上,苗木株高根長顯著高于其它播種期。中國藥典規(guī)定東北鐵線蓮藥材中齊墩果酸的含量不得低于0.3%的標(biāo)準(zhǔn)[3]。東北鐵線蓮在8~9月齊墩果酸含量顯著增加。從第3年開始,齊墩果酸含量增加明顯,第5年開始增加不明顯。東北鐵線蓮最佳采收期為8~9月,年限為4~5 a生。東北鐵線蓮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以及中成藥的重要制作材料,在提高圃地式栽植東北鐵線蓮成藥產(chǎn)量的同時,還需對其成藥質(zhì)量、安全、環(huán)保等進行監(jiān)測和進一步研究,不斷完善技術(shù)內(nèi)容,提高技術(sh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