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曙霞
沒有人一路單純到底,但請別忘了最初的自己
友人喜做義工。友人淡淡地說,與各色人等接觸,仍以微笑待之,是一種修行?;蛟S真正的修行不是避世,而是于喧囂混雜的紅塵中,向暖向善向光,不怨不憎,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以寬容、柔軟、原諒,與世間形色交集。這一日日的交集,如腕上的手串,捻動搓揉后形成一層包漿,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靜。它用溫存的舊氣告訴人們,除卻千百次的摩挲,更有指尖的溫度、主人的脈動與心性。這足以照見人影的光鑒,是經(jīng)年累月的修行。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浮氣、躁氣、厲氣慢慢褪去,終會圓通圓滿。
我年輕時好美衣,好名利,好贊美,喜歡鮮花著錦,喜歡爭強好勝,如繃緊的弦,受制于得失計較。若不是母親的一場大病,不知我還要虛浮幾時。26歲那年,母親與死神擦肩而過,眼睜睜地看著,那種無能為力,讓人萬念俱灰。母親康復后,我幡然醒悟,往日追逐之東西皆虛幻,而眼前至親的安康才是世間最珍貴的。一夜之間,卸下所有。至此,喜內(nèi)斂,喜低調(diào),喜平和,喜樸素,喜尋常。
所謂五喜,便是有屋住,有衣穿,有飯食,燈火可親,家人圍坐。所謂樸素,便是居陋室,食蔬野,穿棉麻,一簞一瓢,安心知足。朋友越發(fā)少了,可心之人,唯二三,高山流水,無須常聯(lián)絡。彼此知道,都在呢,足矣。
日子因為簡單而豐盈,時光因為安靜而醇美。且收斂,靜心寫作,專心閱讀,十年如一日,攢出一二朵意外的花。得了一些微名,聽了一些贊美,也曾喜滋滋,意洋洋,以為美。偶爾急躁,偶爾還會忍不住人前論是非。待得夜深人靜之時,問自己,一顆心是否晶瑩?
俗世名利,使人迷失,嘗其甜頭,越發(fā)想得到。每每此時,總會下意識地撫腕上的手串,它經(jīng)日月,歷風塵,得摩挲,用一顆顆圓潤告訴我,人生需平心靜氣,才能勤勉通透。
玉不琢不成器,心不修染塵埃。勤拂拭,常反思,勿流于庸俗。有空的時候去大井巷的靜思書軒坐一坐,靜靜地聆聽,就凈化了心靈,洗滌了雜念,通透無瑕。
通透無瑕的還有一輩子積德行善的母親。近日,婆母因眼疾居住我在杭州的小家。母親怕我有分別心,每每致電于我,第一句便是:“囡啊,一定一定要善待婆母,她正病著呢?!蔽铱偣Ь吹鼗卮穑骸爸懒耍欢ㄉ拼?。”如此這般,母親才放下電話。想起自己年輕之時,因為爭強好勝,常遇挫折,常與母親吐苦水。母親微微一笑,教我“吃虧是?!?,教我以和為貴,教我良善寬宥。我那疾風驟雨般的委屈,到了母親那,三言兩語撫平了。如今憶起,母親才是生活的智者。母親以一個農(nóng)村婦女的淳樸引領我,向暖而行,向善而生。
有一段時日,我身體欠佳,工作瑣碎,困在“班主任”一地雞毛的煩躁不安里。各色學生、各色家長,一一從腦海掠過,只覺與人相處是世上最大的難題。常常因為一句話一件事,心情起伏,言辭激烈,當懊惱、不平、憤懣溢滿我的神色之時,我知道自己又陷入大動干戈的悲喜里了。走進大自然吧,讓一切化為流云松煙。
作家慶山說,“最究竟”的老師,是自己的心。再遇不平之事、不堪之人,微笑待之。做那紅塵中的散淡之人,不在世俗標榜之列,不在功名利祿之間,不在俗世相爭中。讀書、教書、寫字,與天真的孩童一起,與四季草木一起,與日月星辰一起,才會迎來光陰如繡,蔓草生香。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