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魯蔬公司董事長梁付生的三農情結"/>
□ 通訊員 李德忠 楊鵬
2021年2月15日,大年初四,當人們還在歡度春節(jié)時,山東種業(yè)集團魯蔬公司董事長梁付生和公司3名授粉骨干,已踏上奔赴海南三亞的列車。時令不等人,他們要趕在二十四節(jié)氣的雨水前,去“巡視”日夜牽掛親手定植在“種子搖籃——國家南繁基地”的那些“小可愛們”,并完成掛果前的授粉任務。
一個月前,為加快公司西甜瓜系列新品種的繁育進程,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梁付生,每天吃著豆子飯,睡著木棍床,在南繁基地臨時搭建的板房里,封閉式度過了充滿艱難困苦而又激情燃燒的24天,終于在30多畝大棚里完成了公司新培育的569個西甜瓜品種定植。
這樣的事情和心境,在梁付生“育繁推”果蔬新品種的行程中,只是司空見慣的一例。大學畢業(yè)后,他撲下身子研究果蔬育種,每年都像候鳥一樣,東向吉林、南下海南、西進新疆、北上內蒙古,為實現(xiàn)種業(yè)強國夢奔波著。28年寒來暑往,他把科技興農情懷撒向每一片熱土,用青春和汗水詮釋著一名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的情懷和夢想,被譽為“果蔬戰(zhàn)線的拓荒?!?。
梁付生的辦公室中,疊放著一摞浸有汗?jié)n的草帽、一本本發(fā)黃的記錄本、一把沾有泥土的卷尺。用行家的話來說,這三大寶可是農業(yè)科研人員走埂下壟的“三大標配”。
梁付生在海南甜瓜育種基地觀察育種情況(攝影/楊鵬)
“心中裝著群眾,冷冰冰的任務就變成了有溫度的事業(yè)。我要把農業(yè)論文寫在廣袤大地上,讓科技之花惠及千家萬戶!”在山東農業(yè)大學求學時,梁付生立下了這樣的雄心壯志。1993年畢業(yè)后,他如愿以償來到聊城市莘縣燕店鎮(zhèn),做了一名普通的科技員。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梁付生,對此樂此不疲。每天到了需要觀察的時候,他便戴上草帽,拿上尺子和記錄本,深入農戶大棚、田間地頭,采取集中辦班、現(xiàn)場示范等多種形式,對瓜農進行技術培訓。
1995年,那時國內的蔬菜品種和技術大都依靠進口,愛琢磨的梁付生萌生了為當?shù)剞r民引進基質育苗工廠的想法。當時,基質育苗工廠在國內還是空白,梁付生堅信這項技術能有效解決農民的育苗和優(yōu)質種苗供應難題。技術引進、園區(qū)管理、產品銷售……“星星之火”很快燎原,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絡繹不絕?,F(xiàn)在,基質育苗工廠技術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成為瓜菜栽培和優(yōu)質種苗供應的標配性技術。
因心系農民又踏實肯干,梁付生被提拔為鎮(zhèn)長助理。他先后引進系列高檔西瓜“新一號”“小蘭”、甜瓜品種“狀元”“西薄洛托”,還有系列櫻桃番茄“圣女”等近10個優(yōu)良品種,形成了當?shù)剞r業(yè)的主導產業(yè),幫助和帶動近30萬農民走上致富路,帶動莘縣燕店鎮(zhèn)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香瓜生產基地,1996年被國家授予“香瓜之鄉(xiāng)”稱號。如今,該地區(qū)已成繼壽光之后的全國第二個蔬菜集散中心,帶動了整個產業(yè)鏈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
心中有情懷,肩頭有責任。1998年,正當上級要把梁付生提升為科技副鎮(zhèn)長時,他卻婉拒了,回到省城成了一名真正的農業(yè)科研工作者。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xiàn)農民富?!边@四句話一直是梁付生孜孜以求的行動指南。憑借著自己對設施農業(yè)的認識,梁付生從甜瓜、櫻桃番茄、無籽西瓜、禮品西瓜著手,20年間與人合作,共選育出五大類40多個果蔬品種,為豐富社會“菜籃子”“果盤子”作出了突出貢獻。先后指導省內外3000多個種植基地品種引進和栽培管理,引進西瓜品種豐甜、甜王,番茄品種圣女、千禧等50多個,栽培面積30多萬畝。
2015年,梁付生被任命為山東種業(yè)集團魯蔬公司總經(jīng)理?!班l(xiāng)村振興,對農民是一件大事,對種企是一場大考!考的是初心,考的是能力!”公司黨員大會上,梁付生和支部“一班人”一道,深入分析全省果蔬種業(yè)現(xiàn)狀和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圍繞“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進行產業(yè)布局,提出了5年之內讓“魯蔬”成為全省果蔬龍頭企業(yè)的規(guī)劃和設想。
種企競爭的核心是品種權。梁付生果斷提出“委托育種、聯(lián)合育種、買斷新品種”的新思路,展開“種業(yè)要發(fā)展,我們怎么干”思想大討論,迅速打破國企“等、靠、要”的陳風陋習,吹響了鄉(xiāng)村振興種企有責的奮進號角。具備科研成就又熟稔公司經(jīng)營的他,把目光投向山東大學、山東農業(yè)大學、中種集團等集聚優(yōu)勢人才的科研院所,結合蔬菜良種的選育、生產、加工、推廣和銷售,馬不停蹄地展開互惠互利的科企合作。
人勤地不懶,汗灑花更香。輔以高效配套的栽培技術,通過試種、選育和長期跟蹤,公司為合作伙伴和種植戶提供大白菜、西甜瓜、蘿卜、番茄等多個蔬菜優(yōu)良品種,其中“牛牌”大白菜成為全國大白菜的名牌產品;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4個,覆蓋了甜瓜和番茄兩個領域,3項新品種白菜育種取得全面突破,彌補南方核桃紋類型、北方耐寒、抗根腫病類型市場空白;牽頭選育的番茄“天正1567”躋身中國番茄頂端品牌,并成為遠銷俄羅斯的主流品種。
一直以來,不少蔬菜品種高度依賴進口,成為“狼來了”背景下的“種業(yè)之痛”。
“打好種業(yè)翻身仗,不僅要真心實意,更要千方百計!”2018年擔任魯蔬公司董事長以來,梁付生每年有大半年時間在地里,小半年時間在實驗室度過。他培育出的高品質甜瓜品種,如今作為公司的主流產品,支撐起了企業(yè)的半邊天。
在他的帶領下,公司涌現(xiàn)出一批實干型的專家。為了“天正1567”番茄的推廣,他與員工一道在40攝氏度以上的大棚中一待就是兩小時。通過兩年的布局,該品種年銷售在15萬袋以上,在云南、河南、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地成為主流產品,公司年銷售額增長11.33倍,品牌商標被評為2019年度山東知名品牌。
作為魯蔬掌門人,為解決“洋品種”的“卡脖子”現(xiàn)狀,梁付生南下北上、東求西聯(lián),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4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證書71個,如全部推廣開來,可產生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他帶領公司先后在壽光、昌樂、聊城建立13處品種示范基地,培育示范300多類果蔬品種;在南繁育種基地定植569個西甜瓜品種,可為海南、山東兩省提供優(yōu)質甜瓜種子3萬公斤,年推廣面積可達60萬畝。
創(chuàng)新服務三農,品質造福民生。2019年以來,梁付生帶領公司響應省委省政府扶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號召,在打造種業(yè)扶貧產業(yè)鏈條上,為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農科院等單位的“省派第一書記”服務隊先后貢獻了20多個扶貧良種,得到“扶民之困,解民之憂”的高度評價。