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穎 郝科星 蘇東濤 王 靜 張 曼 侯富恩 張 濤 邢虹娟
(山西農業(yè)大學農業(yè)經濟管理學院,山西太原 030006)
小果型西瓜又稱禮品西瓜,不僅外觀小巧秀麗,果皮極薄,而且肉質細嫩,口感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品質明顯優(yōu)于普通西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優(yōu)質小果型西瓜的消費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山西省小果型西瓜栽培常用品種主要有黑美人、早春紅玉、紅小玉等小果型紅瓤西瓜,品種類型較為單一,而近年來黃瓤禮品西瓜逐漸成為高品質消費者的理想選擇。為了適應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山西農業(yè)大學農業(yè)經濟管理學院農業(yè)資源與經濟研究所選育出了早熟、黃瓤、小果型西瓜新品種禮花3 號,目前已在山西省朔州市、陽高縣、原平市、孝義市,山東省德州市以及北京市順義區(qū)累計推廣種植27.3 hm2。
母本N-02-03 是2002 年由新疆地方品種黃寶玉經4 年8 代自交、定向選擇獲得的穩(wěn)定自交系。該自交系早熟,果實發(fā)育期25~26 d(天),植株生長勢中等,極易坐果,雌花節(jié)位間隔3~4 節(jié),果實圓形,果皮綠色覆深綠色網狀條紋,果肉鮮黃色,皮薄脆易裂,單瓜質量約2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口感清香,中抗枯萎病。父本P-09-11 是2002 年由甘肅省河西瓜菜研究所引進品種蜜龍經3 年5 代自交分離獲得穩(wěn)定株系,又經3 代提純復壯選育出的優(yōu)良自交系。該自交系植株生長勢強,葉片大且厚,第1 雌花節(jié)位第8 節(jié)左右,雌花節(jié)位間隔6 節(jié)左右,易坐果,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86,果皮綠色,平均單瓜質量4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
2011 年配制雜交組合,在海南三亞進行初步鑒定,組合N-02-03 × P-09-11 產量高、品質優(yōu),綜合性狀表現突出;2012 年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東陽鎮(zhèn)進行組合測試,組合N-02-03 × P-09-11表現最佳。2013 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4—2015年在山西清徐、孝義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命名為王晶,后改名為禮花3 號;2016—2017 年在北京,山西朔州、原平、孝義、定襄、陽高等地進行生產試驗。2019 年10 月通過農業(yè)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 西瓜(2019)140508。
2013 年春季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東陽鎮(zhèn)山西農業(yè)大學(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示范基地塑料大棚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紅小玉為對照。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0 m2;3 月15 日播種育苗,4 月20 日定植,株距0.4 m,行距1.5 m,每667 m2種植1 000 株;地爬式栽培,黑膜覆蓋,膜下微灌,前茬作物為大豆,每667 m2施牛糞5 m3、三元復合肥(N-P-K 為15-15-15)50 kg作基肥,三蔓整枝,人工授粉,主蔓第2 或第3 雌花留瓜,6 月12—13 日采收。試驗結果表明(表1),禮花3 號全生育期89 d(天),果實發(fā)育期26 d(天),果實橢圓形,果皮厚度0.41 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9%,均與對照紅小玉相似;單瓜質量2.87 kg,略高于對照;每667 m2產量3 214 kg,比對照增產8.5%。
表1 禮花3 號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2014—2015 年在山西省清徐縣、孝義市進行區(qū)域試驗,春大棚栽培,以紅小玉為對照。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2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70 m2;3 月上旬播種育苗,4 月中旬定植,株距0.5 m,行距1.2 m,每667 m2種植1 100 株;吊蔓栽培,單蔓整枝,主蔓第3 或第4 雌花留瓜,6 月上旬采收。試驗結果表明(表2):禮花3 號全生育期89 d(天),果實發(fā)育期27 d(天),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均與對照紅小玉相近;平均單瓜質量2.99 kg,略高于對照;平均每667 m2產量3 286 kg,比對照增產10.0%。
表2 禮花3 號區(qū)域試驗結果
2016—2017 年在北京市,山西省朔州市、原平市、定襄縣、孝義市、陽高縣進行生產試驗,春大棚栽培,試驗總面積為3.3 hm2,不設重復,均采用地爬式栽培,每667 m2種植1 000~1 200株,2 月底至3 月初播種育苗,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定植,6 月上旬采收,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照當地種植習慣。試驗結果表明(表3),禮花3 號兩年平均每667 m2產量3 054 kg,比對照紅小玉增產6.12%。
表3 禮花3 號生產試驗產量結果
2017 年3 月由山西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進行苗期室內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在幼苗真葉露心時接種尖孢鐮孢菌,接種35 d(天)后調查發(fā)病情況,分級標準參考《西瓜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據標準》(馬雙武 等,2005)。結果表明,禮花3 號枯萎病發(fā)病率為54.3%,病情指數為2.64,表現為中抗;對照紅小玉枯萎病發(fā)病率為47.8%,病情指數為2.21,抗性級別亦為中抗。
2017 年7 月由山西農業(y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進行品質測定。結果表明,禮花3 號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3%,果皮硬度28.3 kg · cm-2,均略高于對照紅小玉(中心及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為12.1%和9.0%,果皮硬度28.0 kg · cm-2)。
禮花3 號為早熟小果型西瓜一代雜種,全生育期89 d(天)左右,果實發(fā)育期26 d(天)左右;植株生長勢中等,葉片半直立,缺刻深,第1 雌花節(jié)位為第5~6 節(jié),雌花間隔5 節(jié)左右,易坐果;果實橢圓形,果形指數1.5 左右,果皮淺綠色覆綠色網狀細條紋,皮厚約0.4 cm,果皮硬度28.3 kg ·cm-2,果肉黃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3%;單瓜質量3 kg 左右,春大棚栽培每667 m2產量3 000 kg 左右,中抗枯萎病,適宜北京,山西朔州、原平、孝義、定襄、陽高等地春夏保護地栽培。
山西地區(qū)保護地栽培3 月上旬播種育苗,4 月中旬定植,6 月上旬采收。每667 m2保苗1 000~1 300 株,露地及保護地地爬式栽培采用雙蔓或三蔓整枝,主蔓第2 或第3 雌花留瓜,可一株多瓜;保護地吊蔓栽培采用單蔓整枝,主蔓第3 或第4 雌花留瓜。一般每667 m2施8~10 m3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基肥,根據西瓜各生育期需要水肥特點掌握“兩促一控”原則,合理促控水肥,以達到豐產增效。注意事項:該品種不耐重茬,需嫁接栽培或使用抗枯萎病藥劑進行防治;開花坐果期如遇連續(xù)陰雨天氣,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采收前5~7 d(天)停止?jié)菜?,以免造成品質下降;注意防治蚜蟲、白粉病、病毒病等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