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和加格達奇,雖然地處我所長期生活的中國北方,但對于我來說,卻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是我久已向往的世界。我的詩友敖榮春大哥在加格達奇居住,給我寄來他的一大包詩集、攝影集,一時讓我深陷在林區(qū)時而靜穆幽深、時而開闊壯美的風景之中,我陶醉于榮春大哥釀造的濃濃的詩意里,真是有些難以自拔。
詩意的泉水潺潺流蕩,絕美的風景構圖奪人心魂,二者在榮春大哥的博大襟抱中融合為一。藝術之大美,是飛瀑是洪流,是驚雷是風暴,奇妙的鏡頭和文字,幻化出生命靈性與自然天地際遇的偉大奇觀。在詩意風景的大境界中,以大愛著色,用激情潑墨,一個詩人的氣度頂天立地。他自我調侃“嶺上老敖,滿紙撒野”,其實是心屬山河,魂牽家國。
流連詩意充沛的風景,我不能不驚嘆,敖榮春大哥是個有情懷的人!
一
敖榮春寫詩著文,他的詩別是一路風格,他自己曾謙遜地說是“順口溜”。其實“順口”應是詩的一大長處,通透暢達,無佶屈聱牙之弊,開言痛語,直達人心,有什么不好。他的文風質樸,又非常講究文采,有底蘊有章法,韻味十足,甘醇典雅,有古詩詞的氣象,又深得白話文與現代漢語的精髓,確實不同凡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攝影作品,那是天地正氣、萬象崢嶸,把一方水土的無限風光表現得酣暢淋漓,一個人的豐富情感和文化底蘊充分融入其中,使宇宙乾坤和人生命運張力勃發(fā)而仿佛窮盡了神秘自然的萬千奧妙。
榮春大哥的詩文與攝影作品二者相融相生,連綴切換,互為表里,如影隨形,可謂相得益彰。詩文、攝影的跨界之維,讓人進入如詩如畫的佳境之中,怡神悅目,領略不盡人與自然的大美情境。
在詩歌攝影作品集《滿紙撒野》的序言中,敖榮春這樣寫道:十幾年來我與孤燈相伴,伏案爬格,筆耕不輟,以悠遠形碎的謬論、荒唐無稽的筆墨、不著邊際的詞句,信口開河,隨意放縱!用諧音、嵌字、藏頭寫了一些直白淺陋的文字,也出版了一些“馬不知臉長”的廢稿殘章,在練習詩歌的路上學步至今。我寫詩作文不表示任何傾向,不怕文責自負,也不管如何收場,找有聊文友談天說地,海侃神吹,戲語逗樂。說幾句捧場話,寫兩首幫腔詩,攝些眼前景,記點身邊事……這些玩趣雖無風雅之聲,但它是我用心血、勤奮和執(zhí)著繪就的一幅生活畫卷。偷偷地將心思落在紙上,真情告白,讓平平仄仄去吟賦長短,消磨我的閑暇時光。
在文學藝術的原野之上,榮春大哥一路詩筆耕耘,一路鏡頭拍攝,“十幾年”走下來,也是風雨一路,辛苦一路。他是一個執(zhí)著的人,一個性情中人,堅持自我,不跟風,不追熱,“說幾句捧場話,寫兩首幫腔詩,攝些眼前景,記點身邊事”,也正是這些“真情告白”塑成了高貴的人格,見證了真實的個性。
一幅《百鳥流韻》的攝影作品,一群鸕鶿排成長長的隊列,好不壯觀,前面是碧綠的江水,后面是豐茂的草野。詩人這樣寫道:“龍江源頭幾里峽/堆青疊翠滿山花/百鳥一字布長陣/黑衣天使氣自華/曲頸梳羽成雙對/動爪展翅戲魚蝦/鸕鶿本是有情物/不戀江南愛天涯/都因興安環(huán)境好/飛到此處覓新家/叢岸千樹映暗影/透水萬道落明霞/滿江綠色東流去/魚帆點點滾浪花/拙筆難說大嶺美/一首歪詩也入畫”。畫面展示了絕美的自然風光,真是神姿仙態(tài)。而詩中更是多了細節(jié)的描摹和心性的抒發(fā),百鳥布陣,曲頸梳羽,叢岸千樹,萬道明霞。在榮春大哥的筆下,大興安嶺的風物之美,真是如數家珍。
在一首《小康村》的詩中,詩人這樣吟唱:“佛塔白云/老樹綠茵/彩色民居輕輕隱/樹新風/除舊痕/一壺老酒品豐韻/勤勞致富小康村/朝/也旭日/暮/也星辰?!边@是加格達奇加北一個名叫幸福村的去處,環(huán)境優(yōu)雅,生活富足,山野小村達到了小康水平。攝影作品的畫面中,佛塔高聳,開闊的田野就像美麗平展的草坪綠地一樣。村中綠樹掩映,彩色民居錯落有致,如童話,似仙境,現實的美好,遠超詩畫的境界,讓人嘆為觀止。
二
榮春大哥1948年出生于黑龍江省五常縣,1966年參加會戰(zhàn)來到大興安嶺,18歲的青春年華扎根大嶺,從工作到退休,他為大興安嶺的建設獻出了四十多年的人生歲月,直到今天,他的筆仍在描寫神奇大嶺的詩意氣象與精神,他的鏡頭仍聚焦這片生命厚土的雄渾與遼闊。
在調侃和幽默的情趣中,詩人自況為“嶺上老驢”,“我像一頭卸了磨的老驢,自找草料,滿紙撒野”。其實“老驢”尚未“卸磨”,他的超然物外的心性仍是圍著不能割舍的第二故鄉(xiāng)在拉磨,那些傾情山水人文的詩作,那些與靈魂相牽的視覺影像,都是榮春大哥一顆赤子之心的明證。
《小城走筆》是一本精妙的生命奇書,是對“林海明珠”加格達奇的全身心、全方位的禮贊之書。榮春大哥曾在加格達奇主政一方,曾為山城的發(fā)展和建設嘔心瀝血,留下了與生命同在的跋涉者刻骨銘心的足跡。
在《小城雅韻歌大千》的文章中,有一段作者經歷記述的文字,幾乎讓我淚下,錄于此作為紀念:
時至今日,我在加格達奇工作、生活了近30年,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讓我留戀更讓我難以忘懷。我參與了加格達奇小城最初的建設,這里留下了我親手打磨小城的痕跡,跟隨著小城一路走來,苦樂相伴,得失均有,我為建設和改造加格達奇付出過艱苦和努力,享受過成功和喜悅,經歷了創(chuàng)業(yè)和耕耘的艱難,也品嘗了收獲的甜蜜,擁有幾多欣慰,也留下了幾許遺憾……如今已經都不重要了,一切光榮和夢想都如風而逝,帶著它固有的色彩,遁入歷史的長河,隨波而去!加格達奇不僅是我奮斗拼搏的見證,同時也哺育了我,使我了解社會,經受歷練,懂得人生,并給了我今天的一切,讓我感受到驕傲和自豪。因此,我感念加格達奇,因此,我熱愛加格達奇,也因此,我離不開加格達奇!能為一座小城傾情歌唱幾乎是榮春大哥的一種近乎宿命的因緣,特殊的人生際遇使他與小城有了他人所沒有的血肉般的融入,他的心魂獨具,他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發(fā)展前行的脈絡和紋理。詩人對于一座城市的愛,充分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精神氣韻,以民生為根本,一展國家繁榮昌盛的新面貌。在詩人的筆下,加格達奇是偉大時代的一個新亮點。
《小城走筆》這一大本精致的詩作,都是詩人敖榮春寫給加格達奇這顆“林海明珠”的頌贊之詩,歲月流年,山城風物,林都寶地,呼朋引伴,故土情深,數十年風風雨雨,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事業(yè)深耕之地,友情牽掛之地,人脈顧盼之地,低頭抬頭都能勾起無限懷思,萬千情緣涌流筆端,撫今追昔,說不盡的一腔感慨。在《小城初衷》一詩中,詩人寫下了對于建設小城的“公仆”們的敬業(yè)之心:小城不靜/車水馬龍/改造力度大無窮/公仆苦/萬民幸/雕鞍何人配名馬/盛世自信奔錦程/創(chuàng)/小康富/建/百業(yè)興。此詩還嵌入區(qū)委書記何培信的名字。在《夢想治城》一詩的小跋中,詩人這樣寫道:“2019年5月末,我從外地歸來,看到加格達奇城市改造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令人感動,特別是祥志區(qū)長起早貪黑,耕晨犁暮,親力親為,我?guī)状稳ブ鄰V場,他從早到晚都在指導城建工作,知青廣場像變魔術一樣,日新月異,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人佩服,像這樣有實干精神的公仆,小城之幸,百姓之幸,未來定是一派祥和之景,一座美麗凈城。”對于這片曾經拋灑過心血和汗水的土地,詩人懷有無限的虔敬之心,并且對后來為這土地和城市付出過辛苦的人包括那些領導者,都深懷著一種感恩之心。在《苦樂仕途》一詩中他這樣寫道:“貼百姓心/知百姓苦/施政敢為民做主/一方官/造萬福/敬業(yè)甘灑滿腔血/追夢同奔小康路/苦/也仕途/也仕途?!边@是對當政者努力為民的稱道,也是自己曾經為官的切身體驗和感受。
《公仆心語》是一首自況之詩,榮春大哥在加格達奇為官一任,可以說是一位造福一方的好官。一路走來,他自然是感同身受,有許多心里話要說?!拔碛H政/百姓心里/風清氣正安民居/千卷史/萬事記/不廢江河流朝夕/功過自有春秋筆/過/也常思/功/也不記”為民之心,江河可鑒,功過自在,春秋有知,讀詩可見赤子襟懷。詩人雖然退休多年,但他的心不閑,尤其把幾乎情系一生的山城加格達奇置放在靈魂高處,寫下了過目難忘的詩篇。
不僅寫城市,而且不忘鄉(xiāng)村,詩的情境高遠,詩思深切靈動,語言凝練優(yōu)美。這些寫鄉(xiāng)村的詩,深深地感動了我,像《東溝村》就是一首讓人叫絕的好詩:遙指藍天遠/一片白云深/青山翠隱隱/秀水碧沉沉/炊煙飄村外/茅屋靠山根/檐下紅椒艷/院外羊成群/紅塵清凈地/綠水小山村/酒家何處有/牧童忙欠身。此詩的清新純凈,表現了大興安嶺雄渾氣度的另一面,是寧靜、安適之美。榮春大哥的詩筆可以出神入化,真是情與境諧,寫活了大興安嶺和加格達奇。在《滿紙書香吐心語》一文中他這樣說:“我寫《小城走筆》盡最大可能忠于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有了一點靈感和悟性,我就癡情不改地追求內心的感動,很多時候采風寫實,寧可平仄有悖,也不肯因文害辭害意,偶得拙言陋句,自以為精彩,也曾喜不自勝?!痹娙藞猿肿约旱娘L格和寫法,弘揚一種個性追求,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詩,只要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就是人生路上有價值的方向。大凡藝術之美,就在自我的執(zhí)著尋找之中。
三
當庚子年新春來臨之際,也正是榮春大哥的本命年,肆虐于荊楚大地的新冠疫情讓華夏山河猝不及防,舉國震撼。上下總動員,以全國全民之力馳援湖北、馳援武漢,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的領導力和戰(zhàn)斗力。疫情期間,詩人身在大連,在澎湃激情的催動之下,寫下了鼓舞人心、頌揚抗疫英雄的優(yōu)秀詩篇。
翻開《家國情懷》,這是詩人敖榮春創(chuàng)作的一本十分精美的“戰(zhàn)疫情”詩歌作品集。詩與畫、詩與攝影聯袂出場,構成了詩情畫意氣勢豪壯的景觀。歌頌偉大的黨,歌頌偉大的祖國,歌頌全國人民空前團結的抗疫壯舉,歌頌為抗疫做出杰出貢獻和為抗疫而犧牲的抗疫英雄,歌頌逆行的白衣天使,人在大連,情牽興安,真性情的詩篇,耿耿心聲,讀來令人銘感肺腑。
在“大興安嶺地區(qū)援助湖北孝感醫(yī)療隊出征儀式”的大幅照片之下,詩人敖榮春以《家國情懷》為題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魔煙四起/疫瘋驚夢/新冠病毒一時兇/赴荊楚/離大嶺/書記專員送英雄/塞北江南生死共/家/也心中/國/也心中?!碑敽蔽錆h面臨危難之際,和全國各地一樣,地處北國邊陲的大興安嶺地區(qū)組成了強勁的醫(yī)療隊奔赴孝感,與湖北疫區(qū)人民生死與共,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病魔。這首壯行之詩表達了“赴荊楚/離大嶺”“家/也心中/國/也心中”的豪情壯志,表現了高尚豪邁的精神境界。
著名海派畫家楊宏富先生通過網絡傳來他的八幅抗疫題材作品《最美援鄂天使》,由敖榮春來配詩。楊宏富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曾在呼中與敖榮春一起工作過,他的八幅作品歌頌了抗疫決戰(zhàn)中那些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展現了白衣戰(zhàn)士不問生死,敢于逆行的拼搏精神?!扼@險不休》寫的是同心抗疫的宏大趨勢,救援行動轟轟烈烈:“援軍如流/生死營救/妙手回春風雨后/齊心奮/渡方舟/天下英雄誰能敵/白衣戰(zhàn)士熱血酬/驚/也不休/險/也不休”。通過詩配畫的藝術方式,生動地再現了白衣天使在脫去防護服時臉上留下的印跡,這些印記是特殊歷史時期一個個平凡人為國為民崇高犧牲精神的最為真實的記錄,是新時代白衣天使最美麗容顏的真實留影。是他們這一批人在“生死營救”中舍生忘死,他們是妙手回春的天下英雄,面對生死,他們是“驚/也不休/險/也不休”,他們是庚子疫情前線“最可愛”的人。畫家楊宏富和詩人敖榮春用激情和靈感,留下了最為寶貴的圖像和文字。
疫情期間,榮春大哥滯留大連,但他一直惦記著大興安嶺和加格達奇的消息。在此期間,他寫下了許多關注的詩篇,如《首府封城》:“小城空巷/大街無人/加格達奇出行禁/隔疫情/未隔心/檢查站卡警察守/交通路政日夜巡/守/也嚴出/巡/也嚴進?!比纭缎〕菬o恙》:“有幸小城/無恙大嶺/祝福興安皆太平/春風度/鵑花紅/高歌一曲送瘟神/吟詩幾首贊英雄/滅/也病毒/控/也疫情?!睙o限真情寄托于詩篇,鄉(xiāng)土情懷流溢于筆下。
武漢封城,他寫下了許多聲援的詩作,鼓舞了抗疫人的激情和斗志?!段錆h你好》這樣表達了心底的情愫:“龜山西麓/月湖東畔/古琴臺前知音斷/晴川閣/珞珈山/三鎮(zhèn)兩江風云起/除妖降魔眾志堅/好/也武漢/雄/也武漢?!薄吨г錆h》抒寫了全國對于武漢疫情的支持力度:“武漢告急/舉國之力/聲勢浩蕩楚天寄/匯廣物/供急需/綠色通道達火線/一架銀鷹天路起/戰(zhàn)/也病魔/控/也瘟疫。”詩作記錄了疫情嚴重的當時最真實的狀況和心情。在《武漢不怕》一詩中,敖榮春抒發(fā)了無所畏懼的大我情懷,表達了豪邁的必勝信心:“國為后盾/武漢不怕/億萬兄弟是一家/難釋懷/總牽掛/疫魔無情人有情/烏云散去見彩霞/難/也不怕/險/也不怕”。
《家國情懷》詩集中感人至深的是那些描寫為疫情而獻身的英烈們不朽精神的詩篇,寄托了詩人深遠的惋惜與懷念之情:才華埋沒/空留遺恨/奈何橋上寒森森/夢難圓/志未盡/人生自古誰無死/為除魔患付丹心/死/也無悔/獻/也終身。
——《憑悼英魂》
魔煙四起/逆風驚夢/新冠病毒一時兇/危湖北/害江城/醫(yī)患遇難身共死/舉國公祭民族情/祭/也悲聲/記/也英名。
——《為逝者悲》
英魂離去,英名長存!榮春大哥的詩篇留下了紀念。
在《戰(zhàn)役難寫是精神》的后記中,詩人敖榮春寫下了這樣的感言:“我把憂國憂民的悲痛,和早除病魔的期盼都蓄成了心頭的淚滴,蘸著這些五味雜陳的淚水,寫出了雪嶺心語,頓覺東風升華了春天的氣息,給歲月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今天,武漢終于解封,荊楚大地的春天如約而至。愿我們所有的人,都能記住曾經為我們拼命的援鄂醫(yī)務人員,感謝他們喚醒了湖北,重啟了武漢,讓全國平安。我們一定要記住當初他們奮不顧身,奔赴火線的身影?!都覈閼选肪褪且o這些人,為了人民生命健康、逆行而上的白衣戰(zhàn)士樹碑立傳,庚子病毒逞兇,新冠橫行,站出中華英雄無數!一個有血性的民族,總在國家遇到危險的時候,有人挺身而出,不懼生死!這就是一個民族和國家,得以延續(xù)和強盛的偉大根源?!?/p>
《家國情懷》這樣一本圖文并茂的大書,讀來引人深思,讓人振奮,榮春大哥的抗疫詩篇是一曲時代和社會的正氣歌。
四
敖榮春的詩是基于舊體詩之上的“新詩”,他的詩歌吸取了“古典”的氣韻風神,借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殼”以承載現代人的思想理念及精神內核,表現新的時代、新的生活內容,反映詩人對于社會人生全新變化的感受和體驗,形成了富有個性的詩歌風格。比如說五七言的基本體式,又不受嚴格格律的限制,與現代漢語融通整合,形成了既有古詩韻味但又是口語形態(tài)的話語方式。他的許多詩作就是借用了《山坡羊》詞牌的外在形式,較為靈活地抒寫了自我的感懷,既有遣詞造句的自由,又有固定格式的基本規(guī)范??v觀榮春大哥的詩作,可看出這樣幾個特色:
第一,詩中有畫,意與境諧。
與詩人愛好攝影有關,他詩歌的著眼點主要是“畫意”,尤其是那些攝影畫面的配詩,畫面感極其突出,身臨其境,詩人心中的主觀感受與自然景物和諧共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平湖倒影》的攝影作品云水相映,十分壯觀。詩人面對畫境,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水天一色難分辨/棧道白云倒影懸/青松樺林岸邊駐/紅樓掩映樹叢間/鷗鳥飛去無蹤影/遠處未見捕魚船/忽驚平湖天光滿/疑是乘舟到日邊。詩人以文字把一幅美麗的畫卷呈現出來,感性、具象的事物居多,并在想象中填補了畫面的空白,增加了詩意空間的質感?!苞t鳥”或“捕魚船”皆不見其物,但詩人“獨具只眼”,看到了本來還未出現的景物,產生了由視覺到心靈知覺的張力效應。在《山水迎春》中,詩人寫下這樣一幅迎春圖:“魅影疏林/自然最珍/養(yǎng)眼舒心情深深/瑞雪白/照祥云/東風徐徐送花信/冰河靜靜傳鳥音/山/也迎春/水/也迎春。”清晰的畫面感傳達了詩人心中的感受,寄情于景,詩的意境舒朗豁然。正如唐代詩人王昌齡所說:“夫置意作詩,即須凝心,目擊其物,便以心擊之,深穿其境?!泵鎸κ挛铮坌纳?,“以心擊之”,方能達到洞徹本相、物我融合的境界。榮春大哥在畫中求詩,在意境中走向詩意的遠方。
第二,自由的話語形態(tài)。
敖榮春的詩歌雖是古風特色,但他所創(chuàng)造的話語形態(tài)卻是自由的,既有文化內涵的典雅之氣,又有生活現實的隨機性。即使是政治性的內容,也可以伸展挪移,而不是流于抽象概念。如《國事靠習酬》是歌頌習近平的豐功偉業(yè),詩取毛主席詞作《江山靠誰守》的思路,也是《訴衷情》的詞牌體式,語言風格別有一番情趣:“如今盛世國無憂/敢于競風流/一帶一路長歌/合作共攜手/外交榮/大業(yè)興/威風抖/江山永固/告慰毛周/國事習酬”。這樣的政治話語很有新意,不是照搬他人說慣了的詞語,而是別出心裁,“國事習酬”,既新鮮又不生僻,一讀就可心領神會。
詩人善于在平常生活中提煉詩意,“春聯貼出闔家樂,/紅燈掛起好心情”,(《雞鳴小城》)優(yōu)美而貼切,平實自然,但又是平中見奇?!袄暇葡娌瞬孛牢?綠色青蔬品佳肴/笑迎貧富都是客/童叟無欺薄利銷”(《湘府酒店》),納日常生活的情景于詩中,不乏生活的情調,又有詩的足夠的典雅。他的許多詩看似平常,但細細品來,都有自由率性的格調,是多年詩的修為所致。
第三,追求形式的趣味。
借用舊體詩的形式,但又不拘泥于格律的束縛,比如說五律、七律,他的詩只是借來詩體大致的格局,而不細求其中的具體規(guī)范,追求詩的形式的趣味。
榮春大哥的許多詩都是某一詞牌的基本格式,他習慣了進入其中而達成默契。他使用得最多的是《山坡羊》的詞牌。
另外,詩人喜歡藏頭、嵌字的形式,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去尋找詩的表意出口,是一種“隱”的樂趣。他有兩本名為《藏頭吟》《藏頭賦》的詩集,專收藏頭詩二百多首,可謂洋洋大觀。《文友雅集》也有各種體式的詩作,都體現了形式的趣味性。
如果說榮春大哥的詩有什么不足之處,我以為是一個詞牌之下寫體式相同的詩,語勢略顯單調,缺少應有的變化,許多詩句式太一樣,閱讀上產生定式,新意不足。個人感受,說出來,僅供參考。
敖榮春是一位有追求的詩人和攝影藝術家,他的詩和攝影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大興安嶺地區(qū)極有歷史意義的文化現象,他的成就值得珍視。大山、森林、邊陲、林都,都是不可忽略的詩意風景,是地域文化的大境界。他整個工作和寫作生涯幾乎都是在“雪嶺”堅守,直到如今退休多年,仍是筆耕不輟,他的大興安嶺題材的詩歌和攝影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雪域林地獨特的文化精神風貌,在大興安嶺的發(fā)展進程中是一道耀眼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