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鄭雪君
今年七月一日,恰逢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越來越近之時,我這個1984年入黨的共產黨員,回顧歷年來自己在黨報精心培養(yǎng)下磨礪成長的過程,不禁思緒萬千:我遇到了一個好時代,我遇到了一個好平臺!
1992年底,時任溫州第二棉織廠黨委副書記的我,因為黨報的召喚,迎來了人生一個華麗轉身。當時,看到溫州日報公開招聘新聞記者的消息,我認為通過當記者寫報道,能更好地實現弘揚真善美、鞭笞假丑惡,所以就辭掉了二棉廠“鐵飯碗”工作,選擇當一名黨報記者。報到那天,報社領導告訴我,溫州日報要創(chuàng)辦一張新的報紙——溫州晚報,這次報考錄取的30個人全部到溫州晚報工作,試用期3個月。當時我心里暗暗下定決心,背水一戰(zhàn),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開始,我在要聞部跑社會新聞,每天早上都爭取第一個到報社,晚上最后一個回家。記得當初,我騎著一輛舊自行車跑十幾家單位采訪,一天寫七八篇稿件,但幾乎都被編輯或老總槍斃。以前,我是二棉廠“一支筆”,但是到了報社心理落差有點大。試用期最后一個月時,要聞部主任向我發(fā)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寫的文章總見不了報,你再勤勞也不會用你了,只好讓你走人了?!蔽液芫o張,經常三更半夜不回家,在報社寫稿,盡管很努力,但稿子還是見不了報。
2010年3月,鄭雪君在云南旱災重災區(qū)給災民送米、送水、送油
后來,我試著看編輯改稿,看他們怎么修改記者寫的報道。有一次,我壯著膽子去看總編輯改稿,這才慢慢摸出門道來。三個月試用期的最后一個星期,每天報紙上都能看到“鄭雪君”署名的稿件了,有一天居然一下子發(fā)了6篇,全部在頭版?!伴_悟”之后,我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寫稿更加積極了。有一年到了年底一統(tǒng)計,發(fā)稿量有700多篇。晚報總編輯對我說:“你可能創(chuàng)了一個全國晚報新聞紀錄了!”
進報社第二年,報社領導調整我跑時政新聞,市里主要領導的活動安排我去采寫。這一年我又碰上了可遇不可求的采寫新聞的機會,百年不遇的94大臺風來臨。我一個星期沒回家,和大家一起采寫的抗臺救災連續(xù)報道,獲得了中國晚報好新聞一等獎,之后每年都有獲獎作品。
當記者的第三年我學會了新聞策劃,一年策劃了20多個活動,有幾個活動在全國也有影響力。我印象最深刻的策劃是,當年中央大力宣傳新時期的好干部孔繁森,我得知孔繁森領養(yǎng)兩個藏族孤兒,身后還欠有一萬多元債務時,就通過采訪積累的人脈資源,立即聯系了溫州兩家民營企業(yè),落實了贊助事宜,由其中一家企業(yè)負責承擔兩個藏族孤兒學習生活的一切費用,另一家企業(yè)負責清償孔繁森遺留下的一萬多元債務。這事經報道后,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新華社轉發(fā)了本報的新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溫州特別是民營企業(yè)的形象。
2003年在我的人生經歷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當時,溫州各家媒體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頗為嚴重。溫州晚報編委會決定創(chuàng)辦一個同城媒體沒法模仿的品牌欄目。我當時已經獲得浙江省首屆飄萍新聞(人物)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在溫州新聞界和讀者當中有一定知名度。2003年7月1日,建黨82周年之際,溫州晚報推出了以我名字命名的《雪君工作室》欄目。這是溫州晚報給黨的一份生日禮物,也是報社編委會為我量身定做的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平臺。報社領導認為我常年與黨委政府打交道,與機關部門有良好的工作關系,且心地善良,喜歡做好事、善事,所以編委會給工作室的定位是:“為弱勢群體提供人文關懷;架起市政府和老百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18年來,《雪君工作室》一直堅持為百姓群眾服務,經歷了為某個陷入困境的個體服務到為一些特別需要幫扶的群體服務;從為溫州本地人服務,到也為外地乃至國外的有關弱勢群體服務;從做物質層面的慈善到做精神層面的慈善;從單打獨斗到整合全社會的資源為人民服務的轉變和發(fā)展過程。
“高分矮個進不了高校門”,是《雪君工作室》成立第一年做得最有影響的報道。當事人何健身高只有1.48米,被西南政法大學拒之門外。我打電話給省教育廳、教育部、西南政法大學等有關單位,推出連續(xù)報道,最終讓當事人圓了大學夢。這組報道獲得了2003年度中國晚報好新聞大賽一等獎。
在溫州市委、市政府領導支持下,一位又一位市領導和部門一把手到《雪君工作室》接聽民生熱線,傾聽群眾呼聲。欄目積極充當市民和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我們策劃的“不讓一個貧困生失學”活動,為16000名貧困生解決了學習費用;連續(xù)操辦19屆“慈善大宴”,累計讓17萬困難群眾受益。2009年,《雪君工作室》獲得中國新聞名專欄后,我想應該開闊視野把好事做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去。于是,在各級領導和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就有了“在云南挖掘30口溫州井”“包機運送賑災物資到玉樹”等善舉。2014年,《雪君工作室》把慈善辦到了意大利普拉托,慰問大火中喪生的溫籍華僑家屬;2015年,向遭受埃博拉疫情的非洲獻愛心等等。
雪君工作室進社區(qū)活動,鄭雪君冒雨接待市民投訴、求助
每當我在工作上取得成績的時候,特別是獲得黨和人民給我的榮譽時,黨報總是不吝嗇版面報道我的事跡。每刊登一次,我都覺得是一次鞭策,讓我奮蹄揚鞭,再接再厲立新功。
在我的書柜上,至今還保存著這樣幾張報紙:我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晉京開會的時候,人民日報于2007年10月14日以《鄭雪君銳筆妙文解民憂》為題刊登了我的事跡。2013年1月我光榮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時,當月16日浙江日報以《為民代言,勇往直前》為題刊發(fā)了記者寫我的人物通訊。2015年6月14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把好故事講到宗教場所》為題刊登了我到宗教場所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故事。緊接著,省委宣傳部、省民宗局、省社科院、省社科聯聯合召開“堅持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座談會,特邀請我參加并在會上發(fā)言,2015年7月7日浙江日報刊發(fā)了我的發(fā)言。2019年3月1日,溫州日報報業(yè)集團各家報紙都刊登了我獲得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稱號的消息以及我在表彰會上的發(fā)言摘要。我還記得有一次錢江晚報記者在北京采寫兩會新聞的時候,非常敬業(yè),盯我一整天,從早上5點鐘開始到晚上12點結束,以《鄭雪君代表的一天》為題,寫了一個版的報道??梢哉f,黨報紀錄了我前進的每一個腳步,不斷地鼓勵我、支持我、鞭策我,不斷地向前、向前,不斷地為人民服務。
2012年,我到了退二線的年齡。雖然行政職務沒有了,報社領導希望我繼續(xù)干一線的活,我欣然答應。我總覺得我來到這個世界,是帶著使命來的。使命感很重要,有了它,生活、工作就會有動力,這或許也是我干活不累的原因吧。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到2013年,我一個地級市晚報記者榮獲新聞正高級職稱,同年還當選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我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期間采寫的《張副總理,我講的話您記住了嗎?》榮獲浙江省好新聞一等獎、趙超構新聞獎特等獎;2014年,我采寫的《我國深化金融改革第一單落地,正泰華峰參與首批民營銀行試點》獲浙江省好新聞一等獎;我編輯的《溫州慈善大宴辦到非洲》榮獲2015年度趙超構新聞獎一等獎;我主創(chuàng)并主持的《溫州晚報公益道德講壇》榮獲2015度浙江省新聞名專欄獎、2019年度中國晚報優(yōu)秀專欄獎一等獎。與此同時,我還獲得了中宣部頒發(fā)的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和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稱號等個人榮譽,《雪君工作室》欄目獲得了全國婦聯頒發(fā)的全國巾幗文明崗的殊榮。
今年3月我到了退休的年齡,有人說,雪君你該停下來了,很多人勸我快點回家抱孫子。我想,只要黨報需要,老百姓需要,我一定能做到退而不休,為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實事,爭取新時代的“人生下半場”能比“人生上半場”活得更精彩、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