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詠
詩歌,是我一直以來的喜愛。不管是現代詩,還是格律詩;五言也好,七言也好,簡潔凝練的詩句,優(yōu)美動人的意境,讀來讓人久久回味。如“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千百年來,這些詩句,讀著讀著,依然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天氣的寒冷、友人的摯誠、鄉(xiāng)親的淳樸,皆躍然紙上,撥動心弦,余韻繞梁。
寫詩,雖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也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尤其寫作田園詩,更是如此。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工作也在農村。農村的山,農村的水,農村的人,都是我再熟悉不過的了。雖然工作之后搞過財務,經過商,后來從政,但我一直對農村和農民,有著難以言說的熱愛。
最初,我常寫一些有關農村生活的小詩,分享給朋友,被他們戲稱為“偽詩人”。說我寫的詩,平仄不合,音韻不押,笑我寫的詩是打油詩。這些善意的批評,非但沒有讓我氣餒,反而激發(fā)了我對格律詩的興趣。于是,我找來《唐詩鑒賞辭典》、王力先生的《格律詩十講》等書,日夜研習,時常揣摩,受益匪淺。
古人云:詩言志。人生就是一段經歷,一個過程。無論順境,抑或逆境;無論喜悅,還是痛苦,都當作是個人成長的歷練和財富。我常說,做一個純爺們,就是要在生活中積極向上、樂觀豁達,不管風和日麗,還是狂風驟雨,都能坦然面對,并能用詩歌記錄點滴生活,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嘛。如我有首五絕《打漁翁》:“月下撈河鮮,堤邊柳若煙。笑迎晨練客,喜獲鯉和鳊?!泵鑼懙氖且淮纬烤毜穆飞?,碰到一位剛從河里打魚上來的老人賣魚的場景。殘月和初陽,點明了時間的早,也寫出了打漁翁的辛勞。后兩句把他和氣做買賣的神情和享受收獲的喜悅心情寫出來了。這是晨練的路上所見所聞,我一蹴而就寫下的小詩。
平時,我常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相關的人和物,哪怕是一些司空見慣的事物,都寫進我的習作。如《生查子·李集小香蔥》:“昂首婷婷立,腳踏肥泥地。望月兩回圓,薰得行人醉。百味莫過香,舍我誰能替。豆腐拌蔥煎,道盡人生義!”
我的人生之書,已翻過去五十多頁。這五十多書頁里,我的生活,一直與農村緊緊相連。每每看到小時候游泳的河流、摘梨的果園,不由自主地勾起我濃郁的兒時記憶。雖然現在河流已逐漸淤塞,果園也逐漸荒蕪,但我對這一片土地的熱愛,卻絲毫未退,在抗旱抗洪的緊要關頭,我和其他同志,與當地的農民一起,日夜奮戰(zhàn),當時雖苦雖險,現在卻成為我最大的欣慰。我也將這些融入詩詞創(chuàng)作中。我感到快樂,感到欣慰,感到踏實。這是詩歌賜給我人生大美的享受,更是家鄉(xiāng)田園,賜給我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泉所得。
有人說,詩者,興也;詩者,性也;詩者,信也。這話確實說得很精辟。而我體會所得,還想加一句:詩者,真情也。我在田園詩創(chuàng)作中,通過格律詩的形式,謳歌農村、農業(yè)和農民,體現我對這個偉大時代的真切體悟。雖然充分運用了聯想,但我要求自己,所表達的情感、體會、領悟,必須是最樸實的,坦誠的,真切的。雖然目前還不能達到得心應手,但我在奮力學習,努力追求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境界,力爭寫出好作品,以回報田園風光的薰陶,回報父老鄉(xiāng)親的養(yǎng)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