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柏
導讀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青少年必須經(jīng)歷的兩種教育方式,在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在面對青少年各種各樣的成長難題時,難免會感到困惑。如何幫助他們化解教育難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本欄目將聚焦家長及教師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家校共育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結合實際,用專業(yè)的知識助力解決問題,為青少年成長保駕護航。
教師困惑
我發(fā)現(xiàn)班里個別學生嫉妒心比較強,導致他們在班里都沒有什么朋友。作為老師,我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克服嫉妒心理呢?
專家支招
嫉妒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不加以糾正和約束,長此以往,會損害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克服嫉妒心理。
提醒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容易嫉妒的人,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這其實是不夠自信的一種體現(xiàn)。教師可以教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對其多進行表揚,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自信心。自信的人往往更加樂觀,不容易被他人的成就左右自己的情緒,也更能用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
營造和諧班級氛圍
嫉妒情緒常發(fā)生在競爭關系中,當學生把其他同學當作競爭對手,而不是伙伴、朋友,并且不能正確認識競爭關系時,就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理。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友誼的重要性,同時在班級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讓他們體會到團隊互助的重要性,從而建立起良性競爭關系。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有助于化解學生的嫉妒心理。
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嫉妒是一種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優(yōu)秀的心理,它受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學會尊重他人,正確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充實個人精神世界等。
黑格爾曾說:“嫉妒乃平庸的情調(diào)對于卓越才能的反感?!贝蠖鄶?shù)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嫉妒心理,如果把嫉妒化為鞭策自己的力量,作為積極進取的動力,自身一定能夠有所突破。相反,如果任由嫉妒心理滋生擴大,甚至走向偏激,終會傷身、傷心,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