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琴
親愛的小伙伴們,小時候,我們曾經學過一首詩——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鄙缴纤略旱臉怯羁烧娓甙?,人站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人甚至都不敢大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神仙。詩人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山寺之高,想象豐富,令人讀來情趣盎然。這首詩很符合李白的浪漫主義氣質。不過,危樓再高,想摘星辰也是枉然。因為在廣袤的夜空中,星星離我們甚遠。
仰望天空,銀漢皎皎,群星熠熠,我們感慨夜空如此寧靜而優(yōu)美。星星離我們究竟有多遠?為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歷代天文學家創(chuàng)造了一把把“量天尺”——從近處的月亮到極遠處的類星體——估量了我們與一個個天體的距離。人類的這一努力延續(xù)了幾千年。打開卞毓麟的科普作品《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我們會發(fā)現,一代代天文學家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筑成了通向遼闊遠方的階梯。浩瀚宇宙里,哥白尼、威廉·赫歇爾、哈勃、郭守敬……這些古今中外的天文學家,他們的名字燦若星辰。
為了讓小伙伴們更好地走進《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部天文科普作品,了解天文學家們是如何憑借智慧和毅力探索宇宙奧秘,一點點揭開璀璨星空的神秘面紗的,以及人類是如何在通向遙遠恒星的階梯上不斷攀登,努力向太空挺進的,初初特意繪制了一幅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快速地記住東西,也方便我們整理閱讀內容。通過下面這幅思維導圖,小伙伴們可以輕松地把握天文學家們探索宇宙的大致歷程。
征服遙遠的天體,量度它們的距離,這猶如一場規(guī)模宏大、歷程漫長的接力賽。初初覺得,大家初次接觸《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不妨也來一場天文學作品閱讀的“接力跑”。當然,跑好是需要方法的。下面,初初就給大家支幾招。
第一招:巧用接力妙招,接好“每一棒”
打開這本書,我們不禁被天文學家們的成就所折服。他們憑著智慧、熱情與執(zhí)著,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上開始了一場氣貫長虹的“接力跑”。我們要想在閱讀上繼續(xù)這場“接力跑”,就要巧用接力妙招,接好“每一棒”。
第二招:剪輯精彩花絮,總結“接力”經驗
結束閱讀“接力跑”之后,小伙伴們可以重溫作品,剪輯一些閱讀過程中的精彩花絮,制作若干專題,總結“接力”經驗。
第三招:鞏固“接力”成果,分享“接力”心得
一場閱讀“接力跑”完成后,初初相信大家都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初初建議,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書面或者口頭形式表達出來,與同學們一起分享“接力”心得!
批注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它能幫助大家培養(yǎng)獨立的思想和創(chuàng)意的品質。批注的位置可以是“旁批”(字、詞、句的旁邊,書頁右側),也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常用的批注符號有:(1)· 生字、難字;(2)? ? ? ? ?總括句、重要句;(3)? ? ? ? ?佳妙句;(4)○ 段序(圈內寫數字,放在句首);(5)△ 要注意處,發(fā)表感想處。下面,初初就以書中的經典段落為例,給大家提供一個批注的參考。
地球的小弟弟——小行星(節(jié)選)
①絕大多數小行星都遠比“谷神星”小,直徑幾十千米或幾千米的小行星遠比10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多得多。1949年發(fā)現的1566號小行星“伊卡魯斯”,直徑僅1500米左右,只不過相當于一座小山而已。(△旁批:此處運用“僅”“只不過”兩個副詞,分別從范圍和程度上對“伊卡魯斯”的體積加以限制;同時,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極言小行星之小。)伊卡魯斯原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人物,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便與父親代達勒斯一起被囚于克里特島的迷宮中。代達勒斯是曠世鮮有的巧匠。他用鷹羽、蜜蠟和麻線制成兩對強有力的翅膀,大的那對給自己用,小的那對裝在伊卡魯斯的肩上。他們就這樣遠走高飛,逃出迷宮。代達勒斯叮囑他的孩子切不可飛得太高,以免過分靠近太陽??墒?,小伊卡魯斯獲得自由后非常高興,他忽而低掠海面,忽而高翔空中。最后,他飛得太高了,灼熱的太陽光烤熔了他雙翼上的蜜蠟。失去翅膀的小伊卡魯斯墜入大海,后來人們就把這塊水域稱作伊卡魯斯海。(△旁批:此處插入古希臘神話中伊卡魯斯的故事,使知識性較強的天文學科普作品顯得并不枯燥乏味,增添了文學色彩。同時,神話故事形象地解釋了1566號小行星的特點,引出下文的命名原因。)
②把1566號小行星命名為“伊卡魯斯”的原因,就是由于在當時所知的所有小行星中,它可以跑到離太陽最近的地方。絕大部分小行星的公轉軌道都在火星和木星之間,“伊卡魯斯”有時卻一直跑到水星軌道以內。它的軌道拉得很長,是個特別扁長的橢圓,所以它遠離太陽時還是跑到了火星軌道以外。(△旁批:本段在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伊卡魯斯”小行星的命名原因。文中反復出現一個“跑”字,表明小行星運動不止的特點,同時也將其擬人化,令人讀來興致盎然。)
(尾批:選段完整介紹了眾多小行星中的一顆——“伊卡魯斯”的相關情況,突出了小行星形體“小”的特征。文章將神話傳說與科學事實完美結合,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小行星“伊卡魯斯”與太陽的關系,增強了科普作品的文學色彩。)
《星星離我們有多遠》用陳述故事的方式,把歷代天文學家創(chuàng)造“量天尺”的過程放到科學原理的敘述中,既介紹了科學知識,又饒有興趣地襯托出歷史人物和背景。
——天文學家 王綬琯
天文學是一門奧妙無窮、令人神往的學科。它的研究目標絕大部分是遙遠的天體,它們看得見,摸不著……天文學家面對著這些對象,要測量它們的距離,非得有特殊的手段和方法不可……讀完這本書,會使你想到,天文學家憑著不懈的努力,借助天體送來的微弱光芒,征服了百億光年的巨大空間,真是比在一根頭發(fā)絲上雕刻出雄壯場面的畫卷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他們畢竟勝利了,這是人類無窮智慧的象征。
——天文史家、科普作家 劉金沂
第一次讀到這部天文科普作品時,我不禁被深深地震撼了。星河璀璨,日月運行,茫茫宇宙里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星星離我們有多遠》是開啟我們邁入天文學大門的興趣之鑰,是引領我們攀登神秘太空的前進之階。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八(2)班 蒙奕彤
太陽系的行星是如何被發(fā)現的?九大行星何以變成八大行星?行星和小行星有什么區(qū)別?冥王星為什么成了“矮行星”?打開《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這些問題都能一一得到解答。熱愛這部天文科普著作吧!它將為我們揭開宇宙天體的神秘面紗。一個個天文學家的名字,宛若夜空中的璀璨星辰,是他們,讓人類在認識宇宙的征程中越走越遠!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八(6)班 柯明華
我向往萬鼎蒼穹,希望自己能像女航天員劉洋一樣,搭乘偉大祖國的航天飛船,成為又一個探訪太空的地球人?!缎切请x我們有多遠》讓我更加堅定了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的決心。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八(6)班 陳 爽
一直信奉“知識就是力量”這一著名格言的卞毓麟,認為一個科普作家、一部科普作品所追求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啟迪人智,使人類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一理念被他完整地傾注在《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中。讀完這部精彩紛呈的天文科普著作,小伙伴們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與家人、朋友分享?那就請大家拿起手中的筆,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用最易懂、最直觀的方式向他們介紹這部作品。
提示:思維導圖可以是對單篇內容的分析,也可以是對多篇內容的介紹;可以是對某一個天文學家成長故事的介紹,也可以是對多個天文學家研究成果的總結;可以梳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發(fā)現過程,也可以飛出太陽系,推導太空深處的各種天體……
【仿寫范本】
為了對它獲得一些更直觀的印象,我們不妨設想,把地球的直徑縮小10億倍,于是地球就成了一顆直徑只有1.3厘米的小“葡萄”;北京到上海的直線距離本來是1000千米左右,這時卻縮成1毫米;將1光年按同樣的比例縮小10億倍,卻還有9000多千米,相當于北京到巴黎的直線距離那么遠。您看,光年是一把多么巨大的“尺子”??!
【范本分析】
天文科普作品需要使用很多專業(yè)術語和復雜的公式定律,涉及的數字也十分龐大。像1光年這樣的天文學單位,更是令讀者難以產生直觀的印象。因此,《星星離我們有多遠》采用了許多設喻、類比的手法,化抽象為形象。范本文字為解釋清楚光年這個天文學單位,引導讀者設想熟悉的事物,并進行類比,從而形成對光年的具體認知。這樣一來,科學知識就變得十分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仿寫要求】
1.仿照范本,寫一段話;
2.用設喻、類比的手法來描述某種感受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