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zhí)ь^的來歷
中國民間有“二月二,龍?zhí)ь^”的諺語。從節(jié)氣上說,農(nóng)歷二月初二,正處在驚蟄前后,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guī)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zhí)ь^”之說。
“春龍出動”
農(nóng)歷二月初二,這時春季來臨,萬物復蘇,預示一年的農(nóng)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zhí)ь^日,也稱春龍節(jié)。在南方叫踏青節(jié),古稱挑菜節(jié)。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蝎子、蜈蚣都露頭?!逼鋵?,“龍?zhí)ь^”指的是百蟲在冬眠之后蘇醒,紛紛出動。
歷史上的“二月二”
“二月二”在周朝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演變成一個民俗節(jié)日。宋末元初,增加了驚蟄龍?zhí)ь^的內(nèi)容,逐漸演變成以驅(qū)蟲害和祈豐收為主的節(jié)日。明清以來,二月二又增加了引龍、打囤、炒豆報捷等風俗活動。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里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被爆米花解救的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我國古代,龍更是尊貴與祥瑞的象征,也是民間故事創(chuàng)作的源泉?!岸露?,龍?zhí)ь^”這句諺語背后也隱藏著和“龍”有關(guān)的傳說呢!
唐高宗去世以后,唐朝武則天當上皇帝,朝中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不合規(guī)矩,甚至引起了動亂。由于民間動靜太大,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非常生氣,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nèi)不得向人間行云布雨,以此來懲罰他們。所以,當年從剛剛進入夏天開始一直到冬天,一滴雨都沒有下過,這樣的后果就是大地缺水,莊稼因為干旱而死,許多地方都沒有水,很多人都因為缺水而死。蒼茫大地,哀鴻遍野,世間一片枯黃衰敗的景象。
這樣的慘像,天上管理天河的玉龍全部都看見了,他非常不忍心,也不想這樣的情況再繼續(xù)下去,于是他冒著被處死的危險張開自己的嘴巴,把天池里的水全部喝掉,然后跑到人間偷偷地把水吐出來。就是這樣,老百姓得到了雨水,獲得了重生。但這樣的做法卻惹怒了玉皇大帝,他立刻將玉龍貶為凡人,放在一座山底下壓著,并且下令不讓任何人去幫助他,幫助他的人必須要和他一起受罰,直到出現(xiàn)可以開花的金豆,但這樣的金豆實在是太難找了,所以他就只能忍受著折磨,吃盡了苦頭。
人們經(jīng)過這座山的時候,看到曾經(jīng)幫助人類的神仙受苦,實在是不忍心,于是想辦法要去解救他??墒撬麄冋伊撕芫枚紱]有找到可以開花的金豆,就這樣過去了很多年,直到農(nóng)歷的二月初一,正好街上有趕集活動,一個老奶奶背著一袋苞米粒趕集,但是因為布袋口沒有扎緊,從她布包里就蹦出了很多金黃的苞米粒,人們看到了非常高興,這不就是他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可以開花的金豆嗎?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鎮(zhèn)上,大家都知道了,于是他們決定在第二天一起去幫助玉龍。
這法子真靈,各家各戶爆米花炸開,玉皇大帝一看人間千門萬戶金豆開花,只好傳諭,將龍王召回天庭。這天正是二月初二,從此民間留下了“二月二,龍登天”的傳說和爆玉米花的習俗。在民間百姓的努力下,玉龍終于被解救了出來,又重新回到了天上,并且每一年都會幫助老百姓耕種。從此之后,這樣的習俗就一直被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