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銀花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蒙醫(yī)綜合醫(yī)院,內(nèi)蒙古 鄂爾多斯)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因胃黏膜上皮反復損害而導致固有腺體萎縮,患者臨床伴有(或不伴有)腸化生、假幽門腺化生,主要病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情嚴重的患者,可發(fā)生癌變[1]。本研究探究分析了舒肝安胃湯治療肝胃氣滯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進行了分析。
本次研究進行指標統(tǒng)計對比的兩組樣本,為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且經(jīng)本院按照相關診斷標準、結合臨床胃鏡檢查結果,確診為肝胃氣滯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57例對照組樣本為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患者,觀察組則選擇了在本院接受中藥舒肝安胃湯進行治療的57例患者;樣本的年齡、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在分組后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西藥治療,對癥選用抑酸、胃黏膜保護、促胃腸動力、根除幽門螺桿菌等西藥,連續(xù)接受2個月治療[2]。
1.2.2 觀察組
采取舒肝安胃湯治療,用法用量:方劑水煎,2次/d、1劑/d;對癥加減,并進行4個療程(8周)的連續(xù)服藥治療[3]。
參考方劑藥物配伍: 柴胡、枳殼、白芍各 20 g;茯苓、香附各 15 g;佛手、焦白術、川芎各 10 g;黃連、魚腥草各12 g[4]。
1.3.1 治療有效率
根據(jù)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進行治療效果綜合評價,并按照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級[5],進行兩組患者的數(shù)量統(tǒng)計,計算對比兩組樣本治療總有效率。
1.3.2 臨床癥狀評分
該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兩個時段的三項主癥、七項次癥,進行癥狀輕重程度的無、 輕、中、重四級評分,主癥分別賦值0、2、4、6分,次癥賦值0、1、 2、3分進行各癥狀的評分結果統(tǒng)計;分值與癥狀嚴重程度呈反比[6]。
1.3.3 胃腸激素指標
該指標包括胃泌素(gastrin,GAS)、胃動力素(gastric motilin,MTL)以及生長抑制素(somatostatin,SS)三項指標[7],根據(jù)臨床檢測結果,進行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的均值統(tǒng)計對比。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療效評估結果統(tǒng)計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4.74%:84.21%),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組間對比[n(%)]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主癥、次癥及臨床癥狀總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接受相關治療后,所有患者的相關癥狀評分均有下降,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且較治療前的分值下降幅度更大,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的胃腸激素水平檢測結果表明,雖然兩組患者治療后的GAS、MTL、SS三項指標水平均得到顯著改善,但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各項胃腸激素檢測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較治療前的改善更加明顯,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s)
癥狀分類 時間 對照組(n=57) 觀察組(n=57) P主癥 治療前 10.45±2.30 11.15±1.50 >0.05治療后 5.25±1.05 2.25±1.05 <0.05次癥 治療前 11.05±3.50 10.45±3.05 >0.05治療后 4.05±1.35 2.15±1.25 <0.05總分 治療前 21.50±2.65 21.60±2.28 >0.05治療后 9.30±1.20 4.40±1.15 <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胃腸激素指標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胃腸激素指標水平對比(±s)
指標項目 時間 對照組(n=57) 觀察組(n=57) P GAS治療前 209.45±10.65 211.15±10.50 >0.05治療后 175.50±11.25 132.50±11.50 <0.05 P<0.05 <0.05 -MTL治療前 106.85±11.25 109.50±12.50 >0.05治療后 150.25±12.05 215.35±11.50 <0.05 P<0.05 <0.05 -SS治療前 46.05±8.10 45.85±7.85 >0.05治療后 57.35±6.50 86.05±7.50 <0.05 P<0.05 <0.05 -
CAG是一種常見的中醫(yī)證型,胃脘脹滿、疼痛、脅肋脹痛、胸悶、噯氣、舌苔薄白、脈弦是該癥患者的臨床主要表現(xiàn),中醫(yī)稱之為“胃脘痛”、“痞滿”、“胃痞”[8]。臨床西醫(yī)常規(guī)藥物治療,主要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抑酸、抗酸、胃黏膜保護、促進胃動力等藥物為主;中醫(yī)根據(jù)對CAG患者辨證為“肝失疏泄、木郁犯胃”,使用舒肝安胃湯進行治療,以柴胡疏肝、枳殼理氣、白芍止痛、焦白術健脾、茯苓寧心、佛手理氣、川芎活血、香附促進膽汁分泌等,充分發(fā)揮不同藥物的協(xié)同療效,并根據(jù)患者病情隨癥加減,達到有效改善癥狀、提高患者胃腸功能的治療效果。與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相比,中醫(yī)方劑舒肝安胃湯在改善CAG患者臨床癥狀、降低胃腸激素指標水平方面,效果更加顯著。本研究相關指標統(tǒng)計對比,對舒肝安胃湯臨床治療CAG患者的優(yōu)勢給予了進一步證明。
綜上,使用舒肝安胃湯增減進行肝胃氣滯型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治療,臨床治療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更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胃腸激素指標,有助于提高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