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王 婧 劉嗣同 武 昕(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科,沈陽 110000)
外陰硬化性苔蘚(vulvar sclerosing lichen,VLS)是婦科常見的一種慢性難治性疾病,表現(xiàn)為女性外陰瘙癢、皮膚色素脫失、萎縮,嚴重者出現(xiàn)尿道口和陰道口狹窄,惡變率為2%~4%[1]。目前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自身免疫、感染、性激素和遺傳有關,也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因此,探討VLS發(fā)病機制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因其真皮內可見大量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故多數學者認為它是一種與自身免疫有關的疾病[1]。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VLS中促炎因子干擾素-γ、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介素-1,2等明顯增多,而抗炎因子研究較少(IL-10)在VLS中表達情況尚未見報道[2-3]。Toll樣受體(TLR)是連接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橋梁,TLR廣泛分布于多種細胞表面,其中TLR-2表達范圍最廣,TLR-2主要存在淋巴細胞、漿細胞和樹突狀細胞表面,TLR-2通過影響T輔助細胞1(T helper cell1,Th1)和T輔助細胞2(T helper cell 2,Th2)的平衡,引起IFN-γ分泌降低,IL-10分泌相對升高,來抑制免疫反應[4-5]。前期本課題組檢測到淋巴細胞CD4、CD8在VLS中真皮層明顯增多,而樹突狀細胞在VLS形成和發(fā)展作用如何?TLR2和IL-10是否表達異常,與病變關系如何?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討TLR2、IL-10 mRNA和樹突狀細胞在VLS病變形成中作用。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至2018年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婦科手術或活檢的VLS標本50例(早期和進展期各25例),外陰正常皮膚(源于外陰整形手術切除的正常組織)15例。部分福爾馬林溶液固定用于免疫組化實驗;部分新鮮標本-80℃保存,用于PCR實驗。所有標本診斷均經2位病理醫(yī)生證實。本研究已通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
1.1.2 主要試劑 鼠抗人CD1α單克隆抗體、通用S-P超敏試劑盒(福州邁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miRNeasy Mini Kit試劑盒(德國Qiagen公司);β-actin、IL-10、TLR2引物(美國Invitrogen公司);A5001反轉錄試劑盒及A6001 Real Time PCR試劑盒(美國Pro?mega公司)。
1.2 方法
1.2.1 免疫組化檢測4μm石蠟切片,脫蠟至水,枸櫞酸緩沖液熱抗原修復,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對CD1α細胞進行染色。滴加過氧化物酶阻斷溶液(試劑A)室溫下孵育10 min,正常非免疫動物血清(試劑B)室溫下孵育20 min,再加一抗(CD1α單抗1∶100),37℃孵育1 h,生物素標記的二抗(試劑C)室溫下孵育30 min,鏈霉菌抗生物素-過氧化物酶溶液(試劑D)室溫下孵育30 min,DAB呈色后蘇木素復染。以PBS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切片脫水后封片保存。
1.2.2 PCR檢測
1.2.2.1 總RNA的提取 使用miRneasy Mini Kit試劑盒抽提全部30例標本組織RNA,操作按說明書進行,RNA樣品保存于-80℃冰箱。
1.2.2.2 RNA的逆轉錄 ①取一定量模板RNA加入引物。②模板RNA與引物的混合物,70℃、5 min預變性,完成后取出置于冰上。③配置RT-Mix,向每個樣品管加入10μl RT-Mix,見表1。④設置反轉錄程序,包括退火(25℃,5 min)、延伸(42℃,60 min)、逆轉錄酶失活(70℃,15 min)三步。程序完成后得到cDNA,并存于-20℃冰箱,(按照promega A5001試劑說明書操作)。
表1 RT-Mix具體配置方法Tab.1 Specific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RT-Mix
1.2.2.3 RT-PCR(按照promega A6001試劑說明書操作)①按表2配置PCR反應混合液,并分至各反應管,然后加入2μl模板。②反應體系加入96孔板,加蓋光學封口膜,離心后放入ABI 7900HT熒光定量PCR儀,PCR反應條件為:95℃2 min,95℃15 s,60℃60 s,40個循環(huán),實驗重復3次。③完成RTPCR后對其溶解曲線進行分析,并結合瓊脂糖分析PCR產物是否特異。分析PCR反應曲線,所得出的數據按2-ΔΔCT法計算出基因表達的相對量。本實驗涉及的引物,β-actin由Invitrogen公司設計,具體引物如下,見表3。
表2 PCR反應混合液具體配置方法Tab.2 Specific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PCR reaction mixture
表3 引物列表Tab.3 List of primers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版軟件進行統(tǒng)計數據的分析,實驗數據用±s表示,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D1α陽性細胞在VLS中的表達CD1α陽性細胞光鏡下:在正常皮膚中平均(14.0±5.8)個,在早期VLS中平均(18.4±7.7)個,兩者無統(tǒng)計學上差異(P>0.05)。在進展期VLS中平均(28.6±3.2)個,與正常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圖1。
表4 CD1α陽性細胞在VLS中的表達(±s)Tab.4 Expression of CD1αpositive cells in VLS(±s)
表4 CD1α陽性細胞在VLS中的表達(±s)Tab.4 Expression of CD1αpositive cells in VLS(±s)
Note:Compared with healthy vulvar skin,1)P<0.05.
Number 14.0±5.8 18.4±7.7 28.6±3.21)Groups Healthy vulvar skin Early VLS Advanced VLS n 15 25 25
圖1 CD1α陽性細胞在VLS中的表達Fig.1 Expression of CD1α-positive cells in VLS
2.2 TLR2、IL-10 mRNA在VLS中的表達TLR2的mRNA表達量在早期VLS為1.34±1.27,與正常皮膚(1.65±0.84)相比無統(tǒng)計學上差異(P>0.05)。但在進展期為3.97±0.79,與正常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IL-10的mRNA表達量在早期VLS中為1.09±0.89,與正常皮膚(1.08±0.36)相比無統(tǒng)計學上差異(P>0.05)。在進展期VLS為2.93±1.04,與正常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差異(P<0.05,見表5)。
表5 TLR2和IL-10 mRNA的相對表達量(±s)Tab.5 Relative expressions levels of TLR2 and IL-10 mRNA(±s)
表5 TLR2和IL-10 mRNA的相對表達量(±s)Tab.5 Relative expressions levels of TLR2 and IL-10 mRNA(±s)
Note:Compared with healthy vulvar skin,1)P<0.05.
IL-10 1.08±0.36 1.09±0.89 2.93±1.041)Groups Healthy vulvar skin Early VLS Advanced VLS TLR2 1.65±0.84 1.34±1.27 3.97±0.79
目前病理學上將VLS分為兩種類型:早期和進展期。早期可見棘層輕度不規(guī)則的增厚,真皮淺層水腫,大量的淋巴細胞浸潤,無明顯的均質帶;進展期可見表皮角質層增厚,棘層細胞減少,基底細胞液化,真皮淺層膠原纖維變性形成均質帶,其下伴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6]。兩種病理改變是否存在一個演變的過程,形成機制是否相同,尚不清楚。TLR屬于廣泛模式識別受體,是連接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橋梁。TLR廣泛分布于多種細胞表面,但主要表達于和宿主防御功能有關的細胞,如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樹突狀細胞、淋巴細胞等。TLR識別內外源性配體后可激活多種信號轉導途徑,促進細胞因子產生,調節(jié)機體免疫應答[7]。TLR中TLR2表達范圍最廣,其胞外段可識別病原危險相關分子模式(PAMPS/DAMPS)分子。通過跨膜結構將信號轉入細胞內,經由髓樣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依賴信號傳導途徑和MyD88非依賴信號轉導途徑產生復雜的級聯(lián)信號反應導致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轉錄因子活化,介導細胞因子的分泌,參與免疫調節(jié)和誘導后天免疫功能的啟動。TLR2通過影響Th1和Th2的平衡,引起INFγ分泌的降低,IL-10分泌的相對升高,來抑制免疫反應[4]。激活TLR-2可以促進T細胞產生TLR-2依賴的IL-10,并促進Treg細胞生成[8]。文獻報道TLR2/TLR1異質二聚體是CD4+T細胞上的一種協(xié)同調控受體,在本課題組前期實驗中已檢測出CD45RO+T細胞(記憶性CD4+T細胞)在VLS中表達增加,且進展期增加更明顯[7]。提示增多的CD4+T細胞表面的TLR2可能也增加,導致IL-10分泌增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VLS早期TLR2和IL-10 mRNA表達略增加,與正常外陰皮膚相比無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而進展期TLR2和IL-10 mRNA表達明顯高于正常,有統(tǒng)計學上差異。提示進展期TLR2和IL-10 mRNA增加與CD4+T細胞增加有一定相關性。樹突狀細胞是皮膚中一種抗原提呈細胞,是啟動、調控和維持免疫應答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可通過TLR-2通路被激活,從而釋放一些細胞因子如IL-10和TGF-β等。活化的樹突狀細胞極化Th0細胞至Treg細胞,顯示樹突狀細胞中TLR-2依賴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9]。本研究發(fā)現(xiàn)CD1α標記的樹突狀細胞在VLS中表達增加,早期沒有統(tǒng)計學上差異,進展期增加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TLR2和IL-10 mRNA在VLS中表達增加呈正相關,進一步證實進展期TLR2和IL-10 mRNA增加與樹突狀細胞增多有一定的相關性。還有文獻報道:TLR2與巨噬細胞的結合被發(fā)現(xiàn)可以介導IL-10的產生[9]。本課題組前期實驗中還檢測到VLS中CD68+細胞(巨噬細胞)增多,進展期增加更明顯,與早期相比有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8]。本研究中TLR2和IL-10 mRNA在進展期也增高,進一步提示TLR2和IL-10 mRNA增加與巨噬細胞增多有一定相關性。綜上所述,在VLS進展期CD4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增加,可能促使其表面活化的TLR2增多,因此,以上細胞產生的IL-10增加。IL-10是體內重要的炎癥反應抑制因子,通過下調TNF-α、IL-1、IL-6、IL-12、IFN-γ等細胞因子及單核巨噬細胞上MHCⅡ類分子的表達,控制炎癥反應的強度及抑制免疫反應[10-11]。IL-10是CD4+CD25+Treg細胞的重要免疫調節(jié)因子,誘導CD4+CD25+Treg細胞增多,抑制免疫反應,在VLS的早期IL-10無明顯增加,而進展期IL-10明顯增多,與TLR2及其相關細胞增多有相關性[12]。進一步提示在VLS進展期存在免疫抑制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