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禁忌”,有人對這些“禁忌”置若罔聞,但也有人對其深信不疑。究竟這些傳言是真是假?
空腹是指胃里空空的狀態(tài)。通常食物進入胃后,排空時間大約是4~6小時,而在臨床上,空腹是指不吃不喝6~8個小時。
因此,機體處于空腹狀態(tài)的情況其實也比較少,但此時由于胃缺乏內容物,相對更容易受到“刺激”。
1.對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空腹不能喝牛奶
牛奶在正常情況下,即便空腹狀態(tài)也可以飲用。但對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來說,他們沒有辦法輕易消化乳糖,空腹時飲用牛奶更容易導致腸內堆積大量短鏈脂肪酸和氣體,從而出現(xiàn)腹瀉、腹脹或腹絞痛等癥狀。因此,這類人群最好改喝酸奶或者無乳糖牛奶。
2.患有胃病的人群,空腹不能吃山楂、橘子
對于患有胃?。ㄈ缥秆?、胃潰瘍)的人群,原本就胃酸分泌過多,空腹確實不太適合吃山楂、橘子等過酸的水果,以免加重病情。
3.空腹吃柿子和西紅柿,可能導致胃結石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柿子和西紅柿都含有一定的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物質黏在一起,形成“柿結石”,還可能引發(fā)急性胃痛、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
空腹狀態(tài)下,不建議吃過冰、過熱、辛辣的食物??崭範顟B(tài)下食用過于辛辣的食物,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容易損傷胃黏膜,引發(fā)胃痛、痙攣、腹瀉等癥狀。而過冰、過熱的食物,可能引起胃黏膜的物理損傷,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
空腹狀態(tài)下,也不建議喝酒、咖啡、濃茶。
1.不急于喝濃茶、喝酸奶、吃水果
很多人飽餐一頓后,喜歡喝杯濃茶、喝碗酸奶、吃點水果,認為這樣可以刮油脂、助消化,但事實并非如此。
茶葉中的單寧,容易和食物中的蛋白質、鐵元素結合產(chǎn)生絮狀物。如果長期在飯后喝茶,特別是濃茶,會加重腸胃負擔,也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蛋白質缺乏病。
而飯后立馬吃水果、喝酸奶,相當于增加進食量,會延長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時間,增加胃腸道負擔,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良、腹痛、胃脹、便秘等癥狀。
2.不急于躺下睡覺或散步
很多人飽餐后容易犯困,但此時馬上躺下睡覺,會使腸胃蠕動減慢,不僅食物的消化吸收會受到影響,還容易引發(fā)肥胖。對于本身就消化不良、體質虛弱的人來說,更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出現(xiàn)反酸、反流性食管炎等癥狀。
走路散步,在飯后半小時進行更為合適,至于跑步、騎車等運動,則最好在飯后1小時再進行。
3.不急于洗澡、抽煙
飽食后立即洗澡,體表的血流量會增加,而胃腸道的血流量會相應減少,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群體而言,還容易出現(xiàn)頭暈癥狀,甚至在浴室摔跤。
吸煙原本就不宜健康,而飯后吸煙危害更大。進食后胃腸蠕動頻繁,血液循環(huán)增加,此時吸煙會增加肺部組織對尼古丁、煙堿等有害物質的吸收,可直接損傷呼吸系統(tǒng)。
(摘自微信公眾號“BTV我是大醫(yī)生官微”)(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