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漫,鐘 煜,邵正偉
(安順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貴州安順 561000)
光枝無子刺梨別名安順金刺梨。屬薔薇科一新變種,多年生落葉攀援性灌木,樹高4~6 m左右,冠幅2~3 m左右,枝粗長,徒長性的結果母枝長2 m左右,小枝和葉柄淺綠色,光滑無毛;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花2~6(15)朵組成傘房花序,花瓣淺粉白色;果實卵球形,密被刺果面皮刺基本脫落,成熟果暗橙黃色,果肉橙黃色。
試驗地塊:西秀區(qū)、平壩區(qū)、普定。
符合栽培環(huán)境條件、交通便利、地勢平緩、背風向陽、排灌良好、土質(zhì)疏松肥沃且無病蟲害的地塊。
深翻25 cm以上,耙細、整平,清除草根、石塊等雜物,山地應沿等高線帶狀整地。
施腐熟基肥(堆肥、廄肥)2 000~2 500 kg/667m2或施復合肥(總含量20%~30%)100~150 kg/667m2,結合整地、作床時均勻施入土。
床寬1.0~1.2 m、床高20~25 cm、步道寬50~60 cm。
用0.5%高錳酸鉀溶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澆透土壤,用薄膜覆蓋3~4天,揭膜7天后可用。
6—7月、10—11月上旬月隨采隨插。
6月下旬~7月,從采穗圃或良種母樹上選擇花后生長嫩枝0.3 cm粗壯實且無病蟲害的枝條;10—11月上旬采集硬枝粗0.4 cm以上且無病蟲害的1~2年生枝條,保濕帶回。
嫩枝粗度≥0.3 cm、硬枝粗0.4 cm以上,長度6~8 cm,保留2~3個芽,枝條頂端帶兩片葉。上端剪平,下端剪成斜面,插條切口平滑,無劈裂、機械損傷,注意保濕。用1 mg/L多菌靈溶液消毒10~30 min,再用30 mg/L GGR生根粉浸蘸插端4~5 cm處理15~20 min。
按株距8~10 cm,行距10~12 cm,在整好的苗床面上垂直打孔,插穗插入孔中,嫩枝、硬枝扦插深度為穗條長度的1/2,露出1個芽,插后壓實,澆透水。
插后用竹條和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每10天噴1次50%多菌靈8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濕度保持在80%,用透光度30%的遮陽網(wǎng)覆蓋在小拱棚上遮蔭。
插后20天開始每隔10天用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葉面噴1次,50天后每隔20~25天用0.5%~1%的尿素水溶液噴施1次,直到苗木出圃。
扦插一月后進行人工適時松土、除草。
扦插大約4個月左右苗木可以出圃了,苗木高度約60~80 cm,在起苗前10~15天截干,保留主干高30~35 cm種植成活率高。
在平壩區(qū)、西秀區(qū)對6月份扦插苗木進行試驗驗證,設置1.2 m×1.2 m樣方調(diào)查各項生長指標,共計45個樣方,聚類結果如下:
1)45個樣地平均值0.39,標準差s﹦0.05。根據(jù)聚類結果分為三類:第一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0.42~0.51,平均值為0.46,標準差為0.02;第二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0.3~0.41,平均值為0.37,標準差為0.02;第三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0.21~0.29,平均值為0.26,標準差為0.03;按聚類結果,結合生產(chǎn)實際,地徑取值為:一級苗≥0.45,二級苗0.3~0.45,三級苗<0.3。
2)45個樣地平均值3.50,標準差s﹦1.67,根據(jù)聚類結果分為三類:第一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6~7,平均值為6.44,標準差為0.52;第二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3~5,平均值為3.83,標準差為1.67;第三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1~2,平均值為1.66,標準差為0.48;按聚類結果,結合生產(chǎn)實際,側(cè)根數(shù)量取值為:一級苗≥6,二級苗4~5,三級苗≤3。
3)45個樣地平均值34.7,標準差s﹦5.7,根據(jù)聚類結果分為三類:第一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36~47,平均值為40,標準差為2.5;第二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28~35,平均值為32,標準差為2.3;第三類數(shù)值區(qū)間為16~27,平均值為24,標準差為3.9;按聚類結果,結合生產(chǎn)實際,苗高取值為:一級苗≥45,二級苗35~45,苗木等級劃分規(guī)格如表1。
1)適宜區(qū):北緯25°~27°,適宜海拔600~1 500 m。
2)氣候年平均氣溫15~21℃,≥10℃的有效積溫 4 000~6 000℃。年均降雨量1 000 mm以上。
3)土壤:黃壤、水稻土、石灰土均適宜,pH值5~7.5,中層土。
4)造林地選擇:坡面向陽、背風的耕地、坡地、石旮旯地均適宜。
5)林地清理:全面清理,砍除林地上的雜草,集中處理。
6)栽植密度:安順市西秀區(qū)、平壩區(qū)、普定縣等地不同整地規(guī)格(60 cm×60 cm×60 cm、50 cm× 50 cm×50 cm)的生長、根系分布情況進行調(diào)查表明光枝無子刺梨造林整地以塊狀整地為好,安順金刺梨植苗穴規(guī)格定為60 cm×60 cm×60 cm。
7)整地:定植前20~30天按株行距挖定植穴,規(guī)格60 cm×60 cm×60 cm,每穴用6~8 kg腐熟的有機底肥,在施底肥上回填20 cm土。
8)栽植時間:11月下旬~4月上旬,1月、3月、4月是最佳植苗時間。
9)定植:施底肥每穴施6~8 kg,回填15~20 cm土;將苗木的根系和枝葉適度修剪后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先填表土,輕輕向上提苗,扶正壓實,后填心土,踏實,澆足定根水。
10)肥水管理:2015年11—12月結合中耕除草施腐熟有機肥,在樹根外圍60 cm處環(huán)狀挖深15~25 cm、寬10~20 cm的擴穴溝,每株施3~6 kg經(jīng)腐熟有機肥施后覆土,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修訂草案,初步確定苗期管理技術
11)補植:對成活率小于85%的,于次年1—4月選用一級或二級苗進行補植。
調(diào)查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進行。即選擇生長環(huán)境和管護情況一致的樣地,通過在四周各取2株(距離最近處樣地邊緣9 m)和中間取2株,對其單株所有果實采摘稱重并記錄。
畝產(chǎn)量測定計算:將稱重的5株果實重量取平均值計為,種植地點有3 m×3 m、3 m×4 m見縫插針密度種植,所以一畝地按照74株、56株計算,則畝產(chǎn)量為:
在平壩區(qū)、西秀區(qū)、普定縣、各選取密度3 m×4 m、4 m×4 m、或見縫插針種植密度。按標準化種植進入盛果期果園分別取樣調(diào)查如表1。
幼林建園1~2年、生長穩(wěn)定的光枝無子刺梨林;成林建園3年后進入產(chǎn)期的光枝無子刺梨林。
1)中耕除草:一年兩次,4—5月、10月底~12月底各一次,以耕代撫,間作物為蔬菜、矮桿豆科作物和藥材等。
2)施肥:種植后次年2—3月、11—12月結合中耕除草施腐熟有機肥,在樹根外圍60 cm處環(huán)狀挖深15~ 25 cm、寬10~20 cm的擴穴溝,每株施4~6 kg經(jīng)腐熟有機肥施后覆土。
3)水分管理:視旱情及時澆水,澆水量需450~ 600 m3/hm2,雨季疏通排水溝,及時排除積水。
4)修剪:栽植當年12月進行定干,出土主干20 cm處四個方向共保留3~5個主枝剪除過密枝、纖細枝、病蟲枝等。第二年5—6月將基部抽生的超過樹冠的強梢及時短剪,促發(fā)夏梢。落葉后將衰弱枝回縮修剪到健壯枝處。
1)中耕除草:種植后第3年開始每年2—3月、11—12月各中耕除草1次,中耕深度10~15 cm。鏟除樹冠周圍雜草,結合施腐熟有機肥就地埋于溝內(nèi),施后覆土。
2)施肥:種植后第3年開始每年2—3月、11—12月結合中耕除草施腐熟有機肥,在樹根外圍60 cm處環(huán)狀挖15~25 cm深、10~20 cm寬的擴穴溝,鏟除樹冠周圍雜草就地埋于溝內(nèi),每株施8~10 kg經(jīng)腐熟有機肥,施后覆土。
3)水分管理:視旱情及時澆水,澆水量需750~ 1 050 m3/hm2,雨季疏通排水溝,及時排除積水。
4)修剪:建園3年后,經(jīng)過1~2年定干和疏枝、強弱剪樹形基本定型,修剪采用平切方法注意不要撕裂樹皮,修剪保持樹高2~2.5 m,冠幅2~2.5 m。冬剪在果實采收后,剪除枯枝、病蟲枝、過密枝和纖弱枝等。夏剪在6月初,疏除過密枝,剪除內(nèi)膛蔭蔽枝,對超過樹冠的徒長梢從其著生處剪除。
5)成林更新:種植15年后成林進行更新,從保留3~5根主桿枝30 cm處剪除全部大枝、弱枝,保留30 cm高叢樁。深翻園地20~25 cm,每株施腐熟有機肥10~12 kg,1年后進行常規(guī)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