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楊明義,著名畫家。
采訪前夕,楊明義發(fā)來幾張照片,大廳里的花木,院子里的寵物,還有形態(tài)各異的佛像雕塑,以及巨大的作畫空間。在京郊的別墅里,他養(yǎng)了兩條狗和九只孔雀。雖未實地踏訪,卻能從照片一隅“窺探”出楊明義在北京的生趣日常。這樣的片段似乎是采訪前的緩沖,讓記者對楊明義有了更生動的認識。
“有意思”,是最直觀的感受。而在此后近兩個小時的交談中,楊明義也時不時地表現(xiàn)得很有意思,他的故事實在是太豐富了,又豈是倆小時能說完的?他開玩笑說“最近在準備獻禮建黨100周年的展覽大作,每天閉門創(chuàng)作,跟你一聊又花掉了倆小時”??梢姉蠲髁x對創(chuàng)作的狂熱,而他的作品,百分之九十畫的都是江南。
不管是在蘇州的四十四年,還是去美國的十二年,又或是長居北京的二十一年,江南的印記始終鐫刻在他的心里。在中國,應該沒有哪個畫家,像他這般樂此不疲地畫家鄉(xiāng),對他來說,畫江南是一生的使命。
我太愛江南了
留美,卻從來沒想過要留在那里
在楊明義的印象中,去美國四年后第一次回國,回到家鄉(xiāng)蘇州,道路坑坑洼洼,燈光昏暗,與美國寬敞明亮的高速公路形成鮮明對比。心里的落差是肯定有的,但他坦言,留美第一天,便沒想過要留在那里,這個想法在此后的漫長時光里從未發(fā)生改變。他對留學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我到美國是學藝術的,那里有很多博物館,可以看世界各國的藝術品,了解大藝術家的成長故事。
的確,留學對他來說是有收獲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結合國外的先進意識,當中國水墨與西方色彩融合,展現(xiàn)出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楊明義的畫在美國得到認可。作為蘇州人,他很自豪。他自詡骨子里浸潤著江南文化的靈魂,而江南文化相較于代表著中華民族氣質的大江大河來說,體現(xiàn)的是中國文化溫文爾雅的一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藝術和文學修養(yǎng)。
“我在美國的博物館里看到中國四五千年前的青銅器,還有佛像雕刻、吳門四家等江南文化的代表,包括后來在日本東京博物館的一個中國畫展上看到好多吳門名家的畫,都很感動。江南文化是在中華民族文化精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彼時的楊明義未曾想過中國會發(fā)展得這么快,蘇州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而與此同時,寶塔、園林等古老的建筑又保存得這么好,江南還是那個江南,他從心底感到欣慰。
啊,這里實在是太靈了!
無意成為發(fā)現(xiàn)周莊第一人
有人說楊明義生長在這不易的時代,前有古人,后有來者,以至于他這一輩鮮有聞名遐邇的畫家出現(xiàn)。然而他并不在意,對他而言,名和利不是目的,對藝術的狂熱才是他獲取多巴胺的源頭。
第一次發(fā)現(xiàn)周莊,激動得不得了,給在美國的好朋友陳逸飛寫信,喊他一定要到周莊來看一看。陳逸飛真的來了,此后創(chuàng)作的《故鄉(xiāng)的回憶》里的周莊雙橋,對江南的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枕河人家進行了浪漫化的創(chuàng)作,讓中國的水鄉(xiāng)之美贏得了全世界的掌聲。
楊明義也因此被稱譽為“發(fā)現(xiàn)周莊第一人”。往事在他心里歷歷在目,那是1978年的冬天,他們畫畫的人在蘇州博物館內的一間辦公室,一天中午閑來無事,他四處轉悠,被一張桌子上的照片吸引住目光。照片被壓在破碎的玻璃板下面,江南水鄉(xiāng)映入眼簾,楊明義想把照片取出來,卻發(fā)現(xiàn)它早已黏在了玻璃板上。他索性拿出速寫本,把照片里的畫面畫了下來,到處去問這是什么地方。然后當時蘇州沒有一個人知道,后來有一次到浙江去有人告訴他那是周莊,他激動得要死,趕緊問人家怎么去。
“那時候去周莊太難了,要坐船,每天只有一班,冬天早晨天還沒亮,5點半到南門輪船碼頭,沿途經過10多個小鎮(zhèn)上下乘客,到達周莊要下午1點半了。盡管舟車勞頓,但看到周莊的那一刻,一切都值了!這里太好了!拍電影都不需要布景,完全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每個角度都好看。”楊明義帶去的兩卷膠卷一下子全部拍光。
此后的兩三年間,他陪同吳冠中等畫家去周莊寫生,周莊越來越出名,他笑稱“周莊是我們畫家畫出來的”。
江南沒有了
戀舊的審美如何緊跟時代發(fā)展?
楊明義說:“我們是經歷大時代變革的一代人?!背錾谏鲜兰o40年代的他,依稀記得年幼時坐著馬車從蘇州古城到虎丘;去靈巖山自行車要騎一個多小時;天平山更遠。現(xiàn)在開車很快就到了。時代不斷向前,再看水鄉(xiāng),楊明義心生感慨:“江南沒有了,水鄉(xiāng)就像城市中間的小盆景,被高樓大廈包圍了?!?/p>
戀舊的審美如何緊跟時代的發(fā)展?他直言個體永遠拉不住時代的發(fā)展,作為藝術家,要走在時代最前沿。“學了傳統(tǒng)技藝后,也要畫出時代的氣氛,以及對新時代的感悟。所以我會去畫東方之門,去畫園林的新氣象,以及全新的蘇州城?!?/p>
藝術離不開時代的發(fā)展,楊明義也會在畫里反映出蘇州的變化。三年前,他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創(chuàng)作了《今日蘇州人間天堂》,北寺塔、雙塔、吳門橋、平直橋,太陽在東方之門前冉冉升起,古今穿越,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激情碰撞;北京機場貴賓休息室40平方尺的作品《日出東方 春暖人間》展現(xiàn)了朝氣蓬勃的現(xiàn)代蘇州;為蘇州柏悅酒店創(chuàng)作的90平尺的作品《水鄉(xiāng)朝暉》,悠久歷史名城躍然紙上;6月即將在他的回顧展中面世的100平尺的作品《日出之城》,是他人生中創(chuàng)作的最大一張畫,下了大功夫,三個月閉門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了他對家鄉(xiāng)的感情以及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
“《日出之城》一畫,我把最主要的位置給了蘇州文化地標北寺塔,努力去把古老蘇州和現(xiàn)代蘇州的發(fā)展表現(xiàn)在這張大畫之中,讓蘇州人觀后有種自豪感?!睏蠲髁x的上述四幅作品都有一輪朝陽閃耀其中,他感慨自己很幸運生長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速度”令人感動,“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蘇州今日的朝氣蓬勃。”
我對她太了解了
蘇州就是我的母親
楊明義對蘇州太了解了,他說“蘇州就是我的母親,畫江南是一生的創(chuàng)作重點”。 他曾在美國、日本、歐洲多國和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多次舉辦畫展,讓更多的人了解江南。
楊明義的畫太有江南意境了,這與他早前的經歷離不開關系。在五七干校勞動的半年多時間里,他畫小河、楊柳樹、黑瓦白墻、稻田。畫不完,畫不膩?!拔覍μK州的農村,對水鄉(xiāng)江南,最有感情,畫出來太有意境了,太幸福了。不管我到哪里,我一天到晚都在畫蘇州。”
小時候經常去寶帶橋一帶游泳,他就畫了很多頂橋;寒暑假,去唯亭找穿著水鄉(xiāng)服飾的農民當模特;去拙政園寫生,夏天畫荷花,秋天畫紅葉……楊明義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熱愛用廢寢忘食來形容也不為過,有一回,他和另一個畫畫的同學到鄉(xiāng)下寫生,碰到人家辦婚禮,好奇這倆孩子怎么大年夜也不回去過年,楊明義這才意識到那天是除夕。“村民熱情得要死,留我們吃年夜飯,我們就帶著畫夾,在大年夜吃了場酒席?!?/p>
既然楊明義這么愛家鄉(xiāng),又為何長居北京呢?他直言,長居蘇州會疲掉,在外地看蘇州,能更全面地觀察、識別、認知。
想拿最好的東西給大家看
藝術和生活是分不開的
據(jù)說楊明義為蘇州柏悅酒店創(chuàng)作的《水鄉(xiāng)朝暉》成了鎮(zhèn)店之寶,很多人慕名前往。談及創(chuàng)作初衷和目的,他告訴記者,當時柏悅酒店打電話請自己畫畫,他挺高興的,跑了很多國家的酒店,對不同酒店的設計、裝修很感興趣。他曾幻想過,這個世界上的品牌酒店能夠展覽出全世界最好的藝術品,做成24小時不閉館的美術館?!八囆g和人們生活是分不開的,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文化自信變得至關重要。讓藝術無處不在,大眾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水平?!?/p>
又不是畫張地圖,怎么把蘇州最好的東西融到畫里呢?這張90平方尺的畫,楊明義畫了兩個多月,每天都在構思:顏色紅一點還是淡一點?新城怎么畫?房子要虛還是實?樹要綠一點還是淺一點?他形容創(chuàng)作就像跳高一樣,提高一尺都很難。他在《何以最江南》的訪問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只想每一筆下去都要對得起這個歷史悠久得令人驚嘆的城市”。真是耐人尋味啊。
最終,他的畫里出現(xiàn)了9座橋,正好與蘇州的中國第9家柏悅酒店呼應。與此同時,意大利大理石背景墻,日本松樹造景,活潑生趣的錦鯉……世界級酒店品牌與中國著名畫家,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TIPS
楊明義的江河湖海
漂洋過海,海歸歸來。
今天,我們一起與楊明義,重看江南。
Q:您曾說過畫江南是一生的使命,您對江南文化的理解在不同階段有什么變化嗎?
A:江湖有句話叫“寧可聽蘇州人吵架,也不聽XX人講話”,蘇州人溫文爾雅,我好多外地來的朋友,跑遍了五湖四海,結果被蘇州文化所感動,想盡辦法要來定居。對于我來說,不管跑到哪,蘇州怎么變,骨子里永遠裝載著江南文化的靈魂。
Q:您喜歡喝綠茶,吃蘇式面,這可以說是江南文化留在骨子里的印記嗎?
A:是的,做一個蘇州人很幸福,吃碗陽春面都開心的。去美國,我隨身帶著碧螺春,泡一泡,香噴噴,這是江南的味道。地域的印記是特殊而刻骨的,如天平山紅楓與美國、日本的就不一樣,它倆一個太鮮艷,一個太工藝化,蘇州的紅楓才是真正古老傳統(tǒng)的自然的味道。
Q:出國前,您在蘇州生活了44年,是在江南文化的滋養(yǎng)中成長的,對您來說,江南的魅力在哪里?
A:就像美女的評判標準因人而異,眼睛大一點還是小一點,長一點還是短一點好看。在我眼里,江南的魅力大概就是各種各樣的橋,黑瓦白墻倒映在水里。
Q:您曾很渴望去北京,去美國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真正出去了之后,您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和您的家鄉(xiāng)有什么不同?
A:異國風采,各有千秋。但我心目中重要的還是家鄉(xiāng),我想讓全世界欣賞到江南的美麗。
Q:讓江南文化走向世界,讓更多的年輕群體關注到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對此您有何見解?
A:江南文化不是快餐,深層次的東西不是一兩天所能體會的,需要不斷體驗、學習、總結,才能對幾千年的文化有更客觀的理解。文化是城市最響亮的品牌,通過雜志、書籍、電影等,慢慢將文化滲透到每個人的心里,這才是文化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