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
南京古稱“金陵”,曾為“六朝古都”,也是“十朝都會”,這里有過繁華的王都歲月,也有過悲情的不堪回首。
無數(shù)詩人曾來此憑吊歷史的興衰,唐代詩人杜牧感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劉禹錫嘆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的南京依然是中國的“古董鋪子”,彌漫著六朝的煙水氣,在紫金山麓、秦淮河畔,在城墻腳下、大街小巷,還藏著說不完、道不盡的金陵往事。
詩意探索:老門東
老門東在歷史上曾是南京商業(yè)及居住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如今這里按照傳統(tǒng)樣式復建,以老城南民居為基礎,樓橋繞水,兩邊延伸出數(shù)條小巷,呈現(xiàn)出地道的“烏衣巷”風光。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詩意與繁華并存的城市,杜牧說“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徐凝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這里是商賈云集的“淮左名都”,也是鐘靈毓秀的“竹西佳處”,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典故,也有“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傳承。
詩意探索:瘦西湖
揚州園林兼具南秀、北雄,自成一派,到揚州,怎能不游瘦西湖?
與垂柳相伴,沿湖的長堤、庭園、涼亭、白塔次第展開,猶如一幅美妙的古風畫卷。
標志性的五亭橋就像華美的腰帶,系在瘦西湖的纖腰上,古樸的亭臺樓閣用框景的方式為你展示細膩的特寫。
對于外界給予的所有美譽,杭州都當之無愧。在這里,現(xiàn)代生活與歷史遺跡相得益彰,自然山水與人文雅趣融為一體,溫潤的氣候讓一草一木都有了靈性。
西湖一步一景,蘇堤、白堤、斷橋、孤山……處處都是典故;龍井清甜微澀,種植在九溪十八澗和清幽的山間茶園之中;西溪三堤十景,是水鄉(xiāng)原生態(tài)的天然氧吧。
詩意探索:宋城
如果真的可以穿越,你最想回到哪個朝代?在這個充滿幻想的問題里,很多人選擇的就是宋朝。
杭州是南宋的古都。按照《清明上河圖》設計的宋城,有鮮活的老街、酒莊、茶樓、藥鋪、賭坊、市集……熱鬧繁華、車水馬龍,像極了柳永詞中“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樣貌。
“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睖刂菀蝗f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奇山,有秀水,有險峰,有碧潭,自然風光得天獨厚。
南北朝時期,謝靈運任永嘉(溫州市下轄縣)太守,留下了很多絕世佳句,不僅為溫州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開創(chuàng)了中國山水詩的新紀元,之后王維、孟浩然、李白等將其發(fā)揚光大,成為中國獨特的詩詞流派。
詩意探索:楠溪江
楠溪江古稱“甌水”,被譽為“中國山水詩的搖籃”。這里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于一體,流域內(nèi)散落的數(shù)百個古村落歷史悠久、人文豐贍。
謝靈運曾在永嘉碼頭乘船,漫游“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的江岸風光,曾在“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的九漈石門臺度過一段山居生活……
如今游覽楠溪江,仍能找到詩中的山水畫卷,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意境。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泵鞔鷳蚯覝@祖的詩句如今成了黃山市最好的宣傳語。
這片土地遍布青山秀水,由山水滋養(yǎng)的田園村落更是十分誘人。走進徽州,粉墻黛瓦的老宅院、高低錯落的馬頭墻、精美絕倫的雕梁畫棟,映襯在山水之間,就像一幅幅天然生成的水墨畫。
詩意探索:新安江山水畫廊
從屯溪(黃山市轄區(qū))出發(fā),坐船可直接到達。昔日的新安江繁榮秀美,如今,來到這里仍然可以欣賞到全長約50千米的山水畫廊。在新安江兩岸的山坡上,栽種著各種果樹和山花,山腳下則是層層疊疊的徽派村落。
你可以乘船遠游,體會古人心中的澎湃,也可以在江邊漫步,讓自己成為畫中人。
古都西安不僅有漢唐盛世的輝煌,也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上是匯聚天下財富的國際大都市,也是無數(shù)大詩人追夢和眷戀的地方。
如今,人們對探索這座千年古都仍然樂此不疲:兵馬俑強調(diào)天下歸秦,漢王陵彰顯大漢雄風,大雁塔和華清池標記唐朝魅力,明城墻和回坊街保留著明清遺韻……
詩意探索:碑林博物館
藏在城墻根的碑林博物館匯集了各個朝代的名碑石刻,是一座真正的藝術寶庫。該館是在西安孔廟舊址上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展現(xiàn)著中國古籍和書法的極致之美。
這里不僅有刻著先秦精神典籍《開成石經(jīng)》的石碑,還有小時候臨摹過的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真跡,更有“昭陵六駿”齊聚一堂……無數(shù)杰作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在藝術與古風之中。
邊塞詩充滿豪情壯志,盡顯熱血男兒本色,也許走一趟河西走廊就能體會其中的奧義。
這里有“秦時明月漢時關”,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天明時“大漠孤煙直”,黃昏時“長河落日圓”。
敦煌不僅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更是邊塞詩的發(fā)源地,它就像一部氣勢恢宏的歷史長卷,匯聚了頂級的石窟藝術、雄渾悲壯的大漠風光和聽不完的絲路故事。
詩意探索:玉門關和陽關
漢代大使出使西域時,從長安出發(fā),一路向西到敦煌后,北道出玉門關,南道出陽關,然后前往西域各國。
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都是邊塞詩中的千古絕唱,讓世人記住了“玉門關”和“陽關”這兩個遙遠的名字。
如今,茫茫戈壁中只剩下一座方形殘缺的土墻和古董灘旁風化的烽燧,荒涼而悲壯。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當北宋文學家司馬光寫下這兩句詩時,洛陽這座千年古城再次成為后人追尋過往的源頭。
古老的城池遺址訴說著歷史積蘊和絲路往事:魏晉時期的文化繁榮引出“洛陽紙貴”的故事;武則天定都洛陽讓絢麗的唐三彩和“真國色”牡丹名垂千古;就連失意的王昌齡在異鄉(xiāng)也不忘用“一片冰心”牽掛著“洛陽親友”。
詩意探索:龍門石窟
位于伊水兩岸的龍門石窟已傲立400余年,沿西山而行,上千個造型各異的窟龕依次展現(xiàn)。不少文人墨客曾流連于此,沉醉于伊水兩岸的大氣磅礴。
大詩人白居易和龍門就有深厚的淵源,他選擇死后長眠于此。如今,白居易捐資修建的香山寺依然香火不斷,古雅的白園還能追尋詩人的雅趣與風骨。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濟南又稱“泉城”,七十二泉天下知,不斷涌出的純凈水源不僅讓百姓受益,而且給了這座城市無盡的溫柔。
古往今來,泉城之美為歷代詩人詠頌:留戀歷下亭的詩圣杜甫為“濟南名士多”正名;敢愛的才女李清照為故鄉(xiāng)增添了婉約詩意……
詩意探索:漱玉泉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記錄了李清照少女時期在老家濟南度過的美好時光,盡管后來她也遭遇苦難,但還是留下了美妙的《漱玉集》和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
趵突泉公園內(nèi)的漱玉泉正因李清照曾居于此而聞名,一旁的李清照紀念館是緬懷女詞人的好去處,園內(nèi)種植的芭蕉與荷花更讓人想起那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武漢總是令人著迷,在這里,古典與新潮同在,書卷氣和煙火氣并存。充滿歷史風情的武漢三鎮(zhèn)因長江與漢水的流淌變成歷史上“九省通衢”之地。
武昌的黃鶴樓寄托著最動人的鄉(xiāng)愁與送別,漢口的老洋房記錄了曾經(jīng)五國租界的歷史,漢陽的古琴臺滿是古文人游歷的足跡……
詩意探索: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武漢市武昌區(qū)蛇山之巔,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稱。如今高大雄偉的黃鶴樓已不是真正的古跡,但并不妨礙人們來此追古懷昔。唐代詩人崔顥情真意切寫出的《黃鶴樓》讓人心潮澎湃,李白在此送別孟浩然的故事更被傳為佳話。
登樓遠望,蛇山上有白云閣和千禧鐘,正應了那句“白云千載空悠悠”,不遠處還有“天塹變通途”的長江大橋,將“長江天際流”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