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玲,莫康克,劉勇,梁燕芳,蘭文明,韋輝,朱原立,張全武
尾巨桉DH32-28間伐效應分析
李書玲,莫康克,劉勇,梁燕芳,蘭文明,韋輝,朱原立,張全武
(廣西國有七坡林場,廣西 南寧 530225)
以5年生尾巨桉DH32-28萌芽林林分為研究對象,設置5種間伐強度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間伐2.5年后,林分胸徑生長和單株材積生長達到極顯著水平;林分蓄積生長差異顯著;林分樹高生長差異不顯著。間伐強度增大有利于胸徑和單株材積的生長,間伐強度越大,胸徑和單株材積增長量越大。
尾巨桉;間伐強度;林分生長
桉樹()是我國華南地區(qū)商品用材林首選樹種,目前已實現(xiàn)100%良種無性系化造林,其中廣林巨尾桉(×)9號、東門尾巨桉(×)無性系DH32-26和DH32-28是華南地區(qū)推廣造林較為成功的良種無性系。尾巨桉DH32-28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萌芽能力強,培育中小徑纖維材的輪伐期為5 ~ 6年,一般植苗造林一次可完成4個輪伐期。
目前桉樹人工林以短周期的小徑材為主,隨著社會發(fā)展,市場對中大徑級實木材的需求量逐步加大,小徑材的發(fā)展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小徑材桉樹人工林由于造林樹種遺傳多樣性較低、造林風險高,輪伐期短,對土地干預頻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地力消耗過快等問題。桉樹中大徑級鋸材研究既符合社會發(fā)展對鋸材的需求,又有助于改善桉樹人工林的生態(tài)效益。
撫育間伐是重要的森林培育措施,適當?shù)牧址珠g伐可有效改善林分的通風和透光條件,減少林分個體間的競爭,促進保留木的生長,達到定向培育目標。合理的間伐強度是撫育間伐成功的關鍵,巨尾桉林分在不同間伐強度下胸徑生長差異極顯著,樹高生長和單株材積生長差異顯著。尾葉桉(E.)林分在不同間伐強度下單株材積生長差異極顯著,胸徑生長差異顯著,而樹高生長差異不顯著。密度調控對中大徑材培育十分重要,間伐強度增大有利于大徑材培育,進而有利于地力維持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時可提升桉樹木材價值和增加木材品種,提高桉樹人工林生態(tài)效益。本研究以5年生尾巨桉DH32-28萌芽林林分為對象,通過不同間伐強度調控林分立木密度,探討尾巨桉中大徑材培育措施。
試驗林位于廣西國有七坡林場新橋分場新橋站10林班,造林樹種為尾巨桉DH32-28,造林密度為1 250株·hm,2013年7月萌芽更新,2018年5月進行擇伐,不留萌,間伐試驗設計見表1。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間伐前林分平均樹高20.9 m,平均胸徑17.3 cm,2020年11月調查間伐后林分生長量。
單株材積計算公式:=Cí(C1-C2(+))í(C3+C4(+)),其中,為胸徑,為樹高,C=0.000 109 154 15,C=1.878 923 7,C=0.005 691 855 03,C=0.652 598 05,C=0.007 847 350 7。
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分析采用軟件EXCEL2007和SPSS19.0。
表1 間伐試驗設計
不同間伐強度對尾巨桉林分樹高生長影響不顯著,對尾巨桉林分胸徑生長影響極顯著(表2)。間伐2.5年后,處理1林分樹高增長量和胸徑增長量均最大,分別為5.3 m和5.3 cm;處理2和處理4林分樹高增長量最小,為4.1 m;處理5林分胸徑增長量最小,為1.7 cm。間伐強度越大,林分生長空間越大,林分內個體間的競爭越小,更有利于單株生長。本試驗中,隨著間伐強度的增大,林分胸徑生長量也隨之增加,間伐強度增大有利于胸徑生長。
表2 間伐2.5年后林分樹高、胸徑生長量比較
注: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準誤差;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小寫字母表示0.05水平差異顯著,不同大寫字母表示0.01水平差異極顯著;表示同列數(shù)據(jù)差異極顯著。
不同間伐強度對尾巨桉林分單株材積生長影響極顯著,對尾巨桉林分蓄積生長影響顯著(表3)。間伐2.5年后,處理1林分單株材積增長量最大,為0.303 7 m,處理5林分單株材積增長量最小,為0.094 6 m,處理4林分蓄積增長量最大,為128.05m·hm,處理1林分蓄積增長量最小,為68.32 m·hm。本試驗中,隨著間伐強度的增大,林分單株材積生長量也隨之增加,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間伐強度增加,保留木數(shù)量減少,蓄積生長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間伐強度增大有利于單株材積生長。
表3 間伐2.5年后林分單株材積、蓄積生長量比較
注:表示同列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
林分直徑生長與栽培密度呈負相關,合理的栽培密度是定向培育成功關鍵。陳少雄研究顯示桉樹人工林的初植密度為667株·hm、833株·hm和1 250株·hm時能夠達到中大徑材培育目標。本研究尾巨桉林分初植密度為1 250株·hm,可培育中大徑材林分。林分密度管理是桉樹中大徑材定向培育的關鍵措施,通過間伐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林分結構。本研究中,間伐對尾巨桉林分樹高生長影響不顯著,對尾巨桉林分胸徑和單株材積生長影響極顯著,與潘輝等研究一致。間伐強度增大有利于胸徑和單株材積生長,間伐強度越大,胸徑和單株材積增長量越大。
林分蓄積量取決于保留木的單株材積和數(shù)量。項東云等認為,培育桉樹中大徑材,間伐后最終保留木密度應為300 ~ 500株·hm。不同間伐強度下林分2.5年后單株材積增長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林分蓄積增長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隨著間伐強度的增大,林分單株材積生長量也隨之增加,但隨著間伐強度的增大,保留株數(shù)隨之減少,林分蓄積生長量與保留木數(shù)量密切相關,處理1(間伐強度82.0%)間伐2.5年后林分單株材積增長量最大,因保留株數(shù)最少,其蓄積增長量最小,處理4(間伐強度28%)間伐2.5年后林分單株材積增長量僅比對照高,但因保留株數(shù)僅次于對照,其蓄積增量最大。間伐強度過大,保留株數(shù)偏少,影響林分蓄積,間伐強度過小,保留株數(shù)偏多,撫育成本增加。
桉樹中大徑材輪伐期一般在12年以上,陳少雄認為桉樹培育技術措施中密度調控技術對林分胸徑生長貢獻最大,而立地控制和肥料控制對林分樹高生長貢獻最大。為了更合理篩選出適合培育尾巨桉DH32-28中大徑材的技術措施,今后應持續(xù)跟蹤調查林分生長情況,配合開展立地控制技術、肥料控制技術、修枝控制技術、間伐后林分生物多樣性評價等研究。
[1] 張榮標,申巍,吳慶全,等.密度控制對閩南山地巨尾桉大徑材林分生長的影響研究[J].桉樹科技,2018,35(3):20-24.
[2] 李天會,陳少雄,吳志華,等.4年生尾葉桉間伐效果[J].桉樹科技,2010,27(1):37-40.
[3] 陳少雄.桉樹中大徑材培育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0.
[4] 李昌榮,項東云,周國福,等.栽培密度與施肥對尾巨桉中大徑材生長的影響[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7,36(1):31-35.
[5] 潘輝,張金文,林順德,等.不同間伐強度對巨尾桉林分生產(chǎn)力的影響研究[J].林業(yè)科學,2003,39(S1):106-111.
[6] 項東云,陳健波.桉樹中大徑材培育技術研究[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Thinning×DH32-28
LI Shuling, MO Kangke, LIU Yong ,LIANG Yanfang, LAN Wenming, WEI Hui, ZHU Yuanli, ZHANG Quanwu
()
A 5-year-old coppice plantation ofclone DH32-28 was subjected to five thinning intensities and subsequent growth differences were analysed. At 2.5 years after thinning, differences among thinning treatments for DBH growth and individual tree volume growth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stand volume growth were significant;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for height growth. Increased intensity of thinning proved beneficial to DBH growth and individual tree volume, and DBH increment and individual tree volume increased as the intensity of thinning increased.
thinning intensity; stand growth
10.13987/j.cnki.askj.2021.02.007
S758.5+2
A
廣西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資金項目“桉樹用材林質量精準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桂科AA17204087-6);廣西林業(yè)標準化示范項目(桉樹中大徑材培育標準化示范項目)
李書玲(1986— ),女,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培育與林業(yè)經(jīng)營管理技術研究,E-mail:2268648887@qq.com
張全武(1984— ),男,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培育與林業(yè)經(jīng)營管理技術研究,E-mail:3963198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