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 威 王忠強 許 峰 居偉偉3
(1.安徽馬鋼羅河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2.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
與煤礦井下火災事故相比,非煤礦山井下火災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較低,但火災后果嚴重性一樣。因此,礦井有效合理的防火控煙措施必不可少[1-3]?;馂陌l(fā)生位置不同,造成的后果也不相同,其控制措施也不相同[4-5]。礦井回風路線發(fā)生火災,井下風流正常運轉,火災煙氣通過回風通道排出地表。若井下進風路線發(fā)生火災,煙氣在火風壓和風機風壓的作業(yè)下沿著進風路線在井下各工作地點間蔓延。因此,火災發(fā)生在進風路線時,需采取反風措施[6-7]。
礦井反風方法根據(jù)通風系統(tǒng)選用風機類型、風機數(shù)量等分為有反風道反風、無反風道反風和風機反轉反風等。根據(jù)反風時風流反向變化范圍區(qū)域分為全礦性、區(qū)域性及局部反風[8-9]。以羅河鐵礦為研究背景,研究多級機站通風系統(tǒng)火災反風試驗技術方案,為其他礦山火災防治提供參考。
羅河鐵礦開拓有7 條豎井,即主井、副井、措施井、進風井、2#主井、1#主回風井和2#主回風井,礦井新鮮風流主要由副井、進風井和措施井進風,主井少量進風。污風集中由1#、2#主回風井排出。在-545 m 水平設置專用進風水平,在8 勘探線附近設置2#、3#、4#和7#采區(qū)進風天井,共計4條。在-455 m 水平設置專用回風水平,東側設置1#、2#、4#、5#、6#、7#、8#和9#采區(qū)回風天井,共計8 條采區(qū)回風天井,通過回風巷道把1#、2#主回風井與采區(qū)回風天井相連通,如圖1所示。
羅河鐵礦采用多級機站通風系統(tǒng)。Ⅰ級機站為進風機站,共設3 個機站,分別設置在副井-545 m進風石門、進風井-545 m 和-560 m 進風石門。Ⅱ級機站為采區(qū)進、回風機站,進風機站分別設置在-545 m 進風水平2#、3#、4#采區(qū)進風井聯(lián)巷,共3 個機站。Ⅲ級機站為回風機站,共設5 個機站,分別設置在-455 m 水平1#、2#、3#、4#主回風井石門巷道和2#主回風井-560 m回風石門。
采取的反風措施主要取決于災害發(fā)生的地點、性質和災害程度。根據(jù)羅河鐵礦通風網(wǎng)絡及可能發(fā)生的火災地點,假設火災發(fā)生在礦井主井、副井、進風井、措施井或井底車場及其附近的進風巷道某處。
本次反風試驗采用通風機反轉反風方法、全礦井反風方式。通過Ⅰ級、Ⅲ級回風機站風機同時反轉運行,回風井臨時進風,原進風通道臨時出風,逆轉火災煙流并迅速排出煙流,達到縮小火災波及范圍,減少和避免因火災等事故而帶來的人員傷亡。
反風試驗時井下運行風機情況如下。
(1)Ⅰ級機站為進風機站,共設3 個機站,副井-545 m 進風石門、進風井-545 m 進風石門、-560 m主進風井進風聯(lián)巷,風機全部反轉運行,變頻器控制,運行頻率均為35 Hz。
(2)Ⅲ級機站為回風機站,共設5 個機站,設在-455 m 水平1#、2#、3#、4#主回風井石門和2#主回風井-560 m 回風石門,風機全部反轉運行,變頻器控制,運行頻率均為40 Hz。
(3)采區(qū)進、回風機站處于停機狀態(tài),Ⅰ級和Ⅲ機站風機選型及反轉控制參數(shù)見表1。
反風試驗檢測內(nèi)容主要為井下通風巷道的風速、風量、風向、風溫和風機工況。測定范圍包括地表、-455、-508、-526、-545和-560 m等水平。測點主要分布在開拓系統(tǒng)各井筒石門,主要生產(chǎn)中段的各作業(yè)分段石門,斜坡道與作業(yè)分段聯(lián)巷,通風系統(tǒng)各風機機站。
本次試驗,進行了通風測定路線規(guī)劃,分為5 個小組,進行通風系統(tǒng)正常運行及反轉運行工況下的通風測定。通風系統(tǒng)正常運行時共布置了20 個測點,反風試驗共布置了20個測點。
通過對20 個測點的風量進行整理得出表2 所示反風試驗檢測結果。
正常狀態(tài)下,新鮮風流從進風井、措施井和副井進入各中段,主井為少量進風。反風狀態(tài)下,風流風向相反,進風變?yōu)榛仫L。由表1可知:
(1)正常狀態(tài)下羅河鐵礦總進風量為411.63 m3/s,總回風量為415.14 m3/s,總進風與總回風相差3.51 m3/s,在測量誤差運行范圍內(nèi)。
(2)反風狀態(tài)下,總回風量為257.76 m3/s,總進風量為263.89 m3/s,總進風與總回風相差6.13 m3/s,總進風與總回風相當。
(3)反風狀態(tài)下礦井總風量為263.89 m3/s,正常狀態(tài)下的礦井總風量為415.14 m3/s,風機反轉運行時風量效率為η=263.89/415.14=63.57%。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反風量要求。
根據(jù)機站風機電流、電壓檢測數(shù)據(jù),由相關公式計算得到通風系統(tǒng)正常運行風機工況參數(shù),見表3。
風機正轉和反轉運行頻率一致,進風機站4臺風機運行頻率為35 Hz,回風機站5 臺風機運行頻率為40 Hz。由表2可知:
(1)正轉狀態(tài)下進、回風風機站9臺風機總實秏功率為1 224.30 kW,其中進風機站風機實秏功率為423.56 kW,回風機站風機實秏功率為800.74 kW,反轉狀態(tài)下風機的總實秏功率為878.02 kW,進風機站風機實秏功率為300.5 kW,回風機站風機實秏功率為577.52 kW。風機反轉后的實秏功率為正轉時的71.72%。
(2)風機反轉后,風機的反風量均在60%以上,滿足規(guī)范中對主要通風機反風的要求。-560 m 水平2#回風井石門K45-6-№17 風機反風率最小,為60.77%,-545 m 水平副井石門K45-6-№19 風機反風率最大,最大為72.37%。
(1)羅河鐵礦通風系統(tǒng)設三級機站,I級主進風機站、Ⅲ主回風機站和Ⅱ級采場進、回風機站。副井、進風井和措施井進風,主井少量進風,1#、2#主回風井回風。
(2)當主井、副井、進風井、措施井或井底車場及其附近的進風巷道某處或多處發(fā)生火災時,采取反風措施。即Ⅰ級機站為進風機站風機全部反轉運行,運行頻率為35 Hz。Ⅲ級機站為回風機站,風機全部反轉運行,運行頻率為40 Hz。采區(qū)進、回風機站處于停機狀態(tài)。
(3)反風試驗檢測結果表明,反風狀態(tài)下礦井總風量為263.89 m3/s,是正常狀態(tài)下(415.14 m3/s)礦井總風量的63.57%,I 級主進風機站和Ⅲ級主回風機站風機反轉后,實秏功率為正轉時的71.72%,風機的反風量均在60%以上,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反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