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途遠
《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是法國現實主義印象派畫家米勒1848年完成的一幅作品。從創(chuàng)作至今,這幅作品一直充滿了神秘色彩:先是在儲藏時離奇變成了《牧羊圖》,隨后在米勒逝世一百周年紀念的展覽上造成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館長和女兒的死亡。一時間,圍繞這幅畫的是是非非甚囂塵上,美國和法國方面組織專家運用高科技手段,試圖還原事情真相……
離奇失竊
1984年5月2日,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里人頭攢動。為紀念法國現實主義印象派畫家米勒逝世一百周年,博物館館長莎菲婭特意組織了一場展覽。除了向全球征集米勒的作品外,她還從展覽館塵封的藏品室翻出了米勒的作品《牧羊圖》。
藏品管理室的威克斯提醒莎菲婭,這幅畫儲藏至今都沒有動過,據說其中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地方。莎菲婭哈哈大笑,在她看來,這不過是一幅再正常不過的畫作。展覽開始后,看著蜂擁而至的觀眾,莎菲婭早把威克斯的提醒忘到九霄云外。
5月5日下午6點,莎菲婭14歲的女兒卡琳娜來博物館等她回家。她看母親忙著整理被觀眾弄歪了的畫框,就獨自一人在大廳里看畫。卡琳娜不經意間來到了那幅特別顯眼的《牧羊圖》畫前,看著看著,她忽然一聲尖叫,口吐鮮血,昏倒在地板上。
接到保安通知的莎菲婭第一時間趕了過來。眼前的情景讓她驚呆了,只見女兒蜷縮著躺在地上,嘴角還不斷冒出血來。莎菲婭搖晃著女兒,但她沒有絲毫反應。幾分鐘后,救護車呼嘯而至,將卡琳娜送往醫(yī)院。
慶幸的是,卡琳娜被搶救過來,但失去了語言能力。莎菲婭不知道女兒得了什么急癥,著急得不知所措,醫(yī)生連忙安慰她說:“卡琳娜可能是受到了驚嚇,嚴重刺激到她的大腦神經,使她產生暫時的語言障礙,或許等兩天就會好了?!?/p>
然而4天過去,卡琳娜依然沒有恢復語言功能。醫(yī)生們也檢查不出原因,只能勸莎菲婭再耐心等幾天:“您別哭,還是讓您女兒好好安靜一會,同時讓她想一想,她究竟看到了什么。”
看著女兒靜靜地躺在床上,莎菲婭突然想起了威克斯當初的警告。
“難道那幅畫真的有怪異之處?”帶著疑問,莎菲婭回到博物館的資料室,在布滿灰塵的資料袋里找到了《牧羊圖》的相關記錄。這一看,莎菲婭后背冷汗直冒:米勒在20歲時創(chuàng)作了《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之后這幅作品一直被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收藏并在1848年被展覽。然而50年后,當館長卡爾再次打開畫作,卻驚訝地發(fā)現《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變成了《牧羊圖》!
卡爾第一時間報了警,可警方調查之后,卻把卡爾列為了最大嫌疑人。警方認為他監(jiān)守自盜,然后移花接木,用《牧羊圖》替換了《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從而騙取高額保費??栍X得十分冤枉,他對警方辯解說:“《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在1848年展出后就一直收藏在博物館,用一個很堅固的鐵箱裝著,鐵箱上一共有3道密碼鎖,要想打開鐵箱,3名保管人員必須同時到場。不僅如此,放置鐵箱的專用地下室沒有窗戶,只有通過3道鐵門才能進入,而銅鎖鑰匙分別由3人各持一把?!?/p>
卡爾的解釋也有幾分道理。但是作為博物館館長,這么名貴的畫作被人偷梁換柱,他難辭其咎。法院沒有宣判,卡爾就一直被囚禁著,幾年后他不幸感染重疾病死獄中??柸ナ?,警方借坡下驢,把《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變成《牧羊圖》的責任全部推到他的身上。
“《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怎么可能變成《牧羊圖》?”莎菲婭了解博物館的管理制度,深知移花接木的事情絕不可能發(fā)生。更讓莎菲婭困惑的是,收藏《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是在1848年,而《牧羊圖》的創(chuàng)作是在1870年,兩幅畫之間有著至少22年的時間差。
莎菲婭忽然想到,與米勒同時期的畫家大多經濟拮據買不起畫布,他們會在原畫作上再繪制其他作品。可《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一直被博物館保存,唯一的可能就是在這段時間,米勒曾經把畫作借回去過,然后在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偷龍轉鳳。而作為博物館館長的卡爾是知道這件事情的,他之所以緘口不言,完全是為了炒作《牧羊圖》的神秘色彩。
再起命案
當然這一切都是莎菲婭的猜想。要想證實這種想法,她還需要獲得更為直接的證據。為此莎菲婭從博物館的數據庫里調取了這幅畫的全部資料,然而并未從中發(fā)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正當莎菲婭一籌莫展時,醫(yī)院那邊傳來了好消息。
莎菲婭忙趕到醫(yī)院,醫(yī)生告訴她,卡琳娜的精神狀態(tài)好了很多,而且還能斷斷續(xù)續(xù)地說話。在莎菲婭的引導下,卡琳娜描述了當時的情況:“我在那幅《牧羊圖》上,并沒有看到牧羊女,而是看到了一個血腥的場面。畫面上是血淋淋的手足和頭顱,我還聽見了他們的慘叫聲……對了,那畫上似乎有一個標題叫《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
莎菲婭驚呆了,女兒怎么會從《牧羊圖》上看到《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的畫面情景呢?雖然自己曾經給女兒講過《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這幅畫,但她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在看《牧羊圖》時想起另一幅畫呀。莎菲婭再想再一次詳細詢問時,卡琳娜再次出現了語言障礙。
莎菲婭期待著女兒能快點好起來,可是一個星期后她卻接到了噩耗:夜里,卡琳娜突然發(fā)出尖利的驚叫,隨后離開了人世。
女兒的離開讓莎菲婭悲痛欲絕,她責備自己當初不聽威克斯的提醒,以至于釀成這樣的悲劇??紤]再三,莎菲婭決定提前結束《牧羊圖》的展覽。
6月1日上午,莎菲婭憂心忡忡地來到《牧羊圖》前,她要仔細看看這幅奪去女兒生命的名畫上究竟有沒有恐怖駭人的血腥一幕。誰知她看著看著,女兒曾描述過的那些情景果然在畫面上重現!同時莎菲婭也聽到了那種凄慘的嚎叫。就在她被嚇蒙了的一剎那,突然一道刺眼的藍光閃了一下。她只覺得兩眼一陣刺痛,爾后便昏然倒地,失去知覺。
工作人員把莎菲婭送到了醫(yī)院。彌留之際,莎菲婭滿臉驚恐。
接連發(fā)生兩起命案,博物館報了警,警方成立了專案組。專案組負責人達夫斯基了解了案件的來龍去脈之后陷入沉思,之前他曾經接觸過畫作殺人的案子,最后調查結果是畫作的顏料存在輻射,讓人產生幻覺,從而導致事故發(fā)生??墒窃诨灹恕赌裂驁D》的顏料之后,并沒有發(fā)現放射性物質。
就在達夫斯基一籌莫展時,莎菲婭的助手向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兩個月前,莎菲婭曾經到醫(yī)院看病,她曾經問莎菲婭得了什么病,莎菲婭警告她不要把自己看病的事告訴任何人。
根據莎菲婭助手提供的線索,達夫斯基趕到莎菲婭當初看病的醫(yī)院。在醫(yī)院提供的材料中,達夫斯基驚訝地發(fā)現莎菲婭患有精神分裂癥,她千方百計隱瞞病情,為的是不希望博物館以此為由辭退她而沒有生活來源。
“如果莎菲婭是由于某種原因的刺激引發(fā)疾病以至于殞命,那么卡琳娜的死亡又如何解釋呢?難道卡琳娜遺傳了莎菲婭的疾???”達夫斯基大膽猜測。很快,科琳娜的基因分析結果出來了,其中果然存在精神分裂癥的致病基因。
至此,達夫斯基勾勒出兩人接連殞命的可能:卡琳娜受到母親的耳濡目染,對各種名畫感興趣。日常中,莎菲婭給女兒講述了《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的畫面內容,當天她站在畫作面前觀看時,可能是受到《牧羊圖》畫面或者顏色的刺激,她腦海里已有的《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畫面使她產生幻覺,并造成了精神分裂癥的發(fā)作。而莎菲婭的離開,一方面是因為女兒臨終的描述深入腦海,加上受到《牧羊圖》畫面的刺激,從而出現了《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的畫面情景。
對卡琳娜和莎菲婭的遺體尸檢,印證了達夫斯基的判斷。原來母女兩人都患有心臟病,突然的刺激,導致精神分裂癥和心臟病發(fā)作,從而相繼去世。由于之前畫作離奇地從《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變成了《牧羊圖》,更多人先入為主地認為是畫作殺了母女倆。
莎菲婭母女去世的原因找到了,可當初《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變成了《牧羊圖》又是怎么回事呢?
盡管這已經不是達夫斯基的調查任務了,可是他還是充滿了興趣。他是米勒的瘋狂粉絲,收藏了不少米勒作品的復制品,如果能找到從《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變成了《牧羊圖》的原因,也算是達成了自己的心愿。
真相揭開
達夫斯基知道,自己單干很難找到答案,為此他向FBI提出了求助申請。FBI同意并聯系了法國專門研究米勒作品的機構。
按照計劃,達夫斯基決定朝著《牧羊圖》是《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原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方向著手調查。這個計劃要解決的問題是,米勒是如何把畫作從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取出,又是如何在原作品上繪制《牧羊圖》的。達夫斯基走訪美國多家圖書館,翻閱有關米勒的文章,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法國方面從19世紀中葉的繪畫顏料入手,判斷出《牧羊圖》上所用的顏料均產自19世紀70年代,且其中不存在1848年前繪制顏料的殘余,也就是說,《牧羊圖》不可能是《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作品上的再創(chuàng)作。
既然不存在再繪制的情況,那么《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這幅作品又去了哪里?難道真是卡爾監(jiān)守自盜,從保險公司騙取了巨額的保費?可即便如此,那《牧羊圖》又是怎么進入博物館的藏品庫的呢?一連串的疑問,從達夫斯基的腦海里升騰起來。
達夫斯基反復思忖。按理說,作為博物館館長,卡爾不可能不知道內情,他只要向警方承認,根本不用把自己的余生交代在監(jiān)獄里。
就在達夫斯基百思不得其解時,法國方面的調查獲得了進展。當年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得到《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之后,確實向保險公司進行了高額的投保??甚柢E的是,在《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丟失之后,博物館并未第一時間告知保險公司。后來保險公司以畫作被卡爾等人監(jiān)守自盜拒絕賠付,卡爾沒有辯解和申訴,直到死于獄中。
案件至此再無進展。2010年,達夫斯基在遺憾中退休,開始享受晚年生活。
2021年元月的一天,達夫斯基打開電腦,一封署名為科比萊恩的郵件彈了出來,信件內容是幾張書頁的照片??票热R恩在信中說,他是警局新來的探員,在聽說達夫斯基的事跡后,想起家中藏有半本殘書。這是半本上世紀70年代的米勒傳記,本來已經準備出版,但是由于涉及到米勒的諸多隱私,最后取消了上市。
看著書頁上的內容,所有縈繞在達夫斯基心中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
原來米勒覺得當年創(chuàng)作的《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有諸多不足,于是向博物館申請“召回”進行完善。作為館長的卡爾擔心畫作從美國輾轉到法國風險太大,于是拒絕了米勒。米勒沒有放棄,他親自來到美國,并向卡爾保證畫作不會有風險。米勒親自上門,卡爾難再推托,況且博物館還希望收錄米勒的更多作品,只好冒一次風險。
可是卡爾的擔心變成了現實。在米勒“召回”《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之后,工作室發(fā)生了一場大火,作品被焚燒殆盡。自知理虧的米勒向卡爾提出,他會另外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作為補償??枔酿^長的位置不保,只好答應米勒的提議??擅桌找煌显偻?,直到1878年才完成《牧羊圖》的繪制??柭摵瞎ぷ魅藛T,神不知鬼不覺地將《牧羊圖》放到了當初《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儲藏柜里。然而千算萬算,當博物館準備在展覽上展示這幅作品時,卡爾的行動敗露了。
當初卡爾答應米勒不向外界曝光《被囚于巴比倫的猶太人》被換成《牧羊圖》的經過,因此他只能緘口不言??吹接嘘P《牧羊圖》的報道充斥各大媒體的頭條時,卡爾覺得這是一個宣傳博物館和《牧羊圖》的好機會,于是他把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直到在獄中重病,也對當年的內情只字不提。
達夫斯基思緒萬千,為了名聲,米勒不能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過失,而是讓卡爾背了黑鍋。而卡爾為了維護博物館和米勒的名聲,竟然不惜犧牲名譽和生命,真是讓人唏噓。
各種陰差陽錯,成就了《牧羊圖》的神秘色彩,后來引發(fā)的《牧羊圖》“殺人”事件,不過是這種神秘色彩的延續(xù)。如今,《牧羊圖》靜靜地躺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收藏室的鐵箱子中,只不過它再也沒有了殺人的魔力。
編輯/張 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