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寧波分中心 張 洪
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葡萄酒已悄然成為現代生活中的美味必需品,除了能滿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種藝術和文化的延伸。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發(fā)布的消息,中國葡萄酒消費量位居世界第五,國產葡萄酒的銷量比較平穩(wěn),而進口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呈居高之勢。借助源數據采集,以條碼為關鍵字,分析某商場的葡萄酒產地分布狀況,對葡萄酒溯源進行展望。
此次源數據共采集葡萄酒348瓶,通過分析條碼前綴碼得出葡萄酒產地分布現狀,見表1。
表1 某商場葡萄酒的產地分布狀況
縱觀表1,發(fā)現除了美國葡萄酒使用UPC碼外,其余國家都使用EAN碼。
在市場份額上,中國產區(qū)的葡萄酒占整個商場的21%,而進口葡萄酒比例高達近80%,其中又以法國的占有率32%為最高,其次是西班牙的11%,最低的新西蘭只有1款。按洲統(tǒng)計,又以歐洲5個國家的57%為最高,亞洲只有中國一家,占20%,南北美洲3個國家和澳洲各占11%,具體分布如圖1所示(見下頁)。
圖1 某商場葡萄酒市場份額分布狀況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葡萄酒,絕大多數消費者的認知程度僅限于是否進口或價格高低等,對酒瓶標簽上標注的葡萄釀酒品質、產地、年份信息等了解甚少,也無從辨別。事實上,這條市場鏈目前缺乏標準的防偽溯源系統(tǒng),無法通過常規(guī)檢測手段判斷真假,尤其進口葡萄酒,甚至會出現“原瓶不原”“洋酒不洋”“假冒品牌”“亂用條碼”等一系列問題,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那么,對于消費日趨常規(guī)化的進口葡萄酒,如何規(guī)范它的質量體系和信譽保證?在這個標準缺失的銷售模式中,搭建新的營銷載體是勢在必行的導向,如何促進葡萄酒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是整個市場急需思考的問題。基于GS1系統(tǒng),建立由政府主導的第三方二維碼溯源體系,增加公眾可信度或許就是一種新的方向。
國際物品編碼組織(GS1)擁有一套全球跨行業(yè)的產品、運輸單元、資產、位置和服務的標識標準體系和信息交換標準體系,凡是有標準條碼的產品在全球都能夠被掃描和識讀,GS1的全球數據同步網絡,確保全球貿易伙伴都使用正確的產品信息。
由GS1成員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下簡稱編碼中心)主導,將數據庫中的企業(yè)數據(條碼信息)、海關的入境檢測信息、報關通關信息比對整合后形成基礎信息,再由企業(yè)根據條碼對進口葡萄酒的商品詳情信息、原瓶進口信息、產地證明信息、國外檢測信息進行補充、認證,形成一個完整的進口葡萄酒數據庫。
編碼中心構建網絡平臺,對每一批次的酒賦予一個二維碼。通過掃描,使每一批次酒的進口商信息、報關信息、檢驗報告等各項界面都能清晰明了地顯示,方便供應商及消費者的隨時查驗。
因進口葡萄酒的來源出自多個國家,相關政策法規(guī)有所不同。如果對進口葡萄酒要求從廠家開始進行溯源建設,操作難度極高,而從海關開始到消費者手上對產品進行溯源,符合實際意義。這種簡單明了的模式,在減少企業(yè)成本的同時,可為消費者帶來更直觀的信息展示。特別是作為第三方介入的監(jiān)管部門,杜絕了進口商隨意夸張的宣傳,使產品有了現實的落地感,對消費者更是一種質量的保障。
葡萄酒在國外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在系統(tǒng)建設時還可考慮將該條碼主體(生產商)的歷史文化進行介紹傳播,讓消費者對不同款的葡萄酒文化有更深切的接觸。
在溯源碼的設計上,可采用成熟的基于GS1標準的QR碼。QR碼具有數據密度大、空間小、識讀快、糾錯力強等特點。溯源碼由GTIN、生產日期、批次號、GLN組成,每一批次葡萄酒都有對應的唯一溯源碼。
本文主要針對進口葡萄酒在進關之后的溯源進行討論,目的是確保每一批次葡萄酒都能以最真實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不僅能有效遏制葡萄酒市場的各種亂象,杜絕不良商販制假售假,真正做到保護消費者權益,也是推動GS1系統(tǒng)在市場全球化背景下的應用。在此過程中,會有些許問題亟待論證,但基于GS1的溯源終將會成為各類產品走向市場的最好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