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槍—小巧靈活、便于隱藏;沖鋒槍—火力兇猛、射擊精度高;兩者原本在戰(zhàn)場上各司其職??刹恢獜氖裁磿r候起,各國軍方異想天開,要求設計師將二者優(yōu)點結合起來制造出一類新槍。于是沖鋒手槍誕生了,它究竟是何方神圣?我們一起看看吧。
異軍突起
第一款用“沖鋒手槍”命名的槍是西班牙BH公司的MM31,誕生于1926年。乍一看,很多軍迷應該會覺得MM31有點兒眼熟,它前半部分的外形簡直和毛瑟C96半自動手槍一模一樣,也就是抗日劇中常提到的“盒子炮”,后半部分是一截木制槍托??此浦皇鞘謽屌c槍托強行混搭在了一起,這就能搞出新名堂?
是,也不是。MM31不只是給手槍加了槍托,還增加了可調節(jié)射速的快慢機,以便射手針對不同作戰(zhàn)需求切換射擊模式。為提升火力持續(xù)性,MM31還將毛瑟C96原本的固定彈倉改為了容彈量更大的可拆卸式彈匣。
身材輕巧易攜帶,射速可調子彈多,鑒于MM31的各項設計都考慮得挺周到,之后誕生的沖鋒手槍基本都沿用了它的設計理念。
巧遇“伯樂”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沖鋒手槍終于有機會一展身手??珊镁安婚L,因為沖鋒手槍連續(xù)射擊時槍口容易上跳,即使加裝了槍托,也很難保證射擊精度。所以西方各國軍方都未大規(guī)模采購。直到?jīng)_鋒手槍家族的“新秀選手”——毛瑟M1932(毛瑟C96沖鋒手槍型)被出口到中國,沖鋒手槍才算有了用武之地。
擅長敵后作戰(zhàn)的八路軍戰(zhàn)士在使用毛瑟M1932時,通常將槍身水平放置,依靠連發(fā)射擊時槍口的上跳運動,讓該槍化身“戰(zhàn)場掃帚”消滅敵人。就這樣,解鎖新射擊姿勢的M1932,徹底帶火了整個沖鋒手槍家族。
輝煌時刻
二戰(zhàn)后,沖鋒手槍雖然沒能徹底解決槍口上跳的問題。但是,它找到了比陣地戰(zhàn)更適合它的新戰(zhàn)場。眾所周知,特種部隊擅長人質解救和室內反恐,常常需要在狹小的空間內交火。在那樣的情況下,步槍威力太大,沖鋒槍不夠隱蔽,手槍容彈量太小,為此他們決定選用沖鋒手槍作為主要進攻武器。就這樣,沖鋒手槍總算迎來了輝煌時刻。
黯然退場
可是沒等沖鋒手槍高興太久,20世紀末隨著凱夫拉防彈衣的流行,沖鋒手槍裝備的9毫米口徑手槍彈在面對全副武裝的敵人時,便顯得力不從心了。所以,隨著性能更好的單兵防衛(wèi)武器(PDW)誕生,沖鋒手槍最終還是告別了軍武江湖。
不過,這倒并不是沖鋒手槍家族的真正大結局。如今,不少沖鋒手槍憑借獨特的外形,已經(jīng)成為國外槍迷們爭相收藏的對象。還有不少槍迷感嘆:要不是軍隊拋棄了它,自己怎么有機會收集到這些“寶貝”呢?看來,沖鋒手槍又在另一個舞臺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啦!
沖鋒手槍集錦
伯萊塔93R
伯萊塔93R射擊模式有單發(fā)及三發(fā)點射可選擇。名稱中的“9”代表9毫米口徑,“3”代表第三款型號,而“R”代表raffica,意大利語意為“凌空”“陣風”和“爆發(fā)”。
VP70
該槍是H&K公司推出的一款沖鋒手槍,槍身由聚合材料制造,裝上槍托后可以進行三發(fā)點射。“VP”代表“Volkspistole”,德語中意為“人民手槍”。
MPA57
該槍是美國杰作武器公司推出的一款沖鋒手槍,口徑為5.7毫米。為抑制槍口上跳,其槍身頂部安裝有防跳排氣孔。
GSG-5P
該槍是美國戰(zhàn)術進出口公司在德國H&K公司定制的一款口徑為5.56毫米的沖鋒手槍,主要客戶為執(zhí)法機構。
WZ63
該槍是波蘭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chǎn)的自衛(wèi)武器。最典型的特征是槍口裝有防跳器,把防跳器頂在硬物上可以實現(xiàn)單手上膛。
APS
該槍由蘇聯(lián)設計師斯捷奇金于1948年開始設計,1951年裝備蘇軍,是世界上唯一一款被列為制式軍用裝備的沖鋒手槍。
格洛克G18
該槍是格洛克G17手槍的改進型,僅供特種部隊使用,能夠通過快慢機調節(jié)射擊模式,全自動狀態(tài)下,理論射速高達1200發(fā)/分。
CZ75沖鋒手槍型
該槍是在CZ75半自動型手槍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一款沖鋒手槍,扳機前的備用彈匣能夠當作握把使用。
MDP-9
該槍是美國昂斯塔特武器公司的最新式?jīng)_鋒手槍。槍身經(jīng)過黑色氮化處理,具有耐磨、耐腐蝕、在強光下不反光等特點。同時,為踐行配件模塊化理念,還安裝有槍械導軌。
柯爾特SCAMP
該槍是柯爾特公司在1969年設計的一款用以取代M1911A1手槍的沖鋒手槍,但由于射擊模式單一(只能三發(fā)點射),未被美軍采購。
CZ91S
該槍優(yōu)勢在于體積小,可單手握持發(fā)射,容易隨身攜帶。因外形酷似Vz.61蝎式?jīng)_鋒槍,因此也被槍迷戲稱為“迷你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