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婁曉陽
傳統(tǒng)紙媒在轉(zhuǎn)型的過程中,需要彰顯社會擔當和媒體責任意識,服務于時代;也需要樹立品牌意識,讓輸出的產(chǎn)品具有鮮明的辨識度。1986年創(chuàng)刊的《杭州廣播電視報》,曾經(jīng)以家家戶戶都訂閱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表”一紙風行?!逗贾輳V播電視報》以服務廣電為依托,長時間來以廣播電視、電影娛樂、生活服務為主要內(nèi)容,擁有眾多忠實的市民讀者。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杭州廣播電視報》經(jīng)過多輪嬗變已變身《藝術周刊》,致力于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藝術走進千家萬戶?!昂贾輳V播電視報,家家戶戶都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也成功轉(zhuǎn)型為“讓藝術走進生活、讓生活變得藝術”的推手。在媒體融合與轉(zhuǎn)型的大潮中,我們以品牌為抓手,將傳統(tǒng)紙媒和新媒體結(jié)合,將藝術和主題報道融合,與藝術融合,讓媒體“出圈”。
《杭州廣播電視報》作為杭州文廣集團唯一的紙媒,開始逐步推出藝術家專訪等欄目,內(nèi)容向藝術側(cè)重。從2018年開始,《杭州廣播電視報》每月推出一期《藝術月刊》。因為《藝術月刊》在藝術圈內(nèi)產(chǎn)生較大反響,2018年6月開始變身每周一期的《藝術周刊》,包括名家專訪、天下藝家、藝術活動、經(jīng)典鑒賞、藝游、藝論、藝文等欄目?!端囆g周刊》作為杭州唯一的雙膠紙全彩色生活藝術類周刊,印刷精美,易于保存,特別是每周推出的封面藝術家專訪是同城其他紙媒無法替代的特色版面。這些藝術家專訪各有側(cè)重,比如《名家專訪》,做的是藝壇大家吳山明、何水法、杜高杰、全山石、許江等人的專訪?!短煜滤嚰摇穭t融匯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水彩等各種藝術,涵蓋老中青藝術家群體。
每期《藝術周刊》的封面,以人物、藝術作品為主,賞心悅目的作品以畫框等形式刊登,取下來就是一幅裝飾畫。2018年第一期《藝術月刊》封面,我們推出“法國當代油畫與中國新年相遇”,介紹了剛剛和杭州市民見面的5位法國具有影響力的當代油畫藝術家作品。2020年4月,我們推出梵高自畫像封面,適逢梵高沉浸展在杭州舉行。2020年秋天,中國美院秋葉藝術節(jié)開幕,我們在封面刊登了秋葉雕塑作品,南山路的秋葉節(jié)和北山街的落葉藝術呼應。2021年春天,《藝術周刊》推出《踏春而行:古畫里的春天》,封面是著名古畫《春山游騎圖》……通過平面設計制作,這些藝術品呈現(xiàn)在紙面上,放大了細節(jié),這是手機屏幕上所無法體驗到的,體現(xiàn)了紙媒無法取代的價值。
全媒體時代需要培育新媒體藝術品牌,《天下藝家》應運而生?!短煜滤嚰摇肥呛贾菸膹V藝術品項目的新型平臺和新媒體品牌,名字上就體現(xiàn)了“藝術走向大眾融會貫通”的特點。藝術家專訪除了通過《藝術周刊》刊出,也通過《天下藝家》公眾號發(fā)布。借助藝術家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和固有的粉絲群,這些專訪被廣泛轉(zhuǎn)發(fā),多篇報道的閱讀量上萬。
雅集文化是中國文人以墨會友的傳統(tǒng),歷史上最著名的蘭亭雅集產(chǎn)生了書法名篇《蘭亭集序》,雅集也成為書畫界綿延不斷的盛事?!段膹V雅集》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8屆,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首屆中國畫博士、國家一級美術師杜覺民,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宋濤,國家一級美術師、江南書畫院院長宋柏松,西泠印社理事張靜初,西泠書畫院畫師陳曲等近百位涵蓋老中青各年齡段的書畫名家參與,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杭城藝術圈有影響的藝術活動。
雅集是一個可以和多種線下活動結(jié)合的項目,加上《文廣雅集》的定位是面向大眾,深入基層,因此在培育大眾的藝術愛好、弘揚書畫藝術、提升藝術品位等方面大有可為。藝術家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公益拍賣、大眾收藏上,也有著可探索的廣闊路徑?!段膹V雅集》面向大眾,讓藝術家和書畫愛好者面對面交流,搭建了高雅藝術走向平民大眾的橋梁。2019年11月8日,第七屆《文廣雅集》作為杭州市拍賣行簽約儀式暨2019秋季國際(杭州)文物古玩藝術品交流博覽會開幕式重要環(huán)節(jié),亮相浙江展覽館。2020年9月4日,第八屆《文廣雅集》作為2020杭州文物古玩藝術品交流博覽會開幕式的重要活動,以翰墨丹青會友,讓藝友們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延續(xù),在品味古玩、欣賞書畫的同時,共同感知藝術之美。
怎樣讓年輕人愛上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這也是媒體人的責任。當藝術和文化內(nèi)涵、現(xiàn)代設計結(jié)合起來,當藝術走進生活,和大眾審美結(jié)合,藝術就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成為根植在國人血脈里的“生活美學”。我們除了大眾藝術定位,也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每年堅持將文化和主題報道相結(jié)合,打造有影響的組合報道和系列報道,已陸續(xù)推出《G20特刊》《動漫專刊》《走進良渚文化 傳承文明之光??贰犊挂邔?红o盼春風歸致敬守護者》,《電視里的文化課》系列報道、“發(fā)現(xiàn)杭州文明之美”系列報道、藝術助力脫貧攻堅系列報道等,在業(yè)界獲得了較高榮譽。
比如2016年度推出的《G20特刊》,包括《解讀:弄潮兒向濤頭立》《聲音:各國首腦高度評價G20杭州峰會》等欄目,獲2016年度浙江省政府獎報刊新聞一等獎。2017年度《電視里的文化課》專題,我們推出了《人人都愛“中國詩詞大會”》《電視綜藝迎來“文藝復興”》《<朗讀者>以文化底蘊實力圈粉》《傳統(tǒng)家書傳承優(yōu)秀家風》《讓文物說話,顯大國風范》系列報道,獲2017年度浙江省廣電新聞二等獎。2019年,良渚文化入選世界非遺項目,我們推出的《走進良渚文化傳承文明之光??帆@2019年度杭州市廣播電視新聞類一等獎,《專訪:從良渚故宮大展到中國特色的考古學之路》獲全國城市廣電報優(yōu)秀新聞作品一等獎。以國畫作品《愛你!最美天使》作為封面的《抗疫專刊:靜盼春風歸 致敬守護者》獲2020年度創(chuàng)新重大主題報道優(yōu)秀新聞作品二等獎……這些特刊或者系列報道,從文化藝術的角度弘揚了民族文化,也體現(xiàn)了媒體工作者介入重大主題報道,傳遞社會正能量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