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陸 寧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心內二科,安徽 蕪湖 241000
心力衰竭是由心臟功能性或結構性疾病導致心室射血和/或充盈功能受損的臨床綜合征,又稱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液體潴留及乏力等,目前,臨床上常給予強心藥、減輕心臟前負荷等藥物治療CHF[1-2]。有研究表明,CHF患者治療后發(fā)生復發(fā)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較高,1年病死率約為 20%,不同條件、多種因素均會對CHF患者預后產(chǎn)生不同影響[3]。生物學標志物具有較高的特異性靈敏性,常用于CHF 診斷和預后判斷。N端腦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屬于心肌應激標志物,在臨床上常用于心衰的診斷和預后判斷[4]。糖類抗原CA125 是一種多聚糖蛋白,CHF患者血清CA125 水平出現(xiàn)不同程度升高,或與心功能分級、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存在密切關系[5]。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與CHF患者預后的相關性,分析CHF預后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蕪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8例CHF患者為研究對象,設為CHF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齡范圍51~86歲,年齡(69.53±5.76)歲。選取同期來我院體檢的80例健康者為健康組,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齡范圍52~77歲,年齡(68.95±5.29)歲。CHF組納入標準:符合CHF診斷標準[6];預計生存期>3個月;無精神病史;可配合檢查及治療。排除標準:患者依從性差;患有惡性腫瘤、精神疾病、肺結核等疾病。兩組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CHF患者在確診后均給予強心藥、減輕心臟前負荷和/或后負荷的血管擴張藥及減低心臟前負荷的利尿藥等常規(guī)治療。根據(jù)治療后患者預后情況分為心血管事件組(n=41)與無心血管事件組(n=57)。心血管事件組,復發(fā)心絞痛16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嚴重心律失常6例、心力衰竭10例、冠心病死亡4例。治療前、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比較心血管事件組、無心血管事件組的年齡、基礎疾病、射血分數(shù)、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ew York Heart Academy,NYHA)分級,分析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
2.1 健康組與CHF組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比較 健康組體檢時NT-proBNP、CA125分別為(72.58±8.9)ng/L、(10.65±1.19)U/ml;治療前,CHF組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分別為(3 249.85±489.85)ng/L、(52.75±7.45)U/ml;治療后,CHF組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分別為(246.74±51.78)ng/L、(29.16±4.89)U/ml。治療后,CHF組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CHF組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心血管事件組與無心血管事件組相關指標比較及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 心血管事件組與無心血管事件組的射血分數(shù)、NYHA分級、血清NT-proBNP、CA12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年齡、基礎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CHF患者預后與血清NT-proBNP呈正相關(r=0.594,P<0.05),與CA125呈正相關(r=0.692,P<0.05)。
表1 心血管事件組與無心血管事件組相關指標比較/例(百分率/%)
CHF主要是由各種心臟疾病所導致心功能不全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癥狀為漸進性舒縮功能減退、左心室擴大和心排血量減少等,是各種器質性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死原因,其患病率較高,且預后較差。生物學標志物常用于CHF 的診斷和預后判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靈敏性[7]。NT-proBNP是心臟心室肌細胞分泌的腦鈉肽前體,經(jīng)過酶切后產(chǎn)生,機體正常時,外周血液循環(huán)中NT-proBNP含量較低,而處于CHF狀態(tài)時,心肌纖維異常牽拉和/或心室充盈壓突然增高,使NT-proBNP分泌、合成增加,導致外周循環(huán)中NT-proBNP含量升高,所以可通過監(jiān)測血清NT-proBNP水平判斷心室狀態(tài)及功能[8-9]。CA125 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于消化道、乳腺、婦科等腫瘤的診斷和預后評估。有研究表明,CHF患者血清CA125 水平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升高,考慮是由間皮細胞被激活而分泌的CA125可能是與CHF相關的非創(chuàng)傷性指標,可用于監(jiān)測心功能不全,甚至可用于預測預后[10-11]。有研究表明,CHF患者治療后,復發(fā)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較高,不同條件、多種因素均會對CHF患者預后產(chǎn)生不同影響。故本研究對兩組患者年齡、基礎疾病、射血分數(shù)、NYHA分級等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分析CHF預后的影響因素[12]。
本研究結果表明,CHF組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CHF組患者治療后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心血管事件組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顯著高于無心血管事件組,提示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均可考慮作為CHF的診斷依據(jù)。治療CHF的關鍵在于針對病因和誘因進行治療,減輕心臟前負荷,糾正機體血流動力學異常,提高患者運動耐量,最終起到延長存活時間和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然而,心力衰竭是不可逆的,所以只能改善心肌損傷及心室重構,并不能完全治愈,故與健康體檢者相對比,CHF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仍高于健康體檢者[13]。本研究對不同預后患者年齡、基礎疾病、射血分數(shù)、NYHA分級等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射血分數(shù)、NYHA分級存在差異,臨床應關注患者的NYHA分級和射血分數(shù),以改善患者預后,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14]。CHF患者預后與血清NT-proBNP呈正相關(r=0.594,P<0.05),與CA125呈正相關(r=0.692,P<0.05),提示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與預后具有相關性。血清 CA125和NT-proBNP來源單一,其水平異常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心肌損傷或心室重構,所以對于血清 CA125和NT-proBNP 水平較高的CHF患者應當高度重視,反復評估患者治療方案,并且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積極調整方案,從而提高預后效果[15]。
綜上所述,CHF患者血清NT-proBNP、CA125表達水平較健康者明顯升高,預后較差的心血管事件組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高于無心血管事件組,血清NT-proBNP、CA125水平與CHF患者預后具有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