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剛
(甘肅省白銀市中心醫(yī)院,甘肅 白銀 730913)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治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手術治療方式,在現(xiàn)有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過程中需要采取科學的麻醉指導方式。只有患者麻醉指導方式科學合理,這樣才能提高患者手術麻醉效果[1]。尤其是在全身麻醉用藥指導中,更應該注重對患者麻醉指導方式分析。以不同麻醉用藥指導取得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臨床麻醉指導中,需要就麻醉指導用藥方法做出分析[2]。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作為患者麻醉指導方式能夠滿足患者麻醉用藥需求,提升了患者麻醉指導能力。故而本研究選取12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全身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結合課題研究需求,選取某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離散分析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實驗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4.63±3.01)歲,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齡(55.70±3.66)歲。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簽署同意書,且患者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按照課題研究需求,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麻醉用藥指導,所有患者在麻醉之前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完善患者心電圖、血氧飽和度、以及心率監(jiān)測,隨后對患者進行麻醉用藥[3]。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麻醉,方法為:咪唑安定2mg,芬太尼3μg/kg,待患者麻醉后,對其進行2.00%的異氟醚泵注麻醉,待患者進入到麻醉狀態(tài)后,對其進行手術切除治療。實驗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具體方法如下:丙泊酚0.5μg/kg做麻醉誘導,瑞芬太尼1μg/kg靜脈注射[4]。待患者進入到麻醉狀態(tài)后,對其進行2.5%的七氟醚泵入麻醉誘導,待患者完全麻醉后,對其實施手術切除治療。術后,將患者推入麻醉蘇醒室,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信息,做好麻醉蘇醒期內的護理指導工作,預防術后麻醉蘇醒期內的躁動事件,提高患者麻醉管理力度,從而為患者手術成功率提升奠定基礎。
對比患者麻醉蘇醒質量、麻醉前后MMSE數(shù)值及麻醉滿意度。①患者麻醉蘇醒質量對比,主要從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睜眼時間和拔管時間四方面指標進行對比,分別做好各個數(shù)據(jù)的比對分析項目,然后進行求和均值化分析。②患者麻醉前后MMSE數(shù)值比較,主要從術前、術后2h、術后12h和術后24h四個時間段進行統(tǒng)計,總分值50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相關功能障礙越嚴重。③患者麻醉滿意度對比,采用量化評分制,以ABC作為量化評分標準,其中,A代表十分滿意、B代表滿意、C代表不滿意,總滿意度=A+B/n×100.00%[5]。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作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校驗;計量資料用(t)校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麻醉蘇醒質量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患者麻醉蘇醒質量對比 (,min)
表1 患者麻醉蘇醒質量對比 (,min)
患者麻醉前MMSE數(shù)值比較無差異(P>0.05),麻醉后數(shù)值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患者麻醉前后MMSE數(shù)值比較 ()
表2 患者麻醉前后MMSE數(shù)值比較 ()
實驗組患者麻醉滿意度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患者麻醉滿意度對比[n(%)]
膽囊切除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手術方式,在現(xiàn)有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膽囊切除術患者發(fā)病人數(shù)越來越多,所以臨床中,對于該病的治療研究越來越重視。通過腹腔鏡輔助手術治療能夠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了患者傳統(tǒng)治療方式,為患者自身治療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礎。但是在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腹腔鏡輔助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中,需要采取科學的麻醉用藥指導方式,只有患者麻醉指導方式科學合理,這樣才能為患者自身治療提供幫助。一般情況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麻醉指導中,需要全身麻醉指導,只有患者全身麻醉用藥指導的方法科學合理,這樣才能滿足患者自身手術治療需求。
魏愛華表示,我國當前臨床麻醉學發(fā)展水平越來越高,對于患者麻醉用藥指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6]。通過不同方式全身麻醉用藥指導,能夠提高患者手術麻醉處置能力,為患者自身手術成功率提升奠定了基礎。所以在臨床手術指導中,需要實現(xiàn)針對患者麻醉用藥方式作出分析,然后設計符合患者麻醉用藥指導的方案,將麻醉工作細化,從而可以在患者手術中發(fā)揮出麻醉用藥的優(yōu)勢和價值。并且在患者臨床麻醉用藥指導中,應該不斷調整患者麻醉用藥方案,這樣才能更為有效的發(fā)揮出患者麻醉用藥特色,提升患者麻醉用藥安全性。
尹學軍指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實施中,最為關鍵的一項指導項目就是對于患者麻醉用藥方式分析,作為患者手術治療中比較重要的管理內容之一,科學的麻醉用藥指導能夠提高患者麻醉處置效果,為患者自身手術成功率提升奠定了基礎[7]。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三項麻醉用藥指導中,能夠優(yōu)化患者麻醉用藥方案,提升了患者麻醉用藥處置能力,所以最終患者麻醉用藥效果有了顯著改善。并且在不同麻醉用藥方式對比中得出,患者麻醉用藥之間的差異是比較明顯的,相應的指標改善也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
張立橋通過研究指出,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用藥是一種全身性麻醉用藥方式,在臨床麻醉用藥指導中,通過該種麻醉用藥方式指導能夠滿足患者自身麻醉用藥指導需求,提升了患者麻醉用藥指導力度,為患者自身麻醉用藥的安全性提升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麻醉用藥指導中,該種麻醉用藥方式應用的價值更是比較顯著的,因而可以在臨床麻醉用藥指導中,將該種麻醉方法推廣[8]。
楊洪云表示,隨著當前臨床麻醉醫(yī)學發(fā)展水平逐漸提升,臨床麻醉科用藥指導要求越來越高。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例,在患者手術指導中,應該給予患者科學的麻醉用藥指導,在傳統(tǒng)麻醉用藥中主要以局部麻醉用藥為主,這種情況下,如果患者的耐受性較差,其對于麻醉的接收效果就會受到阻礙,所以需要采取科學的麻醉用藥方式[9]。經全身麻醉用藥指導后,能夠細化患者麻醉用藥方式,尤其是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用藥指導中,更是能夠改善患者麻醉用藥方式,提高了患者麻醉用藥指導能力。
賽肯等人通過研究指出,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患者手術指導中,給予患者不同麻醉用藥方式能夠滿足患者治療需求,為患者手術麻醉質量提升奠定了基礎。所以在臨床麻醉用藥指導中,應該結合患者手術麻醉用藥需求,將麻醉誘導和持續(xù)麻醉方法確定,這樣才能確保在患者手術過程中能夠提高其手術麻醉效果[10]。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研究結果相符,驗證了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在患者手術麻醉中的效果,所以在未來臨床研究中可以將該種麻醉費那事應用到患者手術麻醉用藥指導中。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研究中,由于采取的手術麻醉用藥方式不同,所以最終患者手術麻醉效果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傮w來看,實驗組患者麻醉用藥指導效果要相對較好,患者麻醉用藥后各項指標改善顯著。且患者手術麻醉的效果要好,患者少遭罪,降低了患者手術風險。首先,從表1中的結果對比中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三項麻醉用藥指導中,患者總體麻醉效果明顯,在麻醉質量對比中有顯著差異。尤其是在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睜眼時間和拔管時間的控制上,更是具有顯著優(yōu)勢。其次,通過表2中的結果對比分析得出,兩組患者在麻醉前后MMSE評分對比中,患者最終麻醉效果對比有了顯著差異,因而驗證了實驗組患者麻醉用藥方式的優(yōu)勢和科學性。最后,通過對比患者麻醉滿意度得出,實驗組患者麻醉滿意度較高,患者對麻醉工作實施的認同度較高,因而患者最終麻醉滿意度評價有了顯著差異。綜上所述,在當前臨床醫(yī)學發(fā)展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發(fā)病人數(shù)越來越多,對于該病的治療要求也越來越高。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作為患者全身麻醉用藥方式,能夠滿足患者麻醉用藥處置需求,提升了患者麻醉用藥質量,為患者自身麻醉工作實施提供了幫助,因而最終患者麻醉用藥效果有了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