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卓
提到“沂蒙六姐妹”,很多人會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年代為了革命勝利做出巨大奉獻的臨沂女性們。如今,和平年代的臨沂,又涌現(xiàn)出一批新時代的女性代表,她們艱苦奮斗,干事創(chuàng)業(yè),帶動當?shù)厝俗呦蚬餐辉5牡缆?,被稱為新時代的沂蒙扶貧“六姐妹”。劉加芹就是其中之一。
家徒四壁
在平邑縣武臺鎮(zhèn)咸家莊村凱凱服飾有限公司的服裝加工廠扶貧車間,一臺臺電動縫紉機飛速運轉(zhuǎn),一件件衣服在工人手中成型。不同于其他工廠,這間廠房里的工人比較特殊:聾啞人李梅、視力不好的孫蘭香、智力缺陷的咸海紅……加起來一共有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而這里就是劉加芹的農(nóng)家扶貧小院。
今年45歲的劉加芹,聲音洪亮,性格爽朗質(zhì)樸。很難想象,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依靠心臟起搏器生活,病重時體重只有35公斤,心臟每分鐘跳動下降到30次。1999年,劉加芹和丈夫結婚時,家里連一把像樣的椅子都沒有,只能靠她在集市上擺攤做衣服勉強維持家用。當時公婆已癱瘓在床4年,全家只有大伯哥給的20元現(xiàn)金和蓋新房欠下的2萬元欠條。
一貧如洗的家,加上劉加芹的病,使得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04年,劉加芹的丈夫借遍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終于湊夠了8萬元手術費,陪她去濟南做了心臟手術。手術并不是很成功,劉加芹得了嚴重的后遺癥,一條腿的神經(jīng)受損??部赖慕?jīng)歷,讓劉加芹深刻體會到了貧窮和殘疾帶來的生活艱辛,看著空蕩蕩的家和辛苦的丈夫,劉加芹暗暗咬牙,一定要努力改變現(xiàn)狀。
劉加芹十八九歲時曾在平邑縫紉學校學習制衣,還有過加工衣服的經(jīng)歷,與丈夫商量后,她決定辦個服裝加工廠。2006年,劉加芹貸款2萬元,從外地買來8臺電動縫紉機、1臺熨斗、1臺鎖邊機,找了5個同村婦女,就這么辦起了服裝加工廠。
身殘志堅
創(chuàng)業(yè)之初,最為艱辛。請不起老師,劉加芹就自己鉆研摸索機器,又手把手教會工人。廠子建起來了,劉加芹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訂單。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經(jīng)過四處打聽,劉加芹聽說臨沂市勞保市場有活兒,她揣著煎餅、咸菜就去了。在臨沂市勞保市場,劉加芹一家一家地問,店家一聽是新服裝廠,都不愿和她合作。直到第三天下午,一直留意她的一位女老板看著疲憊的劉加芹,決定將2000件大褂交給她。正是這2000件大褂,為劉加芹挖到了第一筆創(chuàng)業(yè)基金,也燃起了她奮斗的希望。劉加芹帶領工人加班加點、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了第一筆訂單,每件大褂賺了2角錢。女老板看到劉加芹為人實在,又陸續(xù)幫她介紹了一些客戶,服裝廠終于運轉(zhuǎn)了起來。
由于劉加芹從不偷工減料,她的工廠在客戶中的口碑逐漸建立起來,老客戶都樂意介紹新客戶給她。一開始,劉加芹的服裝廠僅加工生產(chǎn)工裝,利潤較低。2011年,經(jīng)曲阜的老客戶介紹,一位來自鄒城的客戶到劉加芹的服裝廠詳細考察后,定做了一批校服,利潤相對較高。自此,服裝廠轉(zhuǎn)為主要生產(chǎn)校服,后來業(yè)務范圍逐漸擴展到濟寧和棗莊等地。
現(xiàn)在,劉加芹的凱凱服飾就業(yè)扶貧車間有裁剪區(qū)、熨燙整理區(qū)、縫紉區(qū)等幾大分區(qū),人工機器已全部更新升級為電腦智能機器,各種加工設備達60余臺,產(chǎn)品由原先單一的勞保用品轉(zhuǎn)型到校服、工作服等十余個品種,年利潤達30多萬元。
現(xiàn)身說法
劉加芹常常說,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是當?shù)氐狞h委、政府為她落實了低保等惠民政策,是父老鄉(xiāng)親借錢幫助她闖過了難關。雖然現(xiàn)在自己脫貧致富了,但永遠不能忘記當?shù)卣透咐相l(xiāng)親們的恩情。曾經(jīng)的貧困,讓劉加芹更加明白殘疾人和貧困家庭婦女的艱辛,新時期脫貧攻堅戰(zhàn)役打響后,她主動對接扶貧部門,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行動中來。
俗話說,扶貧先扶志。劉加芹知道,作為一名殘疾人、一名貧困戶,最缺乏的是邁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步。劉加芹主動找鎮(zhèn)扶貧辦要了一份名單,和其中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婦女拉家常、聊生活,以自身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讓她們鼓起勇氣,振奮精神,依靠雙手致富脫貧。為了進一步鼓勵她們,她定了條規(guī)矩,只要是殘疾人、貧困戶,來多少要多少,而且每做一件衣服比正常人加工費提高0.5元,通過這種方式鼓勵更多的殘疾人和貧困家庭婦女來廠工作。有些貧困戶剛進廠不會手藝,劉加芹就辦培訓班,手把手,耐心教;一些貧困戶學習能力差,劉加芹就安排一些老技工,一對一地幫,一個一個地帶。每到中午,劉加芹還為在廠工作的貧困員工提供免費的伙食。
46歲的文德學,肢體殘疾,平時依靠雙拐出入,家中還有年邁的老父親,生活十分困難,一直靠低保維持生活。劉加芹了解后,將其安排到自己的廠里打工,平時做一些剪線頭等力所能及的工作,順利實現(xiàn)了脫貧。目前,劉加芹的服裝加工廠里共有職工50多名,累計幫助20多名殘疾人、12戶貧困戶脫貧,很多貧困家庭勞動力通過在車間工作實現(xiàn)了就業(yè)脫貧。
大愛無私
考慮到有些貧困戶殘疾程度較重,家里還有癱瘓在床的老人需要長期照料,劉加芹主動與她們聯(lián)系,送去縫紉機、加工原料,上門傳授加工技巧,定時收取加工成品,讓她們足不出戶就能打工掙錢。
今年35歲的趙治美,身體不好,以前每天要服用70元的中藥,家里負債累累,查出骨髓炎后又花了2萬元做截肢手術,丈夫也是常年患病,一直靠藥物維持,兩個孩子正在上學,家庭條件十分困難。截肢后的趙治美有些自卑,擔心外出打工受歧視。劉加芹了解情況后,主動鼓勵她到扶貧車間工作,看她帶著假肢行動不便,就送來了一臺縫紉機,讓她在家里工作,還專門找人負責給趙治美送料、收貨,讓她每月足不出戶就能拿上1000多元工資,還能照看孩子,不用再為生計發(fā)愁,生活也有了奔頭。
談到未來的發(fā)展,劉加芹想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打算推進凱凱服飾有限公司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一方面加強公司的管理現(xiàn)代化,細化公司部門布局和分工,增強設計能力,提高產(chǎn)品品味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強公司的銷售現(xiàn)代化,引入互聯(lián)網(wǎng)銷售模式,加大公司利潤空間。2018年劉加芹申請了央行專項扶貧貸款100萬元,擴建了廠房,新吸納職5230余人,新帶動5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9年,她又申請扶貧貸款100萬元,帶動5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700元。
在70多年前,沂蒙六姐妹在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中,戮力支前。今天,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有沂蒙扶貧“六姐妹”,寧愿苦干,不愿苦熬,在致富路上不忘鄉(xiāng)親。劉加芹這位土生土長的沂蒙人,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幫當?shù)氐呢毨罕妼崿F(xiàn)了就業(yè)脫貧增收夢。
(本文圖片由臨沂市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
郭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