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瑜
(一)
六月六,熬魚凍,
吃了魚凍動一動,
身強體壯到寒冬,
不怕風(fēng)霜不怕雪,
迎接來年好豐收!
天還沒亮,住在村尾的桂嬸兒家屋頂上已經(jīng)冒起了炊煙。
今天是農(nóng)歷六月初六,踏步村一年一度的“六月六”集市又要開始了。
踏步村是一個藏在大山里的小村莊。這兒的房屋依山而建,房前屋后種滿花草和果樹。一條清亮的山溪繞村而過,像把整個小村懷抱在其中,大家都把這條溪叫“圓溪”。
村里的住戶不多,很多人都走出大山去外面討生活了,住在這兒的人們則依舊保留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xí)慣。整個村莊非常安靜,特別到了夜晚,除了偶爾聽到幾聲犬吠,便只有山風(fēng)吹過林濤的聲音了。
不過這樣的景致會在一年中的某一天被打破,那便是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初六!
噢,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小村莊里,“六月六”會有一場集市呢?
這一天,不僅外出的踏步村村民會想辦法趕回來,體味一番老家的味道,就連山下或更遠(yuǎn)地方的人們也會趕來看新鮮、湊熱鬧?!傲铝辈⒉皇枪?jié)日,卻和節(jié)日一樣熱鬧,和節(jié)日一樣喜慶。
這一天,家家戶戶會把過去一年存下的山貨拿出來,沿著圓溪擺上一長溜攤位,任由鄰居和游人前來購買或交換。大清早,人們便陸續(xù)抵達(dá),開始在云霧繚繞的村莊里走動,等到太陽露臉,水汽消散,集市就到了最鼎盛時間,人聲喧嘩,熙來攘往,仿佛要把村后的山林都喚醒一般。
“六月六”不僅是購買山珍的好機會,那些遠(yuǎn)來的客人還把它當(dāng)作一場郊游。是呀,盛夏時節(jié),到處酷熱,山里卻清風(fēng)習(xí)習(xí),涼爽宜人。夏花正艷,滿山滿谷飄滿芬芳馥郁的花香,一圈走下來,游人除了購得滿手貨物,還被花香縈繞全身!
當(dāng)然,品嘗魚凍這件事可不能忘了。
踏步村家家戶戶都會熬魚凍,熬得最好的,就數(shù)桂嬸兒了!
熬魚凍的魚要夠大夠新鮮才好,普通的魚也可以熬魚凍,但味道總差一些。桂嬸兒家的魚凍是用胖頭魚熬的。胖頭魚不是什么珍稀魚類,桂嬸兒能熬得那么好是有秘方的。
首先,熬魚凍的魚是桂叔在山那邊的水庫里捕上來的。大的不行,小的不要,以二至三斤重為最佳;另外,桂嬸兒在熬魚的時候除了放蔥姜蒜外,還會加入幾塊自己磨的老豆腐。魚和豆腐“咕嘟咕嘟”燉上幾個小時,最后撒上少許鹽便可出鍋。調(diào)味料少之又少,保留了食物最本真的味道,魚肉結(jié)實,豆腐則吸飽了魚的鮮,別提有多美味了!
魚燒好了還是半成品,魚凍的精髓在于“凍”。六月是盛夏,魚湯沒那么容易結(jié)成魚凍,山里人家也沒有冰箱,怎么才能出“凍”呢?從前大家都找陰涼處把魚放起來,或者懸在井壁旁。桂嬸兒想了一個辦法,她把盛魚的缽裝進(jìn)竹籃里,用細(xì)繩系住竹籃放進(jìn)圓溪里。清涼的圓溪水就像一個天然冰箱,散發(fā)的水汽與涼意讓魚湯結(jié)成魚凍,別有一番天地萬物皆自然的風(fēng)味。
漸漸地,大家開始模仿桂嬸兒的做法,一到“六月六”,圓溪里漂浮著一個個小竹籃,只要愿意,游人便可取一副碗筷,任意打開竹籃自行夾一段魚來吃。誰家的魚盆被吃得最干凈,那便是對熬魚凍者的最高獎賞了。潔白緊致的魚肉和爽滑細(xì)膩的魚凍在唇齒間滑行,怎一個鮮字了得?咀嚼一通后咽下,嘴里還回味著一絲絲甘甜,令人欲罷不能。游人們回去后也嘗試著制作魚凍,總覺得缺了什么。有人說是因為沒有圓溪水的浸潤才會如此,于是踏步村的魚凍和“六月六”集市一樣,越來越有名了!
當(dāng)?shù)谝豢|陽光灑進(jìn)庭院的時候,桂嬸兒嘗了一口魚湯,滿意地說:“可以了!”
桂叔提著裝魚的竹籃正要出門,他們的女兒甜妞叫起來:“爸爸,爸爸,讓我去放吧!”
甜妞今年十歲,特別乖巧可愛。桂叔說:“好!記得把繩子系得緊一些,不要讓籃子漂走了!”
甜妞滿口答應(yīng),匆匆忙忙出門朝圓溪跑去。
清晨的太陽像洗過一樣照在圓溪里,溪水清清亮亮,閃著亮晶晶的光芒。甜妞來得早,溪水里還沒有其它竹籃子。她挑了一棵最大的樹系繩子。這樣會更牢,她一邊系一邊想。
忽然,甜妞手中的繩子動了幾下,身后還傳來一陣“呼哧呼哧”的聲響。
甜妞回頭一看,只見一個小孩正蹚進(jìn)溪水里撈竹籃。
“住手!”甜妞大叫,那小孩吃了一驚,竹籃“哐當(dāng)”一聲掉進(jìn)水里,還好桂叔用草繩把盛魚的缽系得牢牢的,里面的魚才沒灑出來。
甜妞氣壞了:“喂,你干什么啊?你為什么偷吃我家的魚!”
小孩嚇得滿臉通紅,聲音里都帶著哭腔了:“我,我……‘六月六,不是可以吃魚凍嗎?”
甜妞的態(tài)度緩和了一些:“吃魚凍是沒錯啦,可是現(xiàn)在還早啊,集市還沒開始,魚凍還沒結(jié)成,你也太心急了吧!”
那孩子的脖子和臉已經(jīng)紅成了一片。他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著對不起,拔腿就跑,差點被溪邊的臺階跘了一跤。
“哎呀!”小孩叫了一聲,甜妞連忙去扶他,這一下,甜妞發(fā)現(xiàn)小孩的手上長滿了細(xì)細(xì)密密的茸毛,低頭再看,小孩的腳特別大,也長滿了毛。
甜妞一愣神,那孩子掙脫甜妞的手跑開了。
甜妞的心里升起一個念頭,莫不是自己碰上山魈了?
(二)
踏步村和山魈家族有著非常深的淵源。據(jù)說很久很久以前,踏步村的先民們從別處逃難至此,開始時異常艱難,最基本的食物和住處都沒法解決。住在山上的山魈們就成群結(jié)隊地下來幫忙:造屋、翻地、送野菜瓜果。
安頓好了,村民們漸漸豐衣足食后,山魈便不再出現(xiàn)。大家都說,山魈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卻不求回報,因此村里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任何一個踏步村的村民都不得傷害山魈,如有山魈到踏步村來,必以貴客相待!
幾乎沒有人再見到過山魈,但是人們都說,山魈有法術(shù),會幻化成人形,“六月六”的集市上說不定就有山魈,品嘗魚凍的游客里或許也有他們。
從小聽過山魈故事的甜妞一直希望山魈可以嘗嘗自家的魚凍。人們都說桂嬸兒熬的魚凍好吃,甜妞想聽聽山魈們怎么說。媽媽熬的魚凍可是令甜妞自豪不已的啊,她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歡呢!那么,眼下這個小孩,會不會就是山魈?他的模樣雖然像個人類小孩,但是不是因為法力不夠,所以留了邊邊角角沒變完整?
甜妞越想越興奮,她顧不得看住水中的魚籃,三步并作兩步地跑上臺階,尋找剛才那個小孩的蹤影。
此時的踏步村里,人流漸漸多起來。村民們開始支起攤位,曬出各自的貨品。家家戶戶也開始把魚籃放進(jìn)溪水里,讓水流把魚湯結(jié)成魚凍。通往山下的小路上漸漸涌來五顏六色的人流,喧鬧聲打破了小山村的沉靜,整個山村像陽光一樣鬧鬧哄哄起來。
甜妞沒心思去管這些,她沿著圓溪一路跑一路張望,她非得找到那個小孩,邀請他去嘗嘗自家的魚凍——即使現(xiàn)在還沒凍起來也沒關(guān)系,她會陪著小山魈等著??墒?,小山魈在哪兒呢?
就在快要失望的時候,甜妞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先生,低著頭笑瞇瞇地看著跟前的小孩,而那個抹著眼淚仿佛受了無盡委屈的小孩,就是剛才那個小山魈!
甜妞想都沒想就沖上去,拉著小孩的手說:“跟我來,我請你吃我家的魚凍!我家的魚凍,是踏步村最好吃的了!”
“真的嗎?”小孩抬起頭來。
“當(dāng)然了!你嘗一下不就知道了?”甜妞補充道,“現(xiàn)在還沒形成魚凍,不過我可以陪你一起等?!?/p>
小孩的眼睛亮亮的,他扭頭看著老先生。老先生點點頭:“去吧!桂嬸兒家的魚凍,可值得嘗一嘗!”
“咦,您怎么知道我媽媽是桂嬸兒?”甜妞好奇地問。
老先生“哈哈哈”地笑起來,他說:“我不僅知道桂嬸兒,我還知道你是甜妞呢!”
甜妞更加確定,這個小男孩是小山魈,這個老人家,說不定就是山魈爺爺呢!
(三)
甜妞的熱情好客感染了小山魈,他的話漸漸多起來。小山魈說自己叫阿吉,是和爺爺一起來趕“六月六”集市的。
“爺爺每年都來,我是第一次來。爺爺說踏步村的魚凍可好吃了!”阿吉說完,舔了舔自己的嘴唇。
甜妞被逗樂了:“我保證今天我家的魚凍,只給你一個人吃!”
“真的嗎?”阿吉瞪大眼睛的樣子可愛極了,甜妞覺得,自己要是有這樣一個弟弟就好了。
魚凍還沒結(jié)成,甜妞帶著阿吉在集市上逛。他們東看看,西瞧瞧,有時候還忍不住上前聞一聞。別看阿吉小,對攤位上的山貨如數(shù)家珍;甜妞不認(rèn)識的,阿吉都可以說得一清二楚,甜妞禁不住向阿吉豎起了大拇指!
走累了,甜妞就向攤主討一碗甜酒釀喝。攤主看到是小孩,絕不會收一分錢,看到有兩個小孩,還會一人給一份。阿吉“呼嚕呼?!币晦D(zhuǎn)眼就把酒釀吞了下去,甜妞把自己的那份也給了阿吉,阿吉也照樣吃個精光。
踏步村的酒釀又甜又醇又有后勁兒,甜妞是喝慣了的,阿吉卻不行了。走著走著,甜妞發(fā)現(xiàn)阿吉落在后頭了,她一扭頭,看到阿吉的臉紅紅的,原本光潔的臉頰變得毛茸茸起來,圓乎乎的耳朵也變尖了,并且,他的雙手從長袖下伸了出來,和大人的手一樣大,手指又長又尖,手背上還覆蓋著一層灰色的茸毛。
甜妞嚇得一把拉住阿吉快跑起來,她下意識地覺得,阿吉的這副樣子不能讓外人看見!
阿吉卻全然不知,還傻呵呵地朝著路人點頭,抬著手說“你好”,甜妞好不容易把他帶到遠(yuǎn)離人群的地方,在僻靜的角落里坐了大半天,阿吉才清醒了一些。
甜妞松了口氣:“你醒了!太好了!魚凍也結(jié)上了,快點嘗一嘗!”
阿吉一聽有魚凍吃,興奮得手舞足蹈。他高高興興地一把抓起筷子,就要往甜妞遞過來的魚盆里夾——
“甜妞!”
“阿吉!”
兩個焦急不已的聲音在身后響起,阿吉的筷子“咣當(dāng)”一聲掉落在地上——他可真是個膽小的小山魈??!
“爸爸?媽媽?你們怎么來了?”
來的何止是甜妞的爸爸媽媽,村長、村民還有早上那個白頭發(fā)老先生,他們都來了,個個臉上都是極其緊張的神情。
“甜妞、阿吉,快隨山魈爺爺上山去!”爸爸一把拉住甜妞和阿吉,交到老先生手里,催促他們快走。
甜妞一頭霧水,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她正想問,山魈爺爺口中念念有詞,頓時一陣風(fēng)裹挾著樹葉圍轉(zhuǎn)在他們身旁,周圍涌起一層煙霧,接著便什么也看不見了。
(四)
那次的“六月六”集市之后,踏步村就從山里消失了,就像它從來不曾存在過一樣。
關(guān)于踏步村的消失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有人說,踏步村本來就是古怪的村落,那里的村民都是山魈,山魈回山里去了,所以村子不見了;也有人說,也不全是山魈,倒也有人類,有些家庭就是由山魈和人類組成的,人類沒有法術(shù),得隨著山魈走,所以一下子不見了并不奇怪。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便是說有一年“六月六”集市,有一個小山魈因為貪吃露出了真面目,引起了山下游客的注意。那人飛奔下山通知了電視臺、報紙,想通過爆料達(dá)成自己的某些目的,可是等到他引著各路人馬浩浩蕩蕩地來到踏步村時,卻發(fā)現(xiàn)村莊已經(jīng)蕩然無存,不要說人影不見一個,就連房屋、建筑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整個山坳籠罩在一片濃重的煙霧中。那人不信,非得進(jìn)去尋找,結(jié)果在里面撞來撞去,三天才出來,出來時滿嘴胡言亂語,人們都說他一定在里面撞了邪受了驚嚇,也有人說他是被自己的影子嚇到了。
山坳里的踏步村最終成為了一個傳說,成為了老人家講給小孩聽的故事里的一個地點。后來聽說,有人曾無意中路過踏步村舊址,因為濃霧太大不好趕路就在那里停歇。等到濃霧消散,他們發(fā)現(xiàn)山間有一條蜿蜒的小溪,溪水里影影綽綽漂著幾只竹籃,里面飄來誘人的香味,不過他們沒敢上前查看。下山后,他們查看了當(dāng)天的日期,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一日,是農(nóng)歷六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