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李雪 曹慶久 劉琦
近期,很多人在為《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點贊。大家被電影中李煥英在孩子養(yǎng)育過程中的愛和智慧所感動。尤其是那句“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讓不少觀眾潸然淚下。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恨鐵不成鋼,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的父母。這類父母給予孩子的往往是壓迫感十足、喘不過氣的愛。
我們該如何讓家庭里的愛多一些輕松、少一些傷害呢?
作為父母,你對孩子期望有多高?
電影中的賈曉玲從小就胖胖的,時不時磨破衣服褲子,可她并沒有因此自卑,這和媽媽的接納有很大關(guān)系。媽媽看見女兒新衣服上的破洞,并沒有責怪或限制她活動,而是一邊和孩子對著衣服的破洞開玩笑,一邊縫制卡通補丁,在歡樂的嬉笑和漂亮的補丁中,幫助女兒完成了自我接納。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4~6歲的孩子會在活動中檢驗外界對她的限制,如果家長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和想象力,孩子就會增強健康的獨創(chuàng)性意識,增加更多的自信。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羅杰斯提到,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讓我們成為自己。而賈曉玲正是在媽媽的接納和愛中成了自己。她雖然沒有功利意義上的優(yōu)秀,卻有生命意義上的豐盈,她有著自己熱愛的表演專業(yè),也用自己的生命力影響和幫助了身邊的叛逆青年。盡管18歲就和媽媽天人相隔,但媽媽在她心里種下的信任、勇敢、愛和智慧,讓她有足夠的力量抵御日后人生中遇到的風浪。
小貼士
當孩子和父母的期望不一致時,家長不要強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成長,要接納孩子的獨特性,就像接納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同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探索世界,要相信孩子的世界有寶藏。孩子的自信并非與生俱來,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才能讓孩子獲得自信。
孩子學會了撒謊,你該怎么辦?
影片中當賈曉玲的假錄取通知書被拆穿后,媽媽的回應(yīng)不是憤怒或失望,甚至沒有批評。媽媽用一顆包容的心寬慰了孩子的愧疚之情,平復了她的忐忑,也讓她有了充分的自我反思和改變。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jīng)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闭菬o數(shù)次這樣的理解和正向教育讓賈曉玲能夠保全自尊,同時也保全了她自我成長和勇于探索的內(nèi)驅(qū)力。
小貼士
當孩子撒謊了,家長要理解孩子撒謊行為背后的動機、心理需求,用善意回應(yīng)孩子的脆弱和無助,協(xié)助孩子完善自我教育。
為何父母的愛會讓孩子心生愧疚?
電影中,媽媽一句“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在說出萬千父母對子女的初衷的同時,也將賈曉玲內(nèi)心中“我不是媽媽的好孩子”的內(nèi)疚和不甘融化到潸然。
但在我們遇到的一些案例中,很多孩子會說感受不到這份初衷。有時是父母沒有表達,有時是表達了但沒有踐行。愛若沒被感受到,就失去了愛的意義。
電影中,媽媽為孩子送肉包子,自己卻為了省車票錢,在凜冽的寒風里冒著大雪走回家。我們被媽媽這份無私感動的同時,也不禁會心疼賈曉玲,擔心同樣愛媽媽的她在接受這份愛的同時會有自責。
在很多的家庭心理治療案例中,孩子的訴求是希望看到父母快樂,希望父母的愛里少一些苦。比如為了孩子放棄工作的家長,為了孩子維持表面婚姻的父母。當孩子看見父母的笑臉時,會由衷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消除不必要的歉疚。
為什么愛有時讓我們內(nèi)疚?可能是因為這份愛里有太多的犧牲,犧牲是父愛和母愛的本能,但若一味地犧牲或以失去自我為代價,這份愛會變得沉重。
小貼士
當孩子對大人抱有歉疚之感時,大人應(yīng)思考如何讓孩子知道并相信父母嚴格要求背后的良苦用心。父母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愛自己!教會孩子愛要付出,但不要犧牲。
愛孩子前,家長們要先愛自己
方法1 日常練習覺察和理解自己的情緒,每日安排10分鐘的獨處時間,問自己3個問題:“我現(xiàn)在身體感覺怎么樣?”“我現(xiàn)在的情緒感受是什么?”“我現(xiàn)在的想法是什么?”
在臨床咨詢中,很多家長情緒平復后會覺察到自己發(fā)脾氣多半不是因為生孩子的氣,而是因為生自己的氣;發(fā)脾氣有時是父母在掩飾自己的無助??墒?,父母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就難以理解和接納自己,真正接納孩子更是難上加難。
方法2 找出自己的能量“加油站”,思考:“當我做什么(如聊天、聽音樂等)的時候,我的感受是好的(如輕松、快樂等)?”每日至少安排1~2項可以提升正能量的活動,幫助自己逐漸恢復心理能量。
方法3 夫妻之間要保證有效的溝通。比如,說說各自的近況和感受,輪流表揚、感激彼此的3個方面。養(yǎng)育孩子需要父母的合作,家庭治療案例中經(jīng)??梢砸姷浇箲]的媽媽,而焦慮的媽媽背后經(jīng)常是情感缺位的爸爸。
我們除了是父母外,還是自己,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愛孩子。同時,在與孩子相處時多一些理解和學習,這樣可以讓愛少一些誤解和壓力。要知道,家庭關(guān)系是互動出來的,只有通過溝通和學習,家庭里的愛才會逐漸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