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
前不久,我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一組表情包:小學時的夢想——考上清華北大;中學時的夢想——考上重點大學;高考前——上個本科;大學時——順利畢業(yè)。看到這組表情包,回憶起我的十年寒窗,不由得感慨萬千。
高三那年,眼看著幾次模擬考試的成績都低于一本線50分,我知道自己的“別人家的孩子”光環(huán)徹底消失了,這讓當年很不屑地說“大不了就讀家附近的××大學(其實是所‘雙一流大學)”的我被狠狠地打臉了。所幸,我的高考算是超常發(fā)揮,最終的高考成績低于一本線20分。
在填報志愿的時候,由于我那時不了解志愿填報技巧,也不重視志愿填報,認為以自己的分數(shù)肯定能被第一志愿院校錄取,因此后面幾個志愿院校都是隨便填的。沒想到第一志愿院校沒錄上,而是被第二志愿院校錄取了。第二志愿院校是省內的一所平平無奇的二本學校,并且不叫“大學”,而是叫“××學院”。收到錄取短信后,我狠狠地哭了一場,悔不當初亂填志愿,但又沒有復讀的勇氣,無奈之下只能接受現(xiàn)實。
開學之后,一個一個打擊接踵而至:學校的校園面積比我的高中大不了多少,而且學校的校區(qū)較多,學生經常要在幾個校區(qū)之間來回跑;宿舍沒有獨立衛(wèi)浴,更不用說空調。更重要的是,盡管學校身處省會城市,但由于自身的優(yōu)勢不夠突出,在擁有眾多院校的省會城市中并不受重視,因此獲得的優(yōu)質資源和活動經費都很少,比如隔壁大學每年都有集體去省外研學或者采風的活動,而我們學校的學生只能在校學習;比如我們學校沒有保研資格;比如我們學校的國家獎學金名額很少……
“化腐朽為神奇”
許多人說,大學真正靠的是自己,其他外部條件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的確,無論是在重點大學還是普通大學,個人的努力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盡管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化腐朽為神奇”,但是我堅信“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只要把自己做到極致,就算最終無法得到滿意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也一定能收獲成長。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學校的“標簽”,那么我們唯有改變自己,在普通院校中,讓大學生活充實而精彩。
·學業(yè)績點是基礎·
在學業(yè)方面,由于我就讀的專業(yè)是學校的王牌專業(yè),因此在師資配備上,我們專業(yè)許多課程的老師都是重點大學畢業(yè)的博士,和這些優(yōu)秀的老師們一起學習,真的讓我大受啟迪。我們專業(yè)課老師的授課方式更像是講故事,很少完全按照課本來講課,有時我們會出現(xiàn)無法跟上老師的授課思維的情況。因此在每節(jié)課開始之前,我都會預習功課。課上老師會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書籍,于是學校圖書館便是我課后常去的地方。由于我平時認真聽課,因此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當周圍的同學都在通宵達旦地復習一個學期的內容時,我已經優(yōu)哉游哉地洗漱完畢睡覺了。最終,我的專業(yè)成績連續(xù)三年都在本專業(yè)排名前五。
或許有人會覺得大學功課只要不掛科就行,認為讀大學最重要的是拓展人脈和鍛煉實踐能力,特別是在普通本科院校中,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其實,學習能力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基礎,唯有基礎打牢了,你才能在工作中穩(wěn)扎穩(wěn)打;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才能跟得上對方的思維節(jié)奏,讓自己“有話可說”。
·實踐能力并重·
人們都說大學是個小社會,這是因為在大學中會有各種社團,而且?guī)缀跞繉W生自己運作,十分考驗學生的組織行為能力。由于我們學校無法保研,而考研的風險太大,因此為了畢業(yè)后能夠更好地走進社會,在大學期間,我加入了好幾個社團,并擔任社團和班級的干部,以此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但到了大二時,我們的學業(yè)日益繁重,在一邊寫著各種課程論文,一邊忙于兩個社團和班級事務的時候,我有好幾次都差點崩潰。還好最終我堅持了下來,算是給社團生活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憑借這些社團活動的經歷,我在大四時成功獲得了“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榮譽。在求職應聘中,憑借“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獎狀,我成功通過了一家大型企業(yè)的初選;憑借豐富的社團活動經驗,我在工作中能夠迅速進入狀態(tài),并能夠準確地領悟領導的要求。
·專業(yè)比賽不能落·
除了主攻學習,我還積極參加一些和專業(yè)相關或者對未來找工作有幫助的比賽。雖然我們學校并沒有多少“含金量高”的比賽,只有一些院級比賽和社團組織的比賽,比如專業(yè)知識競賽、教師技能大賽等,但是“螞蟻再小也是肉”,這些小比賽也能鍛煉自己對專業(yè)知識的應用能力,檢驗自己在大學期間是否學有所成,因此這些比賽我都積極參與。
·考證,多一個選擇·
在大學里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考證。除了必考的英語四級,我們專業(yè)并沒有什么“非考不可”的證,但是多考一個證可以讓自己在選擇職業(yè)的時候多一條路,特別是普通本科院校缺少了“雙一流”大學的標簽,畢業(yè)生在求職的時候可能會面臨一些坎坷,因此我們每個學生都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行。
在大學期間,我考過了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普通話二甲以及教師資格證和秘書證,順便還考了駕照。當然,證書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你有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考一個“敲門磚”證書就足夠了;如果你暫時不知道未來想做什么,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多考幾個和自己專業(yè)相關的證書。不過最后,我的工作沒有用到以上任何一個證書,但未來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測,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從容應對未來各種風霜雨雪。
·考研,再啟新征程·
對于沒有考上心儀大學的同學來說,考研絕對是改變命運的一個途徑,但這條路絕對不是坦途,需要耐得住辛苦和寂寞,擁有突出的學習能力和一定的運氣。相比考研,保研的壓力會小一些。因此,同學們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一定要核實學校是否有保研資格。
我的考研計劃就受到了突發(fā)狀況的影響。在大四開學后不久,已經選好考研專業(yè)和院校、開始復習的我突然身體不適,不得不回家休息了兩個月,導致考研失敗。但所幸,由于之前做好了兩手準備,因此我順利地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如愿以償”了。
雖有遺憾,但努力可以成就精彩
關于沒有考上重點大學這件事,是讓我抱憾終身的事情,但是人生那么長,這輩子總會碰上大大小小的遺憾。人生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路,選擇不同的岔路就能看到不同的風景,每一種風景都有它獨特的魅力,需要我們細細品味。來到這所學校正是如此。在這里,我得以認識這座從未來過的城市,得以認識熱情善良的室友和同學,擁有這四年獨一無二的記憶,這是其他院校所無法代替的回憶。
或許有人會說,普通院校的學生,普通畢業(yè)就好了,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比得上名校學生的。于是一些人就在普通大學中自暴自棄。的確,重點大學在綜合實力、學術資源和求職方面存在優(yōu)勢,但這并不是普通院校學生妄自菲薄的理由。因為你還有無數(shù)種可以改變命運的方式,唯獨不是自暴自棄。
大四那年,我們學校也憑借自身的努力,從“學院”變成了“大學”,我們這屆學生也成為學校第一批“大學畢業(yè)生”。你瞧,哪怕事情已經塵埃落定,可誰說沒有轉圜的余地?學校沒有放棄升格大學,我也沒有放棄提升自己。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環(huán)境都不能放棄努力,這就是我的大學四年教會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